康峰
(河南中醫學院體育教研部 河南鄭州 450000)
論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康峰
(河南中醫學院體育教研部 河南鄭州 450000)
現在體育課在大學的教育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大學老師也逐漸認識到它的重要性。隨著學生的思想觀念的轉變,傳統的大學體育課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是越來越乏味,這樣,就失去了學校開展體育課的意義。在學校里開展體育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還能增強體質,保證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這樣就需要老師改善一下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興趣,為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在對新的體育教學模式、激起學生對體育興趣等方面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
體育 鍛煉 習慣 體育課
我們都知道,無論學習什么知識,還是做什么事情,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后天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所影響的結果。筆者認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的首要任務。一旦學生對某一項體育運動感興趣,他就會非常主動地、愉快地去追求并體驗這項運動。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體育成績呢?
1.1體育教學要有目標
教學目標則是在老師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各種教學活動都要達到一個標準,在體育課上學生是主體地位。目標要有一定的難度,要有挑戰性。如果難度過高,學生學不會,會產生放棄這個項目的想法。相反,如果設立的教學目標過低,學生會覺得沒有挑戰性,這節課就會變得沒有一點意思,興致全無。因此教師教學目標設置要細化,把個人目標與集體目標相結合,制定體育課程目標、體育競賽目標、體育訓練目標、體育活動目標。教學評價也要把學生自評、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結合起來。并且根據預設的目標和學生的基礎和實際能力存在較大差距進行及時調整。例:我在教投籃(男:單手肩上女:雙手胸前)這個教材時,通過抽查(從不同層次學生中)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后,預設的教學目標是:(1)掌握技術動作,懂得練習提高的方法。(2)提高投籃的命中率10%~20%。(3)發揮體育骨干作用,加強同伴間交流與協作。考核標準是:1min投籃(罰球線為基準的半圓上任何點),3個為及格,4~5個為良好,6個以上為優秀,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目標。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每個小組6~8人,由技術好的體育骨干擔任組長。學習中安排各種投籃比賽(個人挑戰賽、雙人賽、小組賽)。結合教學內容,在課外活動舉行年段投籃大賽。學生在課外時間都積極參與練習,這樣使體育課的練習在課后得到延續。最后考核90%以上學生都達成合格以上的成績。
1.2優化體育課堂
現代的體育課堂結構分為實踐課和理論課,在實踐課中,教師總是以自己為中心,讓你學生模仿,機械的重復,索然無味,理論課中,教師滔滔不絕的講授理論課知識,然而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全無,認為上體育課就是熬時間的,不修沒學分,就混個學分而已,這樣體育課就完全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所謂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一種雙向活動。這樣的教學太刻板,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怎樣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在遵循體育教學大綱的前提下,盡量把每一節課的教學搭配得合理、有趣或設編各種不同的方式方法,如游戲、組織競賽等,克服單一運動技術教學,向運動技能遷移運用方面轉變,讓學生有新鮮感。例如:在上室外課之前,學生精神疲憊,注意力分散,為了克服這些問題,可以引入一些引人入勝的小游戲,“報數比賽”“高人與矮人”,或者其他能引起學生興趣、貼近生活的小游戲,另外,強調失敗的同學要表演節目,如猜謎語、唱歌、跳舞(健美操)、回答腦筋急轉彎問題等形式,既集中了注意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有一個例子,如果硬讓學生跑,只會讓他們對長跑越來越害怕,越怕越不想跑,越不想跑就越會想辦法逃避或偷懶。但是,如果踢足球,到球場上就沒有這種情況了。同學們普遍喜歡踢足球,剛才還在叫苦,叫累的他們,一到足球場上就一個個生龍活虎,什么事都忘了。于是我就經常組織全班學生進行踢足球比賽、對抗賽等等活動。而且告訴他們,耐力素質是踢好足球的基本保證,如果想踢好足球,并且贏得勝利,那么平時跑步練習就應該好好對待,并且要認真練習,這對踢足球絕對有好處。結果發現,在平時進行長跑教學中,學生就能較自覺練習了,學生的耐力素質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鍛煉。這樣,耐力跑這個課時的教學效果好多了。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堅持做到復習鋪墊要高效率,導入新課要新穎獨特,傳授新知識時引導為主,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課堂總結要高濃度;再次,以啟發式教學為特征,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和相互配合,早在20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學思結合,啟發誘導”的教學思想。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強調,教育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引導學生獨立探索與自學。
1.3“美”化教學環境
