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才俠 胡方成
河南省商城縣人民醫院內科,河南商城465350
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汪才俠 胡方成
河南省商城縣人民醫院內科,河南商城465350
目的探討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276例呼吸內科疾病患者隨機分成風險管理組和對照組,每組138例,分別采用風險管理護理和常規護理方法。結果風險管理組的基礎護理、病房管理、消毒隔離護理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而風險發生率(1.4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9.71%(P<0.05)。風險管理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9.2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結論風險管理應用于呼吸內科病房護理可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增加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風險管理;呼吸內科;護理
醫療行業是救死扶傷的事業,但是囿于醫學科學和技術的限制,客觀上總存在著一定的失敗率。事實上,任何臨床活動包括護理,更由于護理工作與患者接觸機會最多,要直接面對患者,且具有連續性和動態性等特點,因此在工作中相對風險概率較大。而風險管理是對已存在或潛在的風險進行積極、科學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風險性[1,2],近年來在醫院各科護理中得到推廣應用[3-5]。我院近年來也在推廣護理的風險管理模式,在呼吸內科中進行了有益探索,收獲了理想效果。筆者對我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間呼吸內科住院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呼吸內科住院患者276例,其中男153例,女123例,年齡18~80歲,平均(63.1±4.8)歲。全部患者中,肺炎79例,支氣管哮喘63例,胸腔積液42例,肺心病37例,呼吸衰竭29例,氣胸26例,均無嚴重心血管疾病、精神障礙患者。將患者隨機分成風險管理組和對照組,各138例,兩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入院后診斷均存在不同程度呼吸疾病;排除合并有其他嚴重疾病患者;排除合并有嚴重肝腎心功能障礙患者;排除合并有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等不能配合完成護理和研究患者。
1.3 常規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包括及時送檢血常規、痰培養、血培養,要求發熱患者臥床休息,鼓勵患者多飲水,指導患者咳嗽、咳痰,密切觀測生命體征,做好心理護理。如有異常發生,及時匯報醫生給予處理等。
1.4 風險管理方法
風險管理組患者采用護理風險管理。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由科室護士長、呼吸內科醫生、病區組長、專業護士等組成。對每個風險因子采取針對性的管理方法。
1.4.1 提高護理人員素養定期組織全科護士學習法律、法規,加強護理人員道德與法制教育,提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每周進行1次專科知識、技能培訓,累計30次,培訓內容包括學習與患者及家屬的有效溝通方法,了解防護物品對護理工作的重要性、醫療器材使用時的規范性,意外事故發生后應如何處理,新的技術與儀器設備應熟悉掌握,熟練填寫護理文書、護理項目的相關記錄等。
1.4.2 患者風險管理呼吸疾病患者常為年齡偏長,且行動不便,從而加大護理難度。護理過程中既要提高患者健康意識,又要給予特殊管理。所有患者床位均裝有護欄,定期對床位剎車、護欄進行檢查、維修,防止墜床、劃傷、磕碰等意外發生。年齡較大或行動不便的患者,必須有家屬護理,并對外出護理人員做相關約束,避免交叉感染。由專人負責管理暖水瓶、清潔用具、水果刀等日常用品,放置于病床較遠位置,并整齊擺放,防止燙傷、摔倒、割傷等意外發生。保證病房、走廊、衛生間地面干燥,衛生間門口可放置防滑墊,防止發生滑倒,潮濕或易滑倒地方應貼明顯的防滑標識。
1.4.3 疾病風險管理創建完整的病情護理檔案,每日檢查病情、心理狀況,隨時更新護理檔案,并做好病情審查、評估。遵醫囑督促患者定時、定量服藥。定期協助患者翻身、叩背、按摩,做好保暖,保持皮膚干燥,避免因感冒而加重病情,指導患者正確咳嗽,防止發生墜積性肺炎。
1.4.4 藥品風險管理患者治療過程中,應反復認真核查病情、藥物匹配性,避免發生錯配、漏配。若患者治療需要多種手段時,應將不同的用藥整齊、分類放置,切勿混在一起,可用不同顏色卡片標注。藥物治療前應反復核對其規格、用量、數量、保質期等,防止發生錯誤用藥而導致不良后果。有藥物過敏史患者應在床頭插上相關藥物警示標識。
1.4.5 環境風險管理保持病房干凈、整潔、安靜、空氣流通,保證患者呼吸系統功能不受影響。每天定時紫外線殺毒,定期更換床單、被罩,減少病菌。對家屬探視進行登記、檢查。加強病房巡視工作,防止盜竊事件發生。
1.5 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均采用不定時抽查方式評估基礎護理、病房管理、消毒隔離護理,分數范圍為0~100分,分值越高護理質量越好。②記錄護理過程中出現的意外情況,如輸液反應、墜床、藥物過敏、交叉感染、燙傷、摔倒和自殺等,計算風險發生率。風險發生率=意外次數之和/患者總數×100%。③采用不記名問卷調查形式評估護理滿意度,問卷中包括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等三個指標。滿意度=(非常滿意數+比較滿意數)/患者總數×100%。
1.6 統計學處理
2.1 護理前后風險管理指標比較
對護理前后進行統計分析,與對照組相比,風險管理組的基礎護理、病房管理、消毒隔離護理得分均顯著提高,護理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各項指標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護理前后風險管理指標比較分)

表1護理前后風險管理指標比較分)
組別n基礎護理護理前護理后病房管理護理前護理后風險管理組對照組138 138 t值P 70.56±4.43 71.22±4.46 0.12 0.068 93.58±5.74 79.85±4.57 5.68 0.000 69.28±3.33 69.34±3.29 0.06 0.078 92.15±5.64 78.42±4.53 5.65 0.000消毒隔離護理護理前護理后79.83±4.61 79.80±4.65 0.09 0.123 95.33±3.58 84.72±4.16 5.24 0.001
2.2 護理后風險發生情況比較
風險管理組僅2例出現輸液反應,風險發生率1.45%。對照組則出現風險情況41例,風險發生率29.71%,明顯高于風險管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護理后風險發生情況比較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采用不記名問卷形式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風險管理組護理滿意度為99.2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醫療護理風險已在醫療界達成共識[6]。護理工作中的每個環節,包括責任、服務、技術、心理以及制度、管理等,都有可能給患者帶來直接或間接的風險[7],既增加醫院、醫護人員的經濟負擔,又可能導致醫患糾紛,甚至發生法律、人身風險。風險管理是提高護理質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證,應作為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以避免或減少治療期間患者及其家屬、醫護人員等受到傷害,保障醫療服務安全[8]。
