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陽陽 雷震洲(成都體育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關于大眾網球運動損傷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 崔陽陽雷震洲(成都體育學院四川成都610041)
隨著網球運動發展的大眾化,網球運動損傷也越來越多地得到人們的關注。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研究網球運動損傷在成都市網球運動愛好者人群中的發展情況,了解到這些人群中網球運動損傷的發生率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本文在分析運動損傷產生原因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學習正確的技術動作等防治對策,為進一步推動大眾網球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大眾網球損傷防治健康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空閑時間的增多,網球這項曾經的“貴族運動”在我國的開展越來越平民化。參加網球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還可以陶冶情操,擴大交際,結交朋友,提高生活情趣,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民大眾成為業余網球運動的一員。在大眾網球運動蓬勃發展的同時,參與者由于缺乏專業的教練指導,再加上自身防護意識薄弱,導致網球運動損傷事件發生的概率越來越高。網球運動損傷不僅會影響參與者的積極性,嚴重者更會直接結束參與者的網球運動生涯,甚至對日常生活構成影響。
1.1、研究對象
本文以成都市經常參加網球運動的50名業余網球俱樂部正式會員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會員42名,女性會員8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筆者于2015年上半年在成都體育學院圖書館查閱相關圖書期刊,通過對中國知網進行檢索,搜集了我國2013年到2015年期間近100篇有關網球運動損傷、防治及成都大眾網球發展相關的文獻資料。
1.2.2、訪談法
選取成都市發展較好的5個網球俱樂部,對俱樂部的部分會員進行實地訪談,其中以網德深俱樂部為代表,全面深入地了解他們的網球運動經歷,詳細掌握其網球運動損傷的產生原因。
1.2.3、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研究對象網球運動經歷的了解,從網球技術動作、自身對網球運動損傷的預防意識等方面分析造成損傷的原因,并提出對應的解決對策。
2.1、大眾網球參與者的基本情況
經過走訪調查發現,成都市大眾網球參與者主要包括網球愛好者、陪練及教練兩種人群。陪練人員或教練的年齡一般都在20歲到40歲之間,并且有一部分教練員就以教球為生,另一部分則為兼職。在這些教練和陪練中,多數人員學歷較低,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網球技能培訓,網球理論知識不夠扎實,因此不能有效地教授和指導學員的技術動作。網球愛好者多為男性,年齡跨度主要集中在18歲到50歲之間,其中35歲到45歲之間的人員最多。接受調查的愛好者多為私營企業的老板、白領等高收入人群。這些愛好者中,大多數都沒有規范的技術動作,并且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網球損傷時常發生。
2.2、大眾網球運動損傷的類型
網球運動損傷是指運動員在網球訓練或比賽中發生的各種傷害,它阻礙了運動的繼續進行或者采取措施后可以繼續進行運動訓練或者比賽。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大眾網球運動中出現的損傷多為閉合性損傷,并且慢性損傷較常見,同時伴隨有少量的開放性損傷。常見的慢性損傷與運動者淡薄的自我保護意識有直接的關系。

表1 網球運動損傷類型調查結果
2.2.1、閉合性損傷
閉合性運動損傷是指局部皮膚或粘膜完整,無裂口與外界相通,損傷時的出血集聚在組織內,是軟組織損傷的一種,受鈍力作用,肌肉猛烈收縮,關節活動超越正常范圍或勞損等引起。表2中顯示,網球運動中的閉合性損傷主要分布在肩部、肘部、手腕、腰部、膝蓋以及踝關節處。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被調查者的網球運動損傷主要包括肩部韌帶拉傷、網球肘、腕部腱鞘炎、腰肌勞損、膝關節軟骨和腳踝扭傷。

表2 網球運動損傷部位調查結果
3.2.2、開放性損傷
開放性運動損傷是指受傷部位的內部組織與外界相通損傷。在網球運動中,常見的開放性運動損傷包括擦傷、水泡等,這些損傷的傷口需要及時的進行消毒處理,以免造成傷口發炎。被調查者中,經常有人因為大范圍的跑動救球而導致摔倒擦傷;也有人因為握拍,擊球動作等方面的原因導致持拍手出現水泡。
3.3、大眾網球運動損傷的原因
如表三所示,大眾網球運動者的運動損傷原因來自于各個方面,具體分析如下:

