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欣
(北京師范大學,北京 100875)
外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實證分析
——以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為例
王佳欣
(北京師范大學,北京 100875)
本研究針對外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受質疑這一事實,以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外國語學院的英語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采取發放問卷的調查方法,采用彭美慈教授等修訂的中文思辨傾向測量表和Watson和Glaser的WGCTA思辨技能量表,對其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從而為驗證外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的強弱提供事實性依據。
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量表 實證分析
隨著當今國際國內對創新人才的需求,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刻不容緩。創新人才必然需要思辨能力,因此,思辨能力逐漸被視為人類發展的必備能力之一。關于思辨能力的研究,西方較早且深入,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就將思辨能力列為大學的教育目標。羅清旭統計的報告顯示,美國在心理學和教育學領域圍繞思辨能力寫成的論文達158篇,而在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有114部與思辨能力相關的著作,發表出的論文數不勝數(羅清旭,2002)。在國內,關于高等教育思辨能力的研究沒有得到重視,而外語專業大學生思辨能力強弱的問題也一直存在爭論。起初,我國外語專業大學生的思辨能力受到該領域專家的批評和質疑,國內眾多學者認為外語專業大學生思辨能力普遍偏低,整體思維水平遜色于其他專業的學生(高一虹,1999;黃源深,1998;何其莘等,1999;《入世與外語專業教育》課題組,2001)。而文秋芳經過一系列的實證研究,對外語專業的思辨能力偏低提出了質疑,并證明了“外語專業學生的思辨能力不如其他專業學生”是缺乏證據的偽命題(文秋芳等,2014)。本文就上述爭論的外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強弱的問題,采用定量研究的方式,對外國語學院的英語專業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從而為以后更好地探究外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的強弱提供事實性的論據。
2.1 概念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這一概念被西方廣泛使用,我國很多學者將其譯為“批判性思維能力”。文秋芳與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一起討論得出的結果為將“critical thinking skills”翻譯為“思辨能力”(文秋芳等,2009)。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秋芳等人對“critical thinking skills”的翻譯,將其翻譯成“思辨能力”。
2.2 思辨能力模型
關于思辨能力,目前有三大有影響力的理論模型,即雙維結構思辨能力模型(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1990)、三元結構思辨能力模型 (Paul&Elder,2006)和三菱結構思維能力模型(林崇德,2006)。文秋芳在比較總結了三者優缺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思辨能力模型,并提出了思辨能力層級理論模型(文秋芳等,2009)。
2.3 思辨能力量具
目前,國外關于思辨能力有影響力的量有兩個:(1)“加利福尼亞思辨技能量表”;(2)“加利福尼亞思辨傾向問卷”。由歐洲最大的評估公司劍橋評估集團研發的 “劍橋思維能力測試”也逐漸成為劍橋大學入學考試的一部分。
國內關于思辨能力的量具研究涉及得比較少,只有個別人對此進行了探索。文秋芳對量具進行了客觀性的先導的研究,而后又對其進行了一定的修訂及信效度的檢驗,文秋芳對此的研究算是國內在這方面的一個突破(文秋芳等,2010)。
3.1 研究問題
(1)外語專業學生的思辨傾向如何?
(2)外語專業學生的思辨技能如何?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隨機選取了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外國語學院65名英語專業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
3.3 研究工具
本研究通過調查問卷收集數據,問卷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信息,第二部分是思辨傾向的量表,共70道單選題,分別為7種態度傾向,每種態度傾向包括10到題,選項從非常贊同到非常不贊同有6個等級劃分,選1積1分,逐次遞增,選6積6分。第三部分是使用Watson和Glaser(1980)的WGCTA思辨思維技能量表對學生的思辨能力進行測量,共25道題,每道題4分,得分越高,思維技能越強。同時,本研究采用Spss18.0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4.1 外語專業學生的思辨傾向的調查研究
關于外語專業學生思辨傾向的評判標準如下表所示:

