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鎮經濟創新與促進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以農家樂養老發展為例
高金陽
河北大學管理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伴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及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階段,探索養老服務業與城鎮化建設共同發展的模式已成為一種趨勢,本文以探索在傳統農家樂基礎之上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模式,分析了其在推動養老服務以及城鎮化發展進程中的優勢作用。
[關鍵詞]養老服務;農家樂;城鎮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加快。迅速發展的人口老齡化趨勢,與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預期壽命提高密切相關。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將更加突出,人口老齡化問題將對中國的社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人口老齡化影響經濟發展。長期的人口老齡化過程將使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下降,造成勞動力的數量供給不足,同時會導致勞動力人口自身的老齡化,影響了勞動力的數量和結構,有礙于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養老比率上升,不但是社會負擔加重,還會大大提高勞動力成本,降低產品競爭力和經濟發展速度。
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保障體系產生影響。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多,給養老保障體系帶來沉重的支付負擔。養老金領取者的相對增多和繳納者的相對減少,會導致養老金的嚴重缺口,給社會保障體系帶來嚴重沖擊。由于老年人患病率高、致殘率高,將增加醫療衛生和醫療保健體系的支出壓力。
人口老齡化會導致社會養老資源不足。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加之中國家庭規模的小型化,使得社會養老需求迅速增加。目前,我國的養老機構和家庭養老能力,難以滿足社會養老需求,以家庭為主的傳統養老模式受到嚴重沖擊。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4-2-1”的家庭結構使得子女難以獨自負擔起養老責任;就業機會和觀念的轉變,人口流動成為普遍現象,家庭成員分散在各地,家庭觀念淡?。粋鹘y家庭向核心家庭分化過程中,子女與大家庭脫離;部分老年人獨立意識增強,愿意自己生活。因此,探討新的養老模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迫在眉睫。
傳統的養老模式無法適應老齡化需求。家庭規模的不斷縮小以及空巢家庭的逐漸增加,弱化了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并引起居住方式、供養方式、照料方式、交流與溝通方式等方面的改變。養老服務會逐漸由傳統的家庭養老向社區服務養老和機構養老偏移。而利用農家樂為依托發展養老服務產業具有其優勢。
利用原建筑改造節約成本。老年住宅不需要建造樓房,這樣易于老年人的居住和行動,因此可以利用農家樂原有的住宿場所或進行適當改造,從而節約了拆遷重建的成本。由于農家樂大都存在大片空余土地,建設老年人生活需要的設施方面也可以節約土地資本。
老年人易于滿足情感需求。在精神生活上,老年人最怕寂寞和孤獨,不同子女一起住的老人,尤其是單身老人,散居在城鎮和鄉村對老人十分不利。農家樂多處于城市與農村的結合處,老年人在熟悉的環境里易產生歸屬感,人群一般也是同一階層、同一群體,人群熟悉度高、生活習慣一致,會降低孤獨、陌生的心理。另一方面,農家樂大都距離城市不遠,易于子女的探視和照顧。
養老服務所需勞動力充足。老年人特別是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有極大的照料需求,需要家政服務業、醫療保健服務業、老年用品業、老年文化等產業的輔助功能。利用農家樂發展養老服務業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從而吸納大量的勞動力,特別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并且養老服務業的入門門檻較低,經過比較短期的專業技術培訓、醫療知識護理培訓就可以把這些勞動力轉換為老年服務人員,因而能夠為剩余勞動力創造就業崗位,同時解決了老年人的照料需求。
雙向經營實現共同盈利。利用農家樂發展養老服務業并不是將農家樂轉變為養老機構,而是在此基礎之上實現養老與旅游的共同發展。傳統的農家樂旅游只是在節假日才會出現客源旺盛的場面,而工作時間農家樂則面對客源短缺的問題,此時正是發展農家樂養老服務的機會,而節假日老年人大多回到子女身邊團聚,那么農家樂也可以恢復原有的傳統旅游聚會的經營模式。由于老年人對于養老設施的需求不大,這兩種模式轉變并不會產生過高的成本。
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城鎮化的發展。一是養老地產設施業。按照老年人的需求建設適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追求房屋設計、道路建設、健身器材、商鋪規劃等方面的適老型方案和設計。二是養老醫療衛生保健業。加強醫療衛生設施、專業化的醫生和護理隊伍、專業的保健醫生和保健服務、康復中心、保健設施和保健用品的的建設。三是養老文化產業的發展。老年人在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多為老年人提供健身器材和健身場所、開展和舉辦適合老年人需要的文化娛樂、旅游休閑活動。四是養老用品產業。在老年人的食品、服裝、家具、行動用品等生活用品方面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五是養老產業體制。社會養老保險方面不斷變革、商業養老保險積極發揮補充作用,積極探索新型的養老模式。
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城鎮化建設必須考慮老有所養、老有所居、老有所學、老有所樂、這是實現人性化建設以及和諧社會的需要和保障。在推進城鎮化經濟創新發展過程中有效的與養老服務產業相結合,不但有利于解決養老問題、提高政府的公信形象,保障家庭和睦、改善老年人生活,并且大大加快城鎮化建設的進程。
參考文獻
[1]王佳.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對策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科技創業,2011,11(5).
[2]楊倍.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10).
[3]閆曉英.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困境與重構[J].中國民政,2010(8).
[4]伍鵬,劉建.特色旅游“農家樂”及其深層次開發探討——以重慶農家樂為例[J].社會科學家,2001(16).
高金陽(1989-),男,漢族,河北滄州人,河北大學管理學院社會保障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