體育教學環境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和“學”的條件的總和。主要包括制度、集體氛圍、物質等。體育教學環境對學生學習體育課具有以下幾個功能:(1)導向功能;(2)陶冶功能;(3)激勵功能4.健康功能。主要分為物質硬件環境和心理環境。在硬環境方面,研究表明,體育教學場所內器材設備、場地布局、裝修色調、活動的空間范圍、光線、空氣等都對教師和學生的生理產生直接影響。例如,運動場中光線充足、空氣清新、場地布置井然有序、運動器材完備,這不僅為教學提供優質的服務,同時使師生心情愉悅,精力集中,必然會取得較好的運動成績。學生的心理環境影響最大的是心理情感,包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個體之間的感情狀況,如教師對學生諄諄教導、關懷備至;學生對教師尊重與信賴等,由于體育教學是面對面、手把手進行的直觀教學,建立良好的情感對取得優異的體育成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1.4“強”化體育競賽
體育競賽具有激勵作用,具有凝聚力作用,對在體育課上表現不好的學生具有束縛的功能,還可以愉悅身心和享受成就的作用。體育競賽是體育的核心,它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公開、公正、公平。加強學校體育競賽也是培養興趣的一種途徑。利用學生喜歡競爭的這一特點,促進體育教學效果。心理學研究證明,社會性獎勵比物質獎勵更能激發競賽的熱情。因為競賽是表現自己的機會,在競賽中能得到大家的稱贊是參賽者最大的愿望。在體育教學中運用競賽法進行練習時,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點來激發學生參賽的熱情。在運動會中設立很多獎項,參賽的人和比賽項目也很多,這樣,不但能賽出好的運動成績,促進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同時還提高了全校的“達標率”,由于學生都有好勝心理,因此,強化體育競賽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對實現體育教學的現代化教育具有促進作用。
2.1使學生明確鍛煉的目的
運動應該回歸到運動的真諦,奧運會最初舉辦的目的是為了展現人類的力與美,商業和競技并不是體育運動的全部,我們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正確的體育文化的傳播。讓他們知道:(1)多種多樣的體育運動項目的學習能讓學生勞逸結合,改善情緒;(2)體育鍛煉的目的不僅可以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還能促進思想道德品質的提高;(3)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水平;(4)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各種能力;(5)體育運動可以加強團隊意識,總之,沒有受到體育課的熏陶、導向、激勵等的作用,一個學生要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才是幾乎不可能的。
2.2強化學生自我體育鍛煉意識
首先學校本身應增強對體育鍛煉的認識,然后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來提高,培養學生自主體育鍛煉意思。積極組織各類趣味運動,調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比如,成立體育俱樂部,組織校園體育活動,舉行體育競賽,演講賽等等。學校應該通過一定的理論知識傳授和相應的體育教學,使學生明白身體素質的中要想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從而達到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從而達到學生對體育鍛煉產生積極肯定的態度的目的。此外,我們還應抓好體育場館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在校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很大程度上這樣學生內心就會產生一種強烈參與體育運動的愿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探索,力求創新,打破傳統的教學形式,豐富學生體育鍛煉的知識,教師要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這樣可以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能力,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學生的身體經常會出現疲勞、懈怠、無精打采等癥狀,我們不應讓學生放任自由,進行錯誤的鍛煉,正確科學的方法應該是教師應該詳細的講解如何讓減少運動負荷、運動疲勞的判斷方法,進而消除運動疲勞,提高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做到更加科學的進行自我鍛煉。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都是大部分時間用于理論講解,然后讓學生模仿自己的動作,機械的進行反復練習,而新型的教學方法是減少講解技術和示范的教學時間,多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己探索,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增強,由原來的被動變為主動,變成體育鍛煉的主體而不是載體。讓學生自主鍛煉,在快樂中運動,吸收老師新的體育鍛煉的方法,學以致用,充分發揮自己的運動潛能,讓自我鍛煉水平逐漸得到提高。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學是一個工程,一個培養人的工程,一個漫長的工程,在這樣一個漫長的工程中,需要我們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去塑造一個個有用之人。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時時處處都做個有心人,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朋友,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只有這樣,培養學生的良好鍛煉習慣,良好思想品質都會成為我們的自覺行動。
[1]喬玉成.青少年鍛煉習慣的養成機制及影響因素[J].體育學刊,2011(3):87-94.
[2]郭麗梅.不同鍛煉習慣學生群體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才智,2013(23):53.
[3]鄭道海.談大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與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5:59.
G807.4
A
2095-2813(2015)11(b)-011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