表1
由上表數據可以得出, 如果思辨傾向總得分大于等于350,各項思辨傾向得分大于等于50,則認為該學生思辨能力強。如果思辨傾向總得分大于等于280,小于350,各項思辨傾向得分大于等于40,小于50,則認為該學生思辨能力較強。如果思辨傾向總得分小于280,各項思辨傾向得分小于40,則認為該學生思辨能力較弱。
4.1.1 外語專業學生思辨傾向的分析
思辨傾向的分析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2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思辨能力傾向的均值為288(標準差=31),按照上述評判標準,英語專業學生的思辨傾向處于較強的范圍內,即中等水平。
其次,從各項思維傾向的均值可以看出,追求真理、系統化能力、自信心三項小于40,思維傾向較弱。而其他四項的得分都大于40,但小于50,思維傾向較強。思維成熟度的均值最高,系統化能力的均值最低。因此,我們從各項思維傾向的得分仍可以得出, 英語專業學生思維傾向處于中等水平。
最后,從以上兩項分析可以得出,外語專業學生的整體思辨能力處于中間水平,但是學生缺少對真理的渴求,對知識的系統分析能力較弱,導致當其進行問題判斷時,信心不足。
4.1.2 思辨傾向總得分的描述性分析
思辨傾向總得分的描述如下表所示:

表3
從上表中的數據可以明顯看出,65名受試中有60名,即90.9%的學生處于思辨傾向較強的水平,只有2名,即4.6%的學生思辨傾向較弱,而3名,即4.5%的學生的思辨傾向強。從這一結果可以得出,英語專業學生的思辨傾向大多處于一個中等水平。
4.1.3 思辨傾向各項得分的描述性分析
思辨傾向各項得分的描述如表4所示:

表4
由上表所示,53.8%的受試在尋找真相的態度傾向中處于較強的水平,64.8%的受試在開放思想和分析能力的態度傾向中處于較強水平,而80.9%的受試在系統化能力態度傾向中處于較弱水平,63.1%的受試在自信心態度傾向上處于較弱水平,求知欲和認知成熟度兩個態度傾向上,整體學生還是處于較強水平,但是區分度不是特別明顯。因此,由上表可以得出,英語專業學生的整體思辨傾向處于一個中等水平。
4.2 外語專業學生的思辨技能的調查研究
外語專業學生思辨技能的得分統計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由上表可知,有86.2%的學生在60分以下,而有78.5%的學生在36-60分之間,這表明,外語專業學生的思辨技能還處于一個比較薄弱的水平,因此,其發展空間還很大。
從以上研究結果表明,英語專業學生的思辨能力整體處于中等水平,但思辨傾向和思辨技能兩項指標令人并不滿意,思辨傾向的總得分中,只有4.5%的人達到思辨傾向強,其他都處于中等或偏下,單項思辨態度傾向中,雖然有1/ 3左右的人在認知成熟度中處于強的水平,但其他幾項仍然處于中等偏下水平。思維技能中,只有13.8%的人達到了及格分,因此,兩項總和考察,外語專業學生的思辨水平仍需提高,而設置一些提高其思辨能力的課程很有必要,例如演講課、辯論課等,教育部分應該給予重視。
[1]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Th eDelphi Report Executive Summary:Research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Prepared for the Committee on Pre-college Philosophy[D].ERIC Doc.No.ED 315423,1990.
[2]PaulR&ElderL.Critical Thinking: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3]高一虹.外語學習木桶的“短板”——從一次失敗的演講談起[J].國外外語教學,1999,(3):6-9.[4]何其莘,殷桐生,黃源深,劉海平.關于外語專業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1):24-26.
[5]黃源深.思辨缺席[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7):1,19.
[6]林崇德.思維心理學研究的幾點回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35-42.
[7]羅清旭.批判性思維理論及其測評技術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2.
[8]《入世與外語專業教育》課題組.關于高等外語教育體制與教學模式改革的幾點思考——寫在中國加入WTO之際(一)[J].外語界,2001(5):9-15.
[9]文秋芳,劉艷萍