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祥蕓
(川北醫學院體育教研室 四川南充 637007)
體育道德敗壞作為世界性的一個社會問題,體育道德敗壞行為頻頻發生,成為體育界的一個隱痛,引起了世界各國體育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一些國家也頒布了法律法規對體育道德敗壞的行為進行控制。體育道德:指以是否有利于體育活動的開展為是非和善惡標準,依靠社會輿論、個人內心的信念和體育習俗為力量與途徑,用以指導參與體育活動成員的行為規范和準則的總和[5]。體育界的流氓行為作為體育道德敗壞的一個方面它背離了體育的調節,健身,教育等基本功能,對整個社會和體育界造成了極壞的影響[1]。
在羅竹鳳主編的《漢語大字典》中對流氓的解釋為:一是指無業游民,后指不務正業,為非作歹之人;二是指施展下流手段,放刁撒潑等行為[11];《現代漢語辭海》對流氓的解釋為:(1)原指無業游民后指不務正業經常辦壞事的人。(2)是指放任刁蠻耍賴,尋釁滋事,聚眾斗毆,調戲婦女等[13]。從上述對流氓的解釋可以看出“流氓”包涵三層含義:一是指屬于無業或不務正業這是從職業方面講;二是看具有流氓特征行為,為非作歹擾亂社會秩序的特點;三是從道德規范角度看,流氓主要是以放刁、耍賴、施展下流手段,如:斗毆、猥褻強奸婦女等惡劣行為,或以惡劣行為擾亂社會秩序的人[2]。
綜上所述,體育界流氓是指體育的參與者在參與體育活動中所表現的不道德和違規違法的行為舉止,言行等。該文的體育界的流氓習氣主要是指競技體育界的流氓習氣,包括體育參與者以不文明的語言和刁蠻、耍賴、欺詐等行為以及通過暴力行動來妨礙和抑制體育運動的正常進行和健康發展。
所有體育運動的直接參與者,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獲得比賽的勝利,這樣對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是有利可圖的,運動員獲得數不盡的金錢、名譽、地位等;教練員同時也會得到金錢名譽和地位;管理人員不僅能夠得到金錢、名譽和地位,更重要的是比賽勝負與他們升降官位有直接的聯系。如果沒有取得好的比賽成績運動員,教練員,管理人員等不但得不到金錢、地位、名譽,確要承受各方面的壓力,如教練員要“下課”,管理者要降級受處分等等。正因為如此,勝負形成的反差巨大兩種結果導致了這個群體為了取得比賽的勝利和取得較好的運動成績不惜一切代價。諸如:采用體育暴力手段、忽略體育的法規法則、淡化體育道德等。具體表現有使用興奮劑,賭球,假球,控制比賽結果,運動員毆打裁判,運動員互相毆打,教練員毆打辱罵隊員,運動員和觀眾間的毆打辱罵,虛報年齡等等行為。在現代競技體育的發展過程中,由于過度的競爭力、商業操縱和興奮劑的濫用與利益追求的膨脹,最終形成了一種將競技體育扭曲的力量,這一力量使人們越來越遠離體育運動,使競技體育出現了異化現象。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的體操、擊劍等有些項目中裁判越軌判罰就是一則典型案例。[3]
非體育運動參與者主要是指體育比賽的觀賞者,體育媒介人員以及相關體育從業人員等。體育比賽的觀賞者流氓現象,主要是指關注和球迷因受比賽的運動員,裁判,比賽氣氛等各個因素的影響而引起的情緒激動,不滿而出現的不文明語言和行為。如向場內投擲雜物,在看臺上點燃易燃物品,辱罵和毆打裁判或運動員等。具體事件如:2000年6月,歐洲足球錦標賽上,數百名英格蘭球迷酒后鬧事,被比利時驅逐出境;2000年7月15日,陜西主場與成都踢平,賽后一些球迷不滿比賽結果聚眾鬧事,最后警察用催淚瓦斯和消防高壓水槍平息球迷鬧事;2002年3月24日,陜西主場對青島賽后,因球迷不滿出現毆打裁判和燒毀多輛警車;2002年4月3日,排球比賽中遼寧主場對江蘇,在比賽中江蘇隊的一名隊員被兩個礦泉水瓶擊倒在地[10]。體育界的媒介人員和其他的體育從業人員,為了自己的某種利益,偏離事實,利用不合法和不正當的手段獲取利益,對其他的體育參與人員產生不良的影響,導致會出現一些體育流氓的行為。如: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對運動員捏造緋聞,不道德評論,甚至污蔑報道。這些非正常壓力導致運動員用一種非正當的手段來發泄,如:毆打裁判、場外的喝酒斗毆等[10]。
一些國家之間由于歷史上存在一些矛盾和發生過一些戰爭,在和平時期兩國的球迷、運動員、裁判員等體育參與人員,寄希望在比賽中戰勝對方。如在中國隊與日本隊的比賽中,中國的球迷運動員和裁判員等體育參與人員寄希望“抗日戰爭”能夠在運動場上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當最終得失與人們的期望值出現差距的時候,就容易引發體育界流氓行為的產生。
在當今社會,由于經濟結構還處于不合理狀況,出現了下崗失業,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擴大等現象,容易引起社會不同階層的對抗心理,這種對抗心理極易在激情四射的體育比賽過程中得到宣泄,導致體育界流氓行為的出現。
在文化多元化的社會中,多種文化的相互滲透,有些主流文化的缺失,不健康文化的滲入導致人們的價值觀扭曲也是體育界流氓習氣盛行的原因之一。
3.4.1 個體尋求刺激與自身侵犯性的發泄
在運動員與球迷群體中,存在著一小部分喜歡惹事生非具有攻擊型的個體,他們常常把尋求刺激、招惹他人作為休閑活動的主要內容,以侵犯他人或目睹他人被侵犯作為比賽和觀看比賽的目的。
