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蓮 袁琳(上海杉達學院嘉善光彪學院 浙江嘉興 314100)
淺析快易網球①
馬蓮袁琳
(上海杉達學院嘉善光彪學院浙江嘉興314100)
摘 要:自2007年國際網球聯合會(簡稱ITF)將“快易網球”做為網球運動推廣計劃在全球推廣以來,“快易網球”在世界掀起了一股新式網球學習熱潮。該文以“快易網球”的發展做為研究對象,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快易網球”的相關網頁,綜合歸納“快易網球”的雛形、推廣背景、教學中的優化因素以及項目推廣至今擴展的其他項目發展狀況,以期為我國“快易網球”在校園中的教學運用提供全面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網球快易網球網球教學網球隨心
①基金項目:2012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Z-2201-12-012,A2201-12-012)。
隨著“快易網球”在全世界的推廣運用,由ITF執行副總裁Juan Margets帶頭與執行董事Dave Miley和一些新團隊組成的世界網球特別工作組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提出了具體項目:Tennis 10s(10歲以下兒童)、Tennis Xpress(成人)和11-17s tennis(11-17歲青少年)等。
早在1994年,法國網球聯合會為5~7歲的兒童成立了mini-tennis(迷你網球),相當于快易網球第三階段。1996年,法國網球聯合會也意識到網球俱樂部青少年項目的推廣作用,迷你網球推廣到18歲的青少年。2000年,這種以快樂為主導的成功教學方法最后同樣被引進成人初學者教學。2009年法國網球聯合會還推出了針對3-4歲的“baby-tennis”(幼兒網球)。
網球以其獨特的文化和運動魅麗已經在眾多體育項目中脫穎而出,推廣和普及工作也在發展中國家取得了火爆的進展,尤其是亞洲和拉丁美洲等區域。但是,2003年主要網球國家的調查顯示:世界有7千萬人在開始學習網球,但97%沒有興趣繼續參與網球運動。(TIA,2003)數據顯示在很多網球運動成熟的國家也同樣遇到網球人數逐漸減少的“瓶頸”。
2003年3月,為了吸引和保持更多的網球愛好者參與,增加網球運動人數,2007年2月,ITF在世界網球特別工作隊的建議下正式發起了快易網球這一項目,旨在增加世界網球參與者。
“快易網球”是以增加世界網球參與人數為目的,以讓學員第一節課學會“發球、對打和得分”為口號,能讓初學者快速喜歡上網球運動的簡單、有趣并健康的運動項目;“Play and Stay”以“快易”和“樂享”為理念與教學核心。初學者要能以快速、有效、容易接受的方法掌握網球的運動技能,是為“快易”;掌握了網球的基本技能后,要有充足的、適當的比賽和活動用于體驗排名和同級別比賽帶來的樂趣,能夠在比賽和活動中不斷提高水平,是為“樂享”。以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和興趣激勵為教學核心原則,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習慣,學習進度,技能掌握程度等來調整教學內容和組織安排;并在教學中不斷的為學生創造激勵性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最終讓學生的動力由內自發產生。
4.1球與場地尺寸
通過小場地讓初學者更容易擊球過網,減少跑動范圍,從而更好的進入對打和得分模式;運用球速慢、好控制的低氣壓球。綜合兩方面的因素的改變讓初學者更容易快速進入對打、得分狀態,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階段:紅色球(速度降低75%);場地尺寸:長11 m,寬5~6 m;適宜人群:5~8歲兒童和成人。
第二階段:橙色球(速度降低50%);場地尺寸:長18 m,寬6.5~8. 23 m;適宜人群:7~11歲兒童和成人。
第三階段:綠色球(速度降低25%);場地尺寸:整片場地;適宜人群:8~15歲兒童和成人。
4.2十步教學法
步驟一:自我練習,正拍顛球。握拍手背朝下,用拍面將球顛入事先準備好的直徑為1 m的圈內。
步驟二:反拍顛球。握拍手面朝下,用拍面將球顛入事先準備好的筐或圈里正反拍各顛5次強調擊球向上,保持球在身體前方擊出。
步驟三:和搭檔練習。兩學員站在離圈1 m處,圈放于他們之間,依次擊球入圈中,以5個球為一組,完成正反拍各四組,拍面完全打開,強調擊球向上,保持球在身體前方擊出1 m。
步驟四:正拍擊球。兩名學員面對面站立,各自前方應有一直徑1米的圓圈,兩個圓圈之間相距1 m,雙方學員依次用正拍將球顛入對方圓圈內,球在空中的高度應不超過身高。
步驟五:反拍擊球。強調向上擊球,擊球點在身體側前方,擊到球后向身體前方推送。
步驟六和步驟七:雙方交替將球顛入對方的兩個圈中
注意:球高不超過與身高,強調向上擊球,擊球點在身體側前,擊到球后向身體前方推送。
步驟八和九:中間拉繩/網。
注意:距離由近到遠,先合作再競爭,只打落地球。
