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公共教學部 浙江紹興 312000)
基于體質監測背景下的高校特色體育課程研究①——以紹興地區為例
張學良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公共教學部浙江紹興312000)
摘 要: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和數理統計法,對紹興高校女生體質水平和體育活動現狀進行分析,體質分析指標包含BMI、肺活量、仰臥起坐、50m跑、800m跑、坐位體前屈,體育活動現狀分析包含管理機構、實施途徑與影響因素;結果表明:高校女生體質健康總體水平較低,且表現出與體育活動密切相關,普通高校女生體育活動時間、項目、形式、內容與頻度等存在較大問題與差異,適宜開展的活動項目特色內容建設缺乏,體系尚需完善。
關鍵詞:體質監測高校女生特色體育活動體系建設
①基金項目:紹興市教育科學2014年規劃課題(SGJ14033)。
高校體育活動是借助課外活動媒介實施的體育課程,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傳播體育文化和傳承地方文化的重要渠道;體育活動發展了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從學科中所學理論與方法得以應用和實踐,促進了學生體質水平提升。基于地域文化與國家體質監測理論與數據,對體育活動課程開發研究,把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效結合,把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區域特色課外活動、運動訓練與比賽等納入高校體育課程體系,以促進體質測試工作順利進行。
(1)研究對象:以紹興市高校女生(不分年級和系別)體育活動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和數理統計法,走訪了高校及相關管理機構,收集4976份有效體測數據;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15份,有效率91.5%。
2.1紹興高校女生體測數據分析
2.1.1體測分析
通過對4976名女生數據統計分析。優秀5.4%,良好8.6%,及格68%,及格率82%,表明紹興高校女生體質狀況整體處于及格以上,但集中在60~75分等級,總體水平與教育部的標準尚存差距。
2.1.2指標等級
數據分析可知,女生BMI正常46.7%,低于平均值;較低體重39.9%,與其審美觀有關;肥胖4.2%,營養不良4.9%,超重4.3%,凸顯部分女生兩端極化平衡規律。
肺活量不及格率24.6%,表明其鍛煉強度低、活動結構和內容不合理。立定跳遠達標率較低,不及格19.7%,優秀僅7.0%,其下肢力量、爆發力水平不高。坐位體前屈稍好于其他項目,優秀率達83.2%,不及格率也僅1.0%,表明女生參與瑜伽、形體等項目較普遍且效果良好。
50m、800m和仰臥起坐及格率為84.2%、77.2%、60.9%,耐力跑和仰臥起坐已成學生主要活動內容;但50m不及格達37.3%,說明女生下肢力量、爆發力水平較低,與立定跳遠檢測結果吻合。
2.2紹興高校體育活動組織與管理
通過資料查閱和走訪調查,高校體育活動由各級體協與體育局管理,一般由大體協與市體育局,負責賽事運作與管理、政策導向與部署,操作層的組織與管理由校級體育部門實施。
校體育工作委員會與體育教研部門按學校部署和方針要求,管理內容限于計劃內活動,管理中顯現隨意性且流于形式、各自為政。學工部與團委是活動的組織與實施者之一,其依托社團發揮學干力量,在擴大參與和監管上表現良好,但缺乏專人指導,對素質提高作用尚淺。體育活動主要為滿足女生興趣和娛樂需要,途徑有體育文化節和社團活動,個體化、小群體化體育活動是主要形式。現階段,俱樂部制與社會聯誼系統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于探索構建。
2.3現狀與影響因素
高校體育工作條例規定,要保證學生每天體育活動1h,學校每天參加人數達80%。文獻表明,全國女生不參加率為20.5%、浙江省9.5%,但包括我市在內的部分區市略顯滯后;目前,我市高校女生體育活動處于盲目、無序、疏于管理的開放狀態;堅持活動的女生由于缺乏管理和科學指導,活動效能較低。
2.3.1動機調查
調查顯示,女生對運動有特殊目的性,動機依次為增體健形者近50%,豐富生活16.0%,體育成績14.0%,利于評獎評優;競爭欲望10.6%,結交朋友7.3%,培養待人待物和組織表達能力;女生善于把體育活動和專業需要、個體條件綜合考慮。
2.3.2項目與頻度
女生在項目選擇上有從眾性,熱門項目依次為形體類、跑步類、小球類、操舞類、大球類、水上運動和其他,其中形體類36.6%,操舞類15.2%,說明塑身養生價值高且場地和時間要求低的項目極受歡迎。研究表明,每周兩次者40%,每天鍛煉者0.9%,其他集中于每周3~4次。跑步依然是女生的主要選擇,女生樂于欣賞職業化和社會價值高的項目。
2.3.3場地器材