3.4.2 比賽中的感情投入程度
隊員和球迷在比賽中會投入一定的感情,對自己球隊的熱愛和自己所鐘愛球隊的支持,他們把自己球隊的勝負作為自己生活的全部,把自己所支持球隊的勝負當成他們生活中最有意義的內容。因此,一旦他們自己的球隊和所支持的球隊受到不公正待遇,特別是關系球隊出線、晉級比賽時,容易導致攻擊性行為。
3.4.3 對球隊的熱愛程度
盡管大多數體育參與人員都明白體育比賽一貫提倡“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重在參與”“體現公平”,但是廣大體育參與者對自己的球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對球隊或球員形成了一種過激的偏愛,他們只希望自己的球隊或自己鐘愛的球隊在比賽中獲勝,對勝負缺乏辯證的認識。
3.4.4 從眾心理
從眾是指個人觀念與行為由于群體的引導和壓力而與多數人向一致方向變化的現象。在比賽中或比賽結束后,隊員和球迷的情緒處于極度興奮或悲傷狀態下,對于他人行為是否規范缺乏準確的判斷,易受同伴的情緒狀態和其他鬧事者情緒的感染,并以他們散發出的信息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源,而且球場內的群體氛圍會使隊員和球迷產生一種匿名感,從而使球場被認作是可以從事反社會行為的場所,導致隊員和球迷不自覺地采取從眾的行為方式,造成隊員出現流氓行為和形成球迷成騷亂群體。從眾心理也是產生大規模球場暴力行為的前提之一。
3.5.1 媒體宣傳的負面影響對人們形成的某種看法或觀點有強化單向心理定勢的作用
媒體的負面報道會增強體育參與者的心理暗示效應,會使一部分體育參與者把體育流氓行為看作是一種借鑒和消遣性范圍來考慮。比如對競賽中的暴力鏡頭不斷重復播放,對一些攻擊事件和暴力事件的報道使用大量帶有煽動性的語言都會增加球場流氓行為出現的可能性。
3.5.2 組織管理的不善
體育界的流氓行為與組織管理者的組織管理方法和措施的不得力有直接關系。如在比賽前的安檢不夠嚴格,使部分球迷將礦泉水等能傷人的物品帶到球場中;沒有和公安機關協調好信息,讓鬧事的球迷進入球場;球迷、觀眾通道不通暢;缺乏必要的保護措施,球迷很容易沖到球場;看臺結構不合理使雙方球迷混雜在一起;賽后對球迷,特別是鬧事球迷疏散不力等,均會導致球迷攻擊性的行為發生[6]。
(1)發揮球迷組織的積極作用,加強球迷的組織和管理。
(2)加強各體育組織的內部管理,完善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道德規范,提高運動員的自身修養。
(3)凈化裁判員隊伍,提高裁判員的業務能力和道德素質,盡量避免錯判、漏判。
(4)發揮媒體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對賽事進行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報道,同時樹立文明競賽,文明觀球的典范,營造和諧文明公平的賽場氛圍。
(5)健全體育的法律法規嚴厲打擊“黑哨”和“假球”行為,對于情節嚴重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盡快改革和完善各競賽規則,加強對裁判員、運動員、教練員和相關工作人員的約束。
[1]郭琴.CBA球場暴力的探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17(8):27,39.
[2]何勝軍.體育流氓習氣的成因及匡正[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1).
[3]王娟.競技體育異化與人性回歸的思考[J].湖北體育科技,2009,28(1):37-38.
[4]楊建華.社會轉型期我國足球觀眾暴力的成因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5):87-88.
[5]陳偉,魏萬珍,王清芳.體育道德論[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11.
[6]王家力,徐鴻鵬,陸劍,等.透視中國球場暴力的成因[J].安徽體育科技,2007(1):11-13.
[7]譚華.體育本質論[M].成都,四川學技術出版社,2008:22-46.
[8]周西寬.體育基礎理論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460.
[9]張玉超,栗麗,王朝軍.我國體育道德失范成因及預防對策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7(6):52-54.
[10]趙建安,張鯤.足球賽場球迷騷亂和暴力成因的社會心理學探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20(6):112-114.
[11]羅竹鳳.漢語大辭典[M].北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
[1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13]現代漢語辭海編輯委員會.現代漢語.辭海[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