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文(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學院附中 福建福州 350002)
把握體育學科的德育功效
李光文
(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學院附中福建福州350002)
摘 要: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立德樹人”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明確為現代教育的根本任務。這是我們黨對教育本質認識的進一步深化。“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要以德為先。“德”既有個人的“德”,也有國家和社會的“德”,“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它們相互統一、協調發展。“立德樹人”要求教育事業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更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立德樹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體育學科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學校的德育工作中它有著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教育特色、功效,該文就其德育功能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關鍵詞:學校教育體育學科德育功效體育培養
從人的一生發展而言,育人比教書更為重要。體育老師在其教學中可以發揮不可或缺的德育功效。
體育運動是強身健體的最佳途徑,在我國教育中,從小學、初高中,再到大學,唯一不能缺的課程便是體育課。教學中,我們要把學生個體的健康與成長祖國的未來建設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練好身體更好地為集體為國家為社會服務的意識、信念。
人的成長是需要有一定的精神鼓舞的。我們常說“人活一口氣”,其實,重要的是指一股勁,一種精神。體育老師要善于利用資源,充分把握各種契機,捕捉振奮人心的體育新聞,挖掘其中的精神來教育、激勵學生。比如:近現代中國體育史上,我國運動健兒一次又一次地創造了驕人成績,他們讓中華兒女揚眉吐氣,他們振奮人心的成就都會強烈地振撼、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心靈,我們要適時充滿情感地予以大力宣傳,激發廣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隨著人類社會日益國際化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心態、陽光的生活熱情和大膽的交際表現能力。體育運動就是一個能促進人們熱愛生活,走向社會,增進人與人接觸、交往的最好形式。體育課要把發展學生的這一能力納入教學目的。
體育學科是最陽光的學科、最具開放性的學科。可以說天天都在上公開課、開放課、交際課,師生都在隨時面對他人的檢閱、評價,是很能考驗人心理素質的學科。學生們離開相對狹小的教室來到視野寬闊、空氣暢通、氣息活躍的場所,大多會躍躍欲試、蠢蠢欲動,渴望放開手腳、釋放筋骨,胸懷也會為之敞開、交流因此廣泛,美好情緒躍然紙上。新課程理念要求改革體育課傳統的、較為封閉的教學,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學生創設民主、開放的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興趣得到培養,活動得到加強,能力得到提高,個性得到張揚。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快樂體育、自選項活動等教學模式就能讓廣大學生擁有更多的自由翱翔、廣泛交流、相互合作、開拓自我運動能力的空間,我們要大力倡導并深入挖掘其更大功效。
體育運動時時涉及到吃苦、流汗(甚至流血),以及付出辛勞之后依然受挫、失敗。因此,體育運動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挫折教育”,對提高學生的“逆境商數(AQ)”具有獨到的功能。體育教學中我們擁有豐富多彩的用以培養學生進取精神、頑強意識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內容及形式。如體育游戲、集體練習、在集體關注下的個體練習、競賽教學法的運用、各種體育競賽和各種體育評判等,都是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的,而且有的競賽、練習,具有極強的對抗性、競爭性和嚴明的規則要求,老師要運用競賽和游戲規則長期、系統地在教學與訓練指導中有效地鍛煉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良好的習慣,激發學生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個又一個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難或障礙。其實,有的學生每前進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極大的意志努力,勝利也常常取決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如在長跑、游泳、引體向上或屈臂懸垂等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地設置一定難度、一定數量和標準的練習,給學生一定的生理、心理壓力,要求學生努力克服氣候、環境以及自身體能的困難來完成任務,當學生通過科學的、循序漸進的練習逐漸掌握技術動作后,就會體會到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樂趣,產生靠自身努力確實能獲得勝利的成就感,與此同時,我們要適時給予指導、鼓勵,使之能持之以恒、勇敢地面對困難或失敗,逐步形成遇難不畏、奮發向上、堅忍不拔、勇敢頑強等等意志品質;在籃球、足球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經常通過分組練習、比賽來開展教學活動,讓各小組之間的學生經常進行較量,使他們在與同伴的配合和集體競爭的體驗中,感受到團隊協作精神的必要性,同時,要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學習NBA比賽中常常展現的那種“不到最后一刻決不輕言放棄”的頑強風格和積極進取的拼搏精神,鼓勵學生不斷樹立在身體零距離接觸時要敢于并善于進行力量抗衡的競賽意志。
體育教學的活動形式多樣,活動范圍較廣泛,大多是在一定規則、規范要求下進行的,每位參與者都會受到一定的教學要求和比賽規則的約束,長期的遵守教學及比賽規則對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無疑有著重要和積極的作用,老師要督促學生嚴格認真地遵守、執行。如,在體育課堂上,老師要嚴格規范一些常規性工作:課前整隊集合,體育委員向教師報告人數,隊列、隊形的合理調動、變換、隊列練習,組織學生布置、收拾器材;練習過程中同學之間的相互保護與幫助的具體要求;參與比賽或活動的同學還必須遵守相關的規則、要求等等。
體育項目大多需要數人共同參與,具有很強的協作性。體育老師要抓住時機,通過有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或游戲來引導學生學會考慮自己在同伴中間的職責和地位,學會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學會如何更好地與他人協作,并理解這樣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指導學生該如何按約定規則完成自己的角色(扮演角色是學生走向社會化的標志,是成
人社會分工、社會職能的預演)、履行角色的義務,學會長時間關注活動或游戲情節的發展,學會在活動或游戲中隨機應變,學會隨時調整自己與伙伴之間的關系,能認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服從集體的需要,維護集體的利益,把自己的言行與集體的利益和榮譽相聯系在一起,講究責任感、樹立責任意識,不斷提高集體觀念;要教育學生明白在復雜的集體活動或游戲中,同伴之間只有通過相互幫助,才能實現共同的目標。如,球類比賽、接力賽等都需要參與其中的每一位同學具有團隊協作精神,任何個人英雄主義的行為都難以實現集體的目標;在做一些練習時,我們可以依學生能力的大小或技術掌握的熟練程度、實力情況進行平衡分組,形成好幫差、互助共提高的責任和好風氣;在進行測驗和教學比賽時,則要求未測試或還未上場的同學組成啦啦隊,吶喊助威,以培養同學間團結友愛、認真負責的良好品質;通過一些體育游戲亦可很好地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合作及誠信往來的良好品質。
體育運動是一種積極的主動活動過程,體育游戲尤是如此,它生動活潑,融趣味性、娛樂性、競爭性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它讓學生擁有在自由、平等、合作的活動中伴隨著緊張、愉快、幸福的體驗,更貼近學生的心理需求,令許多學生為之興奮,是學生普遍喜歡的體育活動之一,對學生的智力發展、身心健康都會起到良好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為方式,能促進個體的心理健康、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有組織的活動或游戲,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進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
教育沒有什么大事可做,每天要做的都是小事;教育不只是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做人!
教育是一個潤物無聲的事業,隨著國家、社會對人才素質的綜合要求,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體育老師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顯著,也必將能發揮其更大的功效。
參考文獻
[1]孫健.中學體育教學與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2):49.
[2]姚良卿.淺談體育老師做班主任的策略[J].新課程(下),2011(8):1 6 -1 7 .
[3]張曉軍.寓德育于體育教學中[J].新課程:教師版,2005(10).
中圖分類號:G8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b)-02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