步驟十:照步驟九,但球場大小換成4 m2教練員可以介紹一下上手發球(注意要輕),讓學員們體會一下在不同擊球點擊球的感覺。
4.3寓教于樂的情景訓練法
寓教于樂教學法更多的是一種理念上的轉變,在課堂中多樣化設置情景。其中基本比賽情景簡化為三種:發球或接發球;擊打落地球;上網、網前、穿越和吊高球。基本戰術分別是穩定性;調動對手;占據場上有利位置;選擇有利的方式發力;找到對手的弱點。具體情景設置中,需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修改比賽規則、改變比賽計分制、結合合作與競爭方式;結合這些綜合因素為學生創造一個激勵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網球,繼而參與網球。
4.4最優挑戰規則
通過調查發現,在教學任務中所設定的目標很關鍵,太難或太簡單都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很多人中途退出的原因之一就是覺得網球太難學。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設定一個適合的最優任務。通過課堂觀察發現學生在場地上擊球連續性狀態、腳步移動的多少和比賽中雙方的懸殊大小來對所下達的任務進行調整。
5.1 Tennis 10s
Tennis 10s:針對10歲以下兒童。2008年11月在英國倫敦LTA國際網球中心舉行的第二屆研討會上被提出。2009年,Tennis 10s做為第一個支持“Play and Stay”的項目開始推廣,運用紅、橙、綠球加上更小的場地來讓孩子們更容易學習網球和喜歡網球。2010年,在華盛頓召開的ITF年度股東大會上,提出10歲以下的競賽將強制使用紅、橙、綠球和配套適合大小的場地。并在2012年1月1日生效。
5.2 Tennis Xpress
網球隨心課程是針對成年人的一項簡單充滿活力和樂趣的運動項目,在2012年11月“快易網球”研討會上由ITF正式發起。網球隨心課程課堂目標是:第一節課讓新學員掌握基本技術、戰略和規則;第二節課就能讓成年人用綠球在全場上開始打比賽;讓學員課程結束時都能用綠球在全場打比賽。
5.3其他項目的發展
Tennis 11-17s: 針對11-17歲青少年,正在計劃中。接下來特別工作組將與研究健康網球的特別小組共同研究如何通過網球提高人們的健康。針對快易網球,在2013年-2016年將提出不同的新項目。
靈活選擇場地與器材,尤其在學校場地運用中可以將多余的籃球場和其它空場地運用標志線和標志帶制作成簡易場地加以應用。
學生的心理和身體素質各不相同,所以教師在課堂內容準備、情景設置與語言溝通上應該遵循“分級管理”的原則,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分組、運用適宜的游戲與比賽形式,教學評價以鼓勵為主,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獲。
“快易網球”教學法雖然實用新穎,但體育教師也不應僅局限于模仿具體的訓練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理解、領悟、吸收和借鑒國際先進網球教學方法和理念,根據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制定出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訓練方法。
體育教師應該積極多參與社會培訓和新理念的學習。學生的需求隨著時代的變化在不斷的提高,作為體育教師同樣需要用新的理念和知識來充實自身,僅憑經驗教學是絕對不夠的。
參考文獻
[1]快易網球手冊[M].國際網球聯合會.2010.
[2]馬蓮,彭國強.快易網球隨心課程的教學設計與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189-190.
[3]周峰,李明芝,劉永立,等.論快易網球[J].體育文化導刊,2010 (11):46-49.
[4] Editorial.ITFCoaching& Sport Science Review 2007(42):1.
[5] Wayne Elderton. Situation Training: Key to Training in a Game-based Approach[J].ITF Coaching & Sport Science Review,2008(44):24-25.
[6] Fabien Lé vi. Tennis play and stay for beginners aged 65 and over[J]. ITF Coaching and Sport Science Review,2013 (21):26-28.
[7] Tennis Xpressplay tennis the easy way——course guidelines and content for coaches4.2013.
作者簡介:馬蓮(1985—),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a)-02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