呼吸疾病患者往往病情較重,易發生并發癥,護理差錯較多,護理比較棘手,故呼吸內科病房中護理風險相對較高[9]。因此,我們選擇呼吸內科護理作為風險管理入口,并對1年多來的護理風險管理實踐情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護理風險發生率大幅下降,只有1.45%,其基礎護理、病房管理和消毒隔離護理總體評價較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發現,持滿意或者比較滿意的患者占比較高,達到99.28%,而對照組只有66.67%,說明護理風險管理在保障護理安全、提高護理質量和滿足患者要求方面有重要作用。
護理風險管理貫穿于護理人員、患者自身、疾病、藥品、環境等多個護理環節[10]。有效識別風險是護理風險管理的重要影響因素[11]。實踐過程中,我們根據呼吸內科護理的實際情況,系統分析各種護理風險,并進行識別與分類,總結經驗教訓,找出護理風險的原因、過程及相關因素,制定病房管理制度,及時完善與整理。除針對患者和護理人員加強風險管理外,也加強了疾病、藥品和環境的縫隙管理。
護士是接觸患者最多的護理最終執行者,護士的專業結構是患者恢復的重要影響因素,呼吸內科病菌活躍,且呈多樣性,故護士的護理風險預防知識尤為重要,提升護士的專業素養是對護理風險管理制度的一種考驗,通過規范、科學的管理制度,并嚴格履行告知義務,盡量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護理風險及醫患糾紛。患者自身素質、疾病預防意識、健康教育等因素也直接影響護理風險的發生[12],只有不斷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識,才能減少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風險。呼吸內科是一個高密度病菌傳染的地方,故病房的環境對患者來說至關重要。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護士應注重病房的消毒,保證空氣流通,加強宣傳健康知識教育,告知患者應做好病毒的防范工作。呼吸內科的護理中也要注意用藥風險,藥物的使用是風險發生的主要因素,藥物的過敏癥狀是其發生誘因,用藥期間患者未遵醫囑飲食或護士未詳細記錄患者藥物過敏史等原因均會造成護理風險。故應建立專門的醫藥用品監管制度,確保每位患者藥物準確應用。一旦發生風險糾紛,院方應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13],應按照程序解決問題。
[1]岳艷玲,殷波濤.湖北省某三甲醫院呼吸內科護理風險管理效果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4,27(9):30-32.
[2]王果香.呼吸內科病房中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1(31):637-638.
[3]王文娟.淺談心內科護理風險管理[J].甘肅醫藥,2014,33(4):319-321.
[4]張慧君.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價值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9):1395-1396.
[5]代衛紅.精神專科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2,5(12A):172-173.
[6]錢幼娟.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的應用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5(6):132.
[7]錢維建.淺談呼吸內科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對策[J].中國臨床護理,2013,5(2):21-23.
[8]荊琳.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3,27(10):154-156.
[9]劉愛英.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3,34(7):1356-1357.
[10]邱麗穎,李英,蔣玉宇,等.基于健康教育理念的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2(10):212-213.
[11]邱玉宇,邱麗穎,陳愛國.基于護理核心能力培養的護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1):78-79.
[12]蔣云華,李凡.護理風險與護理風險管理策略[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2):46-48.
[13]李芳蓮.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7(8):194-195.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toward nursing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WANG Caixia HU Fangche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cheng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Shangcheng 46535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risk management toward nursing in respiratory medicine.Methods A total of 27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risk manage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138 cases in each group),and they were treated with risk management of nursing and conventional nursing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scores of basic nursing,ward management,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in risk manage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and in addition,the risk of incidence(1.45%)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29.71%)(P<0.05).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risk management group was 99.28%,while only 66.67%of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risk management applied toward nursing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can reduce the risk of incidence,improve nursing quality and increas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Key words]Risk management;Respiratory medicine;Nursing
R473.5
C
1673-9701(2015)06-0118-03
201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