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陸洵
(蘇州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0)
蘇南地區法英雙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李迪陸洵
(蘇州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0)
為適應蘇南地區經濟發展和創新高校外語教學,本文以蘇州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為例,總結法英雙語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其中涉及蘇南地區法英雙語人才培養的必要性、人才培養目標、雙語課程設置、師資配置、校際交流合作等各方面,探求法英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進一步改善的建議。
蘇南地區 法英雙語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特點
如今,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深入,中國對深入掌握兩門外語的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單一外語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外語+專業的教學模式和英語+小語種的雙語教學模式將是高校外語專業今后發展的兩大方向。蘇南是江蘇省南部的簡稱,包括蘇州、無錫、常州、南京和鎮江五個城市,目前僅有南京師范大學和蘇州大學開設法英雙語專業。經過十多年的探索,這兩所地方高校已經形成具有區域服務特色的法英雙語人才培養模式。
1.創新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政策依據。國家教育部旗幟鮮明地提出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提倡高校重視教育改革。《江蘇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第(二十七)條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深化教學改革,創新教育內容和方法,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造性。蘇州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法語專業根據蘇南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并結合校情,量身制定法英雙語人才培養目標,創新法語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復合型高級法語人才。
2.蘇南地區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落戶在江蘇的世界500強企業,大多數選擇投資環境更為完善的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無錫新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新區、昆山開發區、張家港保稅區等國家級、省級開發區。目前,這些開發區正成為進區跨國公司全球產業整合的重要基地。大量法資企業落戶蘇南地區,市場對復合型的外語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但是單純的外語能力已經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雙語人才比單語種人才更具有競爭力。
3.法英雙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稀缺。目前,國內關于專業加外語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實踐和研究已經成為高校教改的熱點問題,但對于雙(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實踐還處于初始階段,相關的項目研究還十分稀缺和薄弱。該領域已知相關課題有湘潭大學法語系和英語系兩位副教授共同主持的教育部“法語高級人才培養與法英雙語教學”課題。
1.本科階段培養目標。(1)蘇州大學法語(法英雙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1]。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社會主義人文精神的創新型、復合型高級法英雙語人才。畢業生應具備較扎實的法語和英語專業理論基礎和學術研究基礎,具備較強的法語和英語交際能力,畢業后能在教育、外事、經貿、文化等企事業單位從事相關業務和管理工作。(2)南京師范大學法語(法英雙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2]。培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思想品德,熟練掌握運用法語、熟悉英語使用,掌握相關專業知識,能在外事、外企、經貿、文教等部門從事翻譯、管理、公務、教學、科研等外語專業工作的身心健康的復合型、高素質法英雙語專門人才。
1.培養創新型、具備良好外語素質法英雙語專業人才。為適應蘇南地區經濟發展的需求,應突破傳統外語專業單一語種教學培養模式,拓寬口徑,培養具有創新性思維,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法語、英語兼修的國際化高素質人才。一個人的創造素質應該包括:創造性思維、頑強的意志品質、豐富的知識及獨特的創造能力。良好的外語素質中重要的標志之一是與外語的深層價值,也就是思維能力密切相關的[3]。
在學習方法方面,法英雙語專業的本科生主修法語和英語,學生自覺探索法語和英語兩種語言內在的規律和本質。在五年制的法英雙語學習過程中,該專業的學生要學好法語和英語的基礎知識,具備扎實的雙語專業知識和深厚的語言基本功,通過全國大學法語專業和英語專業相關等級考試。根據法語和英語兩種語言的差異性、學生的語言水平和接受能力,法語和英語必修課課時按照3:1比例進行安排。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學習的特點,發揮個人創造性思維,逐漸摸索出科學性、高效率、個性化的雙語學習方法。

表1 法語英語必修課課時比例表
在跨文化交際方面,語言是思維方式的載體,學會一門新的語言,就接觸到一種新的文化。法英雙語專業的學生在雙語學習的過程中將會受到兩種外國文化的熏陶,該專業的學生在建立跨文化交際方面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在五年的學習過程中,培養雙語專業的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是教學中所關注的課題,核心專業課程基本上圍繞著法語和英語聽說讀寫等能力培養而設置。在法英雙語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對中、法、英文化進行比較,提高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培養雙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和雙語思維轉換的能力。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背景下,探討法語和英語兩種語言社會文化的聯系及對比學習,進一步了解法英兩種語言的淵源和文化背景,有利于促進不同文化的交流,激發學生外語學習的熱情。
