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1340)
大學體育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思考
李康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511340)
摘 要: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不僅在中小學學校得到廣泛的推廣,而且也影響到了高校的教育。高校培養人才不再只是培養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更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高校教育中,大學體育教育無疑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大學體育不僅可以讓大學生鍛煉身體,增強他們的體能,而且能培養學生團結、拼搏的精神素質。而大學體育的改革方向也需要向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轉變。該文主要闡述了大學體育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關鍵詞:大學體育人文精神思考
1.1同時包含體育運動和體育文化
現在的大學體育教育并不單單指體育運動,這其中也包含了體育的精神、體育的文化。體育文化來源于體育活動,是人們在進行體育運動時創造出來的,通過運動的形態、運動器材等物質表現出來的體育精神和體育意志。體育文化代表的是一個國家或者說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價值觀念,同時也限制著人們的體育運動。同時體育文化也具有藝術的屬性,通過身體動作和語言表現出來的一種文化精神。
1.2象征著校園精神
大學體育是校園活動的組成部分,是校園教學的一部分,其主要教學形式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做課堂的引導者,帶領學生進行體育運動。所以大學體育活動也象征著校園精神。校園精神是學生和教師在校園生活學習中共同創造出來的一種精神象征,其中也包括體育精神。大學體育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高校的教育形式、師生的特點聯系在一起的,是大學生文化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學體育為高校生活創造了一種特殊的文化體育氛圍,和高校的教學、管理相聯系,促進了學生身體和素質的綜合發展。
2.1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教育模式都還是以培養學生的知識獲取和知識積累為主,并沒有把培養學生的素質和綜合能力放在首要地位。而大多數的高校體育課堂也只是讓學生鍛煉身體,參與體育活動,并沒有發揚體育精神。高校要想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可以發揮大學體育教育的作用。學生在體育課堂可以參加團體的體育運動,例如拔河比賽、籃球活動、足球活動等,在團體活動中增強與同學之間的溝通交流,并且培養自己的團隊意識和團結合作的精神,樹立良好的競爭意識。并且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學生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樹立堅韌不拔的意志,鍛煉自己的吃苦能力。在大學體育教育中,健康是放在第一位的,鍛煉身體是表現方式,而人文精神的培養則是其內涵。
2.2培養大學生的思維能力
人都會思考,思考能力隨著人的成長而不斷變化,最后趨向于成熟。而對于大學生來說,其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已經基本成熟,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在高校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其主要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促進自身的發展,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所以,在高校的體育活動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實踐團體活動,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樹立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提升自己對體育活動的認識,并且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素質,創新自己的思維。
2.3促進大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鍛煉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而且從小受到家人的呵護,沒有遭受過什么挫折,獨立能力比較差,對他人有依賴性,沒有吃苦耐勞的本領和精神。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大學生的危機意識不強,沒有明確的目標,缺乏個性。而讓學生參與大學體育教學活動,可以讓大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來參加,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張揚自己的個性,鍛煉自己的意志。體育老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活動計劃,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感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這樣,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克服自身的弱點,改進自身的不足,能夠樹立正確的目標,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
3.1創新體育教學模式
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學體育的教學模式還停留在教師講解體育動作,學生模仿的階段上面。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達到教學目標,但是卻不能真正發揮大學體育的獨特作用。這種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學生往往不能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只是被動地在學習。教師在大學體育課堂上只關心學生對體育動作的熟練程度和動作要領,但是忽略了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未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忽視了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所以,高校需要改革大學體育教學方式,變單一的教學模式改為多種途徑的教學活動,可以開展小型體育比賽如拔河比賽等,可以讓學生示范動作,也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運動參加,同時注重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綜合提高。
3.2發揮體育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并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是一個引導者的身份。所以,在新的體育教學方式下,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面對自己的問題,并且積極主動地改進不足。當然,教師還是主導者,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全面認識學生,了解每個學生的優點和不足,知道每個學生的心理,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因材施教,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讓學生可以正確認識并且定位自己。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改變教學觀念,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精神和體育觀念。對一些學生出現的厭學情緒,要正確處理,不能采取強硬的手段,可以先讓學生感受體育的樂趣,進而鼓勵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提高人文精神。
3.3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競賽活動
體育競賽活動是大學體育教學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大學生的人文精神的培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體育競賽活動可以激起學生的斗志,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榮譽
感和自豪感,讓學生可以增強和團隊成員之間和交流溝通,樹立團隊合作精神。所以,高校需要多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體育競賽活動,鼓勵學生多多參與。以往的體育競賽活動基本上都是體育特長生的主場,普通的大學生都沒有機會參加,進而無法感受到體育競賽的魅力。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高校需要作出改變,可以開展針對全體大學生的體育競賽活動,讓每個大學生都可以參與到其中,并且對比賽的形式不作要求,降低學生參與比賽的門檻,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鍛煉。一般來說,大學女生都很少有機會參加體育競賽,針對這一現狀,高校可以專門開展女子運動會,運動會除了有一些常規的項目之外,還可以增添一些趣味性體育項目,例如踢毽子項目、扔沙包項目、跳繩項目等,培養女生的參與意識和體育精神。開展體育競賽的目的是鼓勵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加強體育鍛煉,開發學生的潛力,進而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3.4設立體育俱樂部,開展全民體育
大學體育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其實也可以體現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僅僅在體育課堂上開展體育活動,那么就失去了體育的意義。所以,除了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改進外,高校還需要開展全民體育,豐富學生的業余活動。體育俱樂部的設立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體育俱樂部旨在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可以是擅長的,也可以是不擅長的,然后利用課余時間去體育俱樂部參加活動,促進自身的發展。男生可以參加籃球、足球、排球等項目的體育俱樂部,女生可以參加瑜伽、體育舞蹈、太極等項目的體育俱樂部,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體育活動,加強體育鍛煉。學校需要為學生提供完善的體育設施和體育場所,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體育鍛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日常生活,而且也有利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方面,更是綜合素質的要求。所以,高校培養人才需要綜合考慮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高校要認識到大學體育的重要性,改進體育教學方式,鼓勵全民參與體育,并且在體育鍛煉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1]白莉.校園體育文化與大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之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0):50-52.
[2]王威,邢燕升.高校體育文化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作用探析[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9(5):48-50.
[3]金瑞靜,肖玉紅.高校體育課程與和諧人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6):122-124.
[4]韓喆.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及作用研究[J].內蒙古體育科技,2011 (1):67,75-76.
[5]張國陽.對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缺乏問題的分析及應對策略[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41-144.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a)-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