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紅
(蘇苑中學 江蘇蘇州 215000)
推廣禮儀教育以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思考①
黃立紅
(蘇苑中學 江蘇蘇州 215000)
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道德水平和文化修養的外在表現。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禮儀教育,讓學生不斷的積累禮儀知識和行為規范,促進良好禮儀習慣的形成,不僅是培養學生文明習慣和良好禮儀素養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途徑之一。文章初步探討了通過禮儀教育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體現及實施途徑。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禮儀教育 提高體育教學 質量
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道德水平和文化涵養的外在體現。
中華民族向來都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其禮儀體現于人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禮儀在中國已經傳承了千百年,也對人們的生活起到了一定的積極影響,發展至今,已形成了一種文化的傳承。禮儀教育是學校培養學生文明習慣與良好禮儀素養的重要手段,是學校教學內容的核心。
什么是禮儀?不同人對禮儀有不同的理解與看法。有些人表示,禮儀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言行標準,是對別人的尊敬與諒解的表達模式。有人認為禮儀是在生活交流過程中,因不同民俗養成的,且由眾多人一起遵循的行為準則、禮節方式、章程制度等。有些人則表示,禮儀是人類文明發展沉淀的產物,它是人類社會生活中在語言和行為方面的一種約定俗成的要求,社會成員必須共同遵守的準則和規范。有人則認為禮儀是禮節、禮貌的總稱;禮貌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語言或動作和交流對象表達謙虛或敬佩的一種模式;禮節是禮貌的具體表現形式,通常是指在交際場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慣用形式。上述對禮儀的認識從內涵上是一致的,區別僅僅在于觀察問題的視角有所不同,其總體表達了禮儀是一個人的內在涵養與素質的外在體現;是做人做事的言行標準。
禮儀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將體育同禮儀有效地融合為一體,以確保學生在體育課堂上不斷了解禮儀的相關知識,進而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文明素養、健全人格,還有利于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2.1在體育教學常規中滲透禮儀教育
在常規中向學生滲透文明禮貌、儀容儀態、組織紀律等禮儀,是實施禮儀教育的最佳途徑。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師一定要嚴格制訂并執行課堂常規。課前教師要提早抵達上課地點。鈴聲響起時,應要求學生迅速聚集、體育委員整隊后,要向老師報告全班到場人數、師生互相打招呼、儀容儀表檢查、宣布本次課的內容、安排見習生。學生如果晚到,一定要說“報告”,并通過許可后才能走進隊伍中。體育課上,在教師介紹與示范期間,必須要求學生專心聽課、全面觀察,有問題時應先舉手,經老師允許后再發言。課結束時師生應相互道別,待教師宣布“解散”后,學生方可解散。
2.2在不同教材內容中滲透禮儀教育
在體操項目教學內容中,隊列與隊形的訓練是學習形體禮儀的有效方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經常性的訓練后,學生可以形成站立挺直、坐姿端正、行走輕盈而沉穩的良好體態、掌握規范的體態禮儀、體現良好的精神風貌;器械練習中,練習者與保護人之間的互動是交往、言談禮儀教育的良好時機。如:邀請同伴對自己進行保護與幫助時要說“請”,在同伴的保護與幫助下完成動作后要說“謝謝”等。
武術是中華民族通過長久的實踐沉淀并繼承而來的一項傳統體育項目,它代表著中國儒家與道家等哲學理論,注重內外兼修、術道并重。武術禮儀是習武之人文明禮貌的一種體現,有抱拳禮、刀術禮儀、劍術禮儀等,教學中注重對武術禮儀的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養成規范的禮儀形式,還可以促進學生尊師重道、重義守信、立身正直等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球類的教學期間,隊員與隊員之間應該互相支持,具體可以通過手勢、表情、言語等方式表達意思,在這一交流期間融入禮儀教育,使其與訓練同步進行,這也是學習禮儀的有效方法。老師必須讓學生知道,身為球類比賽的參加者,在比賽過程中不僅要按照球賽的各項規定完成運動動作,也必須在行為方面充分展現出自己良好的修養,做到關心群眾、體貼隊友、尊重裁判、尊重對手。作為比賽現場的一名觀眾,要表現出文明觀賽,為雙方隊員的精彩比賽報以熱烈的掌聲,對他們予以贊賞鼓勵,不嘲諷侮辱對方隊員,更不該出現喝倒彩等行為。在學校體育教學競賽活動的整個過程中,教師都應高度重視適時的禮儀教育,將體育課的教學和比賽作為載體,為學生營造良好社交禮儀的實踐機會。使學生養成學習禮儀、應用禮儀的良好習慣。
禮儀本身就是一門應用科學,所以在禮儀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始終做到知與行的協調一致,而且要把禮儀知識有效地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并在實踐中不斷學習,這是學習禮儀的最佳途徑。
2.3在教師以身作則中滲透禮儀教育
體育課教學不同于其他理論課教學,師生之間是一種互動的、接觸交往更為頻繁的互幫互學過程,教師是禮儀教育的主要實施者,自身的修養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言行。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身為一名老師,就一定要以身作則。注重在學生面前樹立文明禮儀的榜樣,無論在什么場合教師都要有端莊的舉止。每節課前注意檢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裝儀表;課堂上的語言應親切動人;受到學生的幫忙時要真切地道謝;發現自己的言行出錯時也應該勇敢地道歉。
