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萍 楊艷穎 管金艷 鐘紫鳳
1.浙江省臺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路橋醫院護理部,浙江臺州318050;2.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杭州310002
心理護理干預對普外科患者心理狀況及自我效能的影響
王銀萍1楊艷穎1管金艷1鐘紫鳳2
1.浙江省臺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路橋醫院護理部,浙江臺州318050;2.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杭州310002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普外科患者心理狀況及自我效能的影響。方法選擇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間我院普外科住院擇期手術患者120例作為觀察對象,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治療及護理,干預組著重實施心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評分、自我效能GSES評分及手術配合度。結果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的SAS評分為(30.9±5.3)分,對照組為(39.4±7.6)分,兩組干預后焦慮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降低,且干預后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的自我效能GSES評分為(34.8± 6.1)分,對照組為(29.5±5.1)分,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GSES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升高,且干預后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GSES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主動配合、順利完成手術后配合度良好共30例,手術配合率達96.7%,對照組患者不配合醫師,血壓、心率波動較大,配合率達88.3%,兩組手術配合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護理干預能顯著緩解普外科患者的焦慮心理,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手術配合度。
心理護理干預;普外科;心理狀況;自我效能
普外科手術患者由于對手術和疾病不了解,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睡眠障礙等心理狀態,直接或間接影響手術療效和預后效果。心理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能,通過護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極影響,幫助患者保持最佳身心狀態,心理干預是對普外科手術患者實施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自我效能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是對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為的預測[1]。自我效能感與疾病的治療和復康過程相互制約、相互影響,是患者生活質量、情緒調節、心理社會適應等方面的重要指標。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是護理工作研究的新方向之一。護理人員應將心理護理與自我效能理論有機結合,從而達到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普外科患者心理狀況及自我效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入選的120例患者均來源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間我院普外科住院擇期手術患者,均意識清醒,智力正常,能夠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能配合完成本研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均為初次進行手術;術前無內分泌系統及免疫系統疾病,無明顯心血管疾病,術前1個月未使用過激素,排除有嚴重性精神疾病、乙醇或藥物依賴者、有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齡26~70歲,平均(46.2±11.3)歲;手術種類:闌尾炎切除術52例、膽囊切除術28例、甲狀腺切除術16例、腹股溝斜疝修補術14例,其他10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下80例,高中及以上40例。全部入選病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手術種類等臨床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治療及護理,干預組著重實施心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術前干預①心理干預患者入院后,要熱情接待,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制定不同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對擔心手術疼痛的患者,向其講解麻醉方法及效果;對擔心手術失敗的患者,給予關心、關愛;對擔心術中大出血的患者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對擔心手術后復發的患者,做好疾病相關知識的講解;并請同病房手術成功患者介紹經驗和體會,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消除負性心理,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和護理。同時通過微笑、點頭等非語言溝通方式表示自己的理解和同情,采用鼓勵、解釋、保證、情緒轉移等方法給予心理支持[2,3]。②術前訪視術前1 d到病房訪視手術患者,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多數患者無手術經歷,對麻醉存有顧慮,甚至擔心麻醉后對智力產生影響,向患者介紹手術過程和麻醉方式,讓同病室的病友介紹麻醉后的感受,以消除患者的顧慮心理,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4]。
1.2.2術后干預①心理干預術后第1天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基本情況,告知手術結果,親切和藹的語言安慰鼓勵患者,認真傾聽患者感受,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從而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5]。②健康教育:術前告知患者疾病的相關知識(惡性腫瘤患者按家屬要求部分不告知病情)及手術的必要性,其次告知手術的流程及方式,說明患者配合手術的重要性,增強患者的信心;引導患者說出焦慮的原因,針對原因予以耐心、詳細的解答,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6]。
1.3觀察指標
1.3.1焦慮心理評定根據自行設計的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定,共20道題目,每題4項,分別以1~4分進行計算,將20道題目的分值相加,即為實際總分??偡衷礁?,其焦慮程度越重[7]。
1.3.2自我效能評定干預前后對研究對象進行自我效能評價,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表(GSES),包括1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總分10~4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水平越高[8]。
1.3.3手術配合度良好:患者主動配合,按照主管醫師擬定的手術日程進行,術中主動配合麻醉師,血壓、心率波動較小,順利完成手術。尚可:患者在醫護人員和家屬的督促下才能配合主管醫師和麻醉師,血壓、心率波動程度在耐受范圍內,順利完成手術。差:患者不配合醫師,血壓、心率波動較大,拒絕手術[9]。
1.4統計學分析
將數據資料錄入SPSS12.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干預前后焦慮(SAS)評分及自我效能(GSES)評分
見表2。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的SAS評分為(30.9±5.3)分,對照組為(39.4±7.6)分,兩組干預后焦慮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降低,且兩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的自我效能GSES評分為(34.8±6.1)分,對照組為(29.5±5.1)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GSES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升高,且兩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SAS及GSES評分比較(x±s,分)
2.2兩組患者手術配合度比較
見表3。干預組患者主動配合、順利完成手術后配合度良好共30例,手術配合率達96.7%,對照組患者不配合醫師,血壓、心率波動較大,配合率達88.3%,兩組手術配合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手術配合度比較[n(%)]
普外科是醫院的常見科室之一,普外科手術種類繁多,其中較多患者為首次手術者,因此,對于手術的擔憂程度表現較為突出。另外,由于患者及家屬對手術不了解,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在加上患者對環境、手術設備和醫護人員感到陌生,因此,手術成為一種嚴重的心理及精神上的應激,患者常表現為焦慮、恐懼等負性心理。焦慮不安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不自主的震顫、心悸、出汗等癥狀,大大降低了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影響了患者對手術及治療的依從性,導致手術過程的不順利或者術中出現意外,甚至產生嚴重并發癥。外科臨床工作常將焦點及工作的重心放在手術本身上,而對患者出現的心理問題易忽視。