表3 網球運動損傷的原因調查結果
3.3.1、技術動作不合理
長期堅持錯誤的技術動作是導致運動損傷的直接原因。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不僅可以把運動員的運動潛力發揮到極致,而且還可以延長運動壽命,直接降低運動損傷的發生率。網球運動是一項對身體素質、協調性、靈活性等要求較高的項目,只有經過專業的教練指導,接受多球訓練,不斷地改進和鞏固提高,才能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業余網球運動中,大家來自各行各業,只有極少數人接受過專業的網球技術培訓,所以不合理的技術動作在業余網球參與者中很容易看到,這也是造成網球運動損傷的根本原因。
3.3.2、準備活動不充分
人的身體從靜止狀態到進入大強度運動,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叫做熱身運動或準備活動。準備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調動身體各組織和器官的積極性,加快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和活動能力,使身體逐漸進入專項活動狀態[5]。比賽往往比訓練更充滿激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多數人更喜歡在沒有經過充分的熱身運動后就開始大力抽球或比賽,這種不良習慣經常會造成肩部肌肉拉傷、腳踝扭傷等急性損傷。
3.3.3、缺乏恢復放松
人體在經過大負荷的運動量后,體內會產生大量的乳酸,這些乳酸如果不經過及時的消除就會堆積在人的體內,并造成肌肉酸困、疲勞、僵硬甚至導致肌肉失去彈性,影響運動能力。成都的業余網球俱樂部中目前已經出現了按摩師的身影,這說明運動后的放松活動在逐漸得到大家的重視,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業余網球參與者對運動后的放松活動的重要性缺乏認識,放松意識淡薄,這也是該類人群經常產生各類慢性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
3.3.4、身體素質達不到專項運動要求
網球運動對參與者的力量、耐力、反應、協調性、柔韌性等身體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同時網球是一項隔網對抗型的運動項目,參與者需要在不停的跑動中完成各種擊球動作[6]。大眾網球運動中,部分參與者的運動能力達不到大強度對抗的要求,在完成某些專項技術動作的時候會出現困難,當經常性在沒有提高專項運動素質的情況下進行一些難度較大的擊球動作時,運動損傷就會不可避免的發生。這些被調查者當中,就有人因為力量不夠,柔韌性差等原因導致在比賽或訓練中受傷。
3.3.5、運動裝備不合適
從開始接觸網球運動起,參與者就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球拍,合適的球拍可以幫助參與者順利地完成擊球動作,提高擊球的成功率。但是過粗的拍柄,將會增大參與者患網球肘的機率。隨著參與者網球水平的提高,使用的球拍重量也在變重,本文的被調查者多數使用的球拍重量都在300克左右。運動者應根據自己的力量大小選擇適當重量的球拍,球拍重量過輕,在擊球過程中的減震效果會不太理想,這也會增大擊球手臂的受傷機率。此外,不同的網球場地對網球鞋子也有不同要求,過大或過小的鞋子都會給劇烈運動中的運動員的踝關節等部位帶來損傷。被調查者中就有個別人員因為鞋子和球拍的問題而出現腳踝被扭傷,肩膀被拉傷的現象。
4.1、結論
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大眾網球參與者在鍛煉的過程中或輕或重,或急或慢都發生過運動損傷,這說明大眾網球運動中的網球損傷事件發生率極高。同時,損傷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肩部、腕部、腰部及膝關節這些部位。引發網球運動損傷的原因主要包括缺乏充分的熱身活動、技術動作不合理、缺乏恢復和放松、運動裝備的不適合以及其他相關原因。
4.2、建議
4.2.1、提高自我防護意識
思想決定行動,減少網球運動損傷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提高參與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也只有在了解運動損傷的特點和危害以后,才能重視采取措施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大眾網球的參與者在追求技術進步和鍛煉身體的同時,也要意識到去學習在網球運動中進行自我身體保護的方法以及對加強這種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受益終身。
4.2.2、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
技術動作的學習主要包括泛化、分化、自動化三個階段,只有經過這三個階段才能形成自然合理的技術動作。網球運動者要了解網球運動中各項技術動作的生物力學特點以及擊球動作原理,只有這樣才能對網球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有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現在很多業余網球運動者的技術動作五花八門,出現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就是他們在剛開始學習網球擊球動作的時候沒有經過專業的教練指導,而最終他們也是網球運動損傷的受害者,因此掌握正確的網球技術動作是減少網球運動損傷的根本措施。
4.2.3、保證充分的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分為一般準備活動和專項準備活動。在進行網球運動之前,除了要做好一般準備活動之外,大家還要進行專項準備活動,網球的專項準備活動主要包括慢跑、拉伸全身各關節的韌帶、揮拍動作、小場地范圍內的對拉球以及慢節奏的底線對拉球等活動。這些準備活動的時間一般都在30分鐘左右,充分的準備活動可以讓身體的各部位肌肉、韌帶及器官等即將參與到運動中的各身體單位對接下來的大強度活動有一個過渡的過程,直接減少運動中的損傷發生。因此,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是每一次大強度運動前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直接減少運動損傷的有效措施。
4.2.4、全面提高身體素質
優秀的身體素質是參加網球運動和成為優秀網球運動員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減少運動損傷的必要條件。網球運動激烈的隔網對抗特點對運動者的身體素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要在不斷地跑動中隨時急停、變向還要同時完成合理的擊球動作,在這些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運動損傷,這就需要運動者具有全面的優秀的身體素質。同時良好的身體素質還是技術水平提高的基礎,在運動者的網球技術水平提高到了一定程度后,如果要想繼續提高,就要加強專項身體素質的訓練。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主要包括力量、柔韌、協調性、靈活性等方面的訓練,相對應的訓練方法主要有俯臥撐、專項拉伸、跳繩、各種追逐性游戲等。
4.2.5、選擇合適的運動裝備
鞋子和球拍是參加網球運動的基礎條件,因此根據自己的技術特點和運動特征選擇適合的球拍和鞋子,以及佩戴護腕、護膝等專項部位的護具可以有效地降低身體的受傷幾率。
4.2.6、加強醫務監督工作
在運動過程中,運動者要提高自身的義務監督意識,加強醫務監督工作,以此避免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運動過程中經常會不可避免的出現急性損傷,運動者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及時對損傷給予處理,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在網球運動損傷中,有一部分損傷屬于慢性損傷,這類損傷的形成就是長期缺乏醫務監督造成的后果。此外,每次運動過后,運動者要積極的放松身體肌肉,及時消除體內產生的乳酸,使身體獲得更好更快的恢復。
[1]韓奇,王樂華.關于我國現代網球運動損傷研究的狀況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6):98
[2]林金龍.網球運動的常見運動損傷及防治[J].當代體育科技,2014(04):16
[3]顏炳獻.湛江師范學院網球愛好者常見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7):88-89
[4]和向東.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如何預防網球運動中的損傷[J].湖北體育科技,2009(07):486
[5]王俊杰.淺析網球運動常見的運動損傷及預防措施[J].青春歲月,2012(03):291-292
[6]黃鴻,文質君.網球運動損傷的特征及現場應對能力的調查[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1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