調查顯示,場地器材欠缺削弱了女生積極性,影響了體育工作的全面規劃;隨著高校擴招,在校學生數已超載,高校難于達到教育部人均面積要求。對紹興高校體育設施較國家標準,除田徑和足球場達到國家規定的90%外,其余體育館、網球場等相差甚遠。來自高教園區調查,場地器材因素58.2%;其他因素依次為:技術不好、場地、同伴等。來自市城區的高校調查次序是:場地器材、時間、項目等。
2.4高校女生區域特色體育活動探討
寧波大紅鷹學院將太極拳設為特色體育課程,倡導全體師生研習;依托俱樂部促進特色文化建設。寧波大紅鷹為強化體育文化建設,學生體質健康依托特色體育活動,目的是以特色活動吸引更
多的人參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據統計,2013年,學校積極推進太極拳、籃球、毽球等特色項目,規劃特色內容,年吸引超300萬人次參加,學生在全省體測名列前茅,及格率近乎96%。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統合紹興文化和學校資源,建設以外教團隊為基礎的特色課程與活動體系,包括尊芭、健與美、形體、舞蹈基礎、水上項目俱樂部等,并以培養優干為發展途徑。創建以體育工作委員會指導的俱樂部體系和教練員、裁判員、學生骨干培養系統;并聯合學工部和團委共建了學生體育活動服務工作室,創建俱樂部與社團合作體系,提高場館利用率、提升裁判員與學干服務能力;以大周期體育節為平臺,專職教師定期指導與專業人才定期輔導相結合的操作模式,完善評價體系,督促和調動各級學院和學生積極性,其近三年的學生體質測試成績優異。
3.1結論
通過分析,我市高校女生體質健康水平不容樂觀,反映身體機能的耐力指標較低,反映身體素質的速度、爆發力、力量素質水平不高,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女生適合參加的體育項目。二是場地器材、無人指導。三是鍛煉量、強度、時間、頻率均達不到要求。四是體育指導人員的合理優化配備與職業能力不強。學生課外活動的主要場所以學校場館為主,活動場地選擇具有低消費性。
3.2建議
3.2.1配置資源,建設陣地
根據區域功能和校園文化、學生特點和師資配備的現狀,逐步完善設施布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發揮現有場館、健身場、文娛廣場的作用,開辟便于女生活動的陣地,初步形成以本校場館為主體,健身場房活動室為基礎,高教園區或轄區單位體育場所為輔助資源的新型設施網絡。
3.2.2完善功能,構筑特色品牌
高校體育工作任務之一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迎接教育部規定的體質健康測試,實現路徑不外乎基礎體育課與課外活動,體育活動與區域文化融合,打造特色體育活動體系,主建2~3個特色項目,有主打項目和品牌。
3.2.3組織建構,創新載體
組織調研與實時反饋相結合,實施常態化的協商論證,將大周期分解為百個階段目標,明確職責,落實責任,提供組織保障。設置女生喜愛的項目,構建科學合理的組織管理體系和運行網絡,學校高層與校外部門、院系組織協同完成。
3.2.4高校體質測試與特色體育活動互溶互通
體測與特色體育活動建設相結合。構建區域特色體育項目,體測與體育活動的互動系統;加大對特色體育項目硬件的投入,構建三者互動的基礎設施與組織橋梁,營造特色體育活動項目的活動氛圍和群眾基礎,多維度打造三者和諧共建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馮英歌,趙軍.浙江省高等院校體育特色項目建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2,34(4):60-63.
[2]張云凡.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9.
[3]李晉洲.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發展過程的分析與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3(2):82-84.
[4]李培靜.西安部分高校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狀況分析[J].西安體育學報,2004,21(5):40-41.
[5]權德慶.體育統計[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6]張華.北京普通高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現狀及對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17(4).
作者簡介:張學良(1985—),男,河北邯鄲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a)-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