近年來對圍手術期患者實行心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手術效果,心理護理在普外科手術患者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0]。近年來,隨著醫學心理學的發展,心理護理受到廣泛重視。心理護理與技術護理具有同樣的價值,在患者護理過程中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甚至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心理護理比技術護理顯得更為重要。如何使患者在手術圍術期擺脫心理因素的干擾,減少患者的恐懼感,使其能夠在愉快而又放松的狀態下接受手術,是所有醫護人員特別是護理人員目前工作的重點。在普外科手術的圍術期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除要做好一般的技術護理、檢查患者一般體征、做好手術配合外,更加重要的是掌握心理護理的技巧和方法,使心理護理有的放矢的進行,從而提高護理質量。通過合適的心理干預,增強患者的安全感,增加患者對手術的了解和認識,使患者可以積極地面對手術[11,12]。本研究對普外科手術的患者焦慮心理狀態進行改善病房環境、術前訪視及術后健康宣教、術后心理干預等后,表2結果顯示,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的SAS評分為(30.9±5.3)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39.4± 7.6)分(P<0.05)。與趙夏等[13]報道的觀點是一致,進一步證實心理干預可以緩解患者的焦慮心理。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對疾病的健康管理發揮重要的作用,對患者的健康干預(包括心理干預)應注重對其自我效能的培養提高[14,15]。本研究在心理護理中通過疾病知識的傳播、重視家庭社會的支持、負性刺激回避等措施來增強患者的自我效能。表3結果顯示,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的GSES評分[(34.8±6.1)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證實心理護理能增強普外科手術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王玉玲等[16]將84例普外科手術老年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包括心理護理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干預組自我效能總分及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干預組焦慮、憂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通過實施包括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在內的綜合性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普外科手術老年患者焦慮、憂郁負性情緒,優化自我效能。同時對兩組患者的手術配合度比較顯示,干預組患者主動配合,順利完成手術后配合度良好共30例,手術配合率達96.7%,對照組患者不配合醫師,血壓、心率波動較大,配合率達88.3%,兩組手術配合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也證實了上述觀點。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能顯著緩解普外科患者的焦慮心理,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手術配合度,值得推廣和應用。
[1]李善玲,徐玉林,楊新麗,等.早期系統心理干預對老年住院患者焦慮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14,29(8):73-75.
[2]許瓊瑜,陳捷,藍素文,等.自我效能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治療患者負性情緒及疼痛程度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8):4-5.
[3]陳細定,廖華,張翠芳,等.以自我效能為中心的護理干預對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療依從性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下旬版,2014,28(7):2616-2617.
[4]吳賽芬,趙翠蘭,劉秋香,等.自我效能管理聯合護理干預對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的臨床效果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14):2168-2169.
[5]劉愛蘭.普外科患者心理護理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3):348-349.
[6]楊杰,谷寅煜,李淑霞,等.基于自我效能護理干預對于胸肺腫瘤術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18):2997-3000.
[7]李紹瓊.心理護理在肝膽外科圍術期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4):124-126.
[8]張宗香.普通外科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農村衛生,2014,(6):72-73.
[9]孔令珍.醫護合作術前心理護理對普外科患者手術配合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3,11(11):458-459.
[10]姜鮮娥,侯開花.護理干預對普外科術后患者疼痛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21):173-174.
[11]張巧風,汪露霎.心理護理在普外科擇期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30):4026-4027.
[12]徐迎春.整體護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5):147-149.
[13]趙夏,況桂英.心理護理對普外科圍手術期患者焦慮及抑郁評分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0):84-86.
[14]孫秀茹.情志護理對胃癌手術患者術前自我效能的影響[J].河北中醫,2014,36(6):926-927.
[15]王永媛,魏青.結腸灌洗對腸造口病人自我效能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4,12(20):1879-1880.
[16]王玉玲,何彩娣.護理干預對普外科手術老年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狀態的影響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17):2454-2456.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and self-efficacy
WANG Yinping1YANG Yanying1GUAN Jinyan1ZHONG Zifeng2
1.Department Nursing,Taizhou Enze Medical Center(Group)Luqiao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Taizhou318050,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02,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selfefficacy.Methods Selected 120 cases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 in our hospital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wo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nursing,the intervention group focu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the anxiety score SAS score,GSES score and self-efficacy and operation coordin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anxiety SAS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30.9±5.3)points,the anxiety score SAS score of control group was(39.4±7.6)points,after intervention,the anxiety scor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ifference(P<0.05).The GSES patients'self-efficacy scores in 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of(34.8±6.1)points,the GSES self-efficacy scores in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29.5±5.1)points,two groups of patients'self-efficacy GSES scor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active cooperation,successfully completed surgery with good degrees 30 case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operative matching rate of 96.7%,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cooperate with the doctors,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fluctuations,with the rate of 88.3%,surgery degree compared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alleviate the display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patients psychological anxiety,improve the level of self-efficacy and surgery degree of patients.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Mental status;Self-efficacy
R473.6
B
1673-9701(2015)07-0153-04
浙江省醫藥衛生平臺骨干人才計劃(2011KYB034)
(201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