在國際化意識方面,將國際思維作為導向,培養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全球化的人才。外語教育必修具有國際性,國際交流與合作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一個重要特征。蘇南地區開設法英雙語的高校均與法國學校有相關的交流與合作。通過交換生的方式,拓寬平臺,開闊學生視角,增強學生國際化意識。

表2 對外合作項目統計
2.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法英雙語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即以法英雙語教學為主,提升專業能力、重視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隨著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培養外語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素質越來越重要。大部分外語畢業生以外語為工具,在教育、外事、經貿、文化等不同的企事業單位從事相關業務和管理工作。只有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法英雙語專業的學生才能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中以不變應萬變。法英雙語的學習實際上為該專業學生日后的職業生涯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在法語教學和英語教學中,不同語種的教師均積極鼓勵學生做PPT展示和口述報告,這種教學方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法英雙語專業學生內在的學習潛力,提高運用外語的能力和培養掌握一定人文知識和科技知識的主動性。
對于法英雙語專業培養的學生而言,掌握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具有高水平運用語言的能力是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還必須掌握與法語或英語專業人才從事的工作密切相關的應用知識。因此,法英雙語專業的學生在課余之時可以提高自己學科交叉的能力,豐富個人的知識范圍,豐富的知識是培養創造力的基礎。在外語專業教學改革中需要進行課程設置的調整,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向多元方向發展[4]。蘇南地區法英雙語專業在這方面已經做出相應的實踐:專業課程與通識課程比例約為4∶1,形成專業課為核心硬實力,通識教育、實踐、拓展、自主發展為軟實力的人才培養方案。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安排不同性質的課程,自主發展課程、課外拓展、學生活動等貫穿始終,并且進行相關的專業實習與實踐。
3.培養具有蘇南地區區域服務特色、實踐性綜合雙語人才。拓寬口徑,重視雙語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充分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學能力的提高,培養具有寬厚的多學科基礎,法語、英語兼修,綜合素質高、自學能力強、能適應社會經濟需求的復合型人才[4]。落戶江蘇省的法國企業超過120家,主要的法國企業分布在蘇南地區,這為蘇南地區的法英雙語專業的學生專業實踐實習提供了相對有利的平臺。
根據以上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優化教師隊伍建設。針對蘇南地區教師年齡和學歷結構分布不均衡、相對年輕化的情況,建議選派優秀師資進行國外進修,積極引進高素質高水平的法語人才,提高科研和教學水平。
2.加強學科建設。鼓勵科學研究,發揮科學帶頭人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學術隊伍,培養新一代的研究型人才,提高專業乃至學校的研究水平,增強專業的綜合實力,提高專業的辦學層次[5]。
3.加強國際合作,為蘇南地區法英雙語專業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出國交流的機會。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疏通跨出國門繼續深造的渠道。通過交流了解國內外最新動向及信息,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理論知識,開闊學生視野。
4.向法英雙語專業的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高校教師應向該專業學生提供指導性建議,適應蘇南地區的市場需求,增加專業競爭力。
5.增強學生的外語實踐能力。適當增加英語口語課程、法語口譯課程,做到兩種語言水平一致,切換應用自如。改善教學條件,使用先進多媒體,豐富館藏法文原版書籍,提供法語刊物。對于學校而言,最好長期開展和堅持與蘇南地區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的教學實踐活動。注重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充分實踐條件,創造濃厚的雙語實踐環境,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外語實踐能力,培養具有一技之長,特色鮮明的法英雙語專業人才。
[1]蔣星紅.蘇州大學本科教學手冊(上).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339.
[2]南京師范大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上).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345.
[3][4]何慧敏.培養創新型的外語專業人才.中國法語專業教學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41-44,45.
[5]陳躍.新設法語本科專業的內涵建設.中國法語專業教學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21.
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蘇南地區法英雙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WGY004)”;蘇州大學敬文書院“3I”工程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