體育老師必須用自身優良的品德在學生中建立其表率作用,用真切的情感、莊重的儀表、和藹的面容、禮貌的語言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在學生中起到帶頭學習、應用禮儀的作用。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在與老師的日常交流與互動中得到深刻的教育。最終學生的語言、姿態、儀容、舉止都可以充分地得到養成。
3.1禮儀教育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從而助推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當前教育背景下,學生的課業負擔非常重,背負著家長、親友以及學校老師的殷切期望,很多學生心理壓力大,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問題。表現為:在生活中,整天渾渾噩噩、找不到自己的合適位置、不知道該干什么;在日常學習中,提不起精神、面對繁重的作業往往無所適從;在體育課堂中,對體育老師的講解聽不進、對體育活動或比賽漠不關心。這必然會嚴重影響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有效地將體育教學的特征運用起來,以確保讓學生在鍛煉期間慢慢學會最基本的做人做事之道,懂得在不同的場合中調理好自己的情緒與狀態,進而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展現自己的個人素養,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懂得對其思想、情感、需求等進行準確的表達與判斷,讓其準確地找出自身的缺點,了解自身蘊藏的優點。“心平則形順”,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活動與行為表現就能實現和諧統一。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生就能較好地順利完成老師教授的各種體育知識、技術,從而助推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3.2禮儀教學有助于良好的課堂秩序,從而助推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是保障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與基礎。體育課教學不同于其他理論課教學,師生之間互動性強,師生接觸交往頻繁,如果沒有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質量是不可想象的。將禮儀教育融入體育課的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整齊劃一、令行禁止、秩序井然、團結友愛、朝氣蓬勃、英勇頑強等優良作風,養成學生舉止文明、尊敬師長等良好禮儀行為。建立良好的體育教學秩序。有了良好的教學秩序作為體育教學的保障,必將助推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3.3禮儀教育有助于團隊的合作精神,從而助推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與其他理論教學課程不同,體育教學內容很多都要求團隊合作、配合才能順利完成。同時在教學比賽中經常要出現需要身體對抗的運動項目。因此,教師會不斷地教育學生學會自律、敬人、寬容、真誠等優良品質。要求學生在練習時互相幫助、團結協作;在競賽中遵守規則、尊重裁判和對手,勝不驕敗不餒。使學生真正的了解到搭檔之間的相處,不僅需要團結一致、互幫互助,而且需要互相競爭、共同進步。在這種多元化的交流過程中,幫助學生逐漸建立起心中的道德理念與行為規范,從而提升學生自我調節、自我疏導、自我控制的能力,養成優良的禮儀表現,璀璨的外在形象,真誠的內在美德,以此促進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的說來,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禮儀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是教育全面性的一種體現,也是體育教育多元文化的一種價值。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將禮儀教育融合到體育課堂教學中,不僅僅能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指數,還能規范課堂教學秩序,更有助于增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最終實現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目標。
[1]賈秀春,將禮儀教育滲透于體育教學中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7(17):236-237.
[2]林鋒,試析學校體育禮儀的失范與重構[J].文化·視野,2012,20(2):108-110.
[3]余廣興,淺談中學體育教學中的禮儀教育[J].科學時代,2012(15).
[4]李春勤,禮儀教育在學校體育教育中的運用與實踐[J].科學咨詢,2014(16):141-142.
G807
A
2095-2813(2015)11(b)-015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2.154
該文系江蘇省蘇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體育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110702603)的階段性成果。
黃立紅(1980,9—),女,漢,江蘇宿遷人,本科,職稱:中學一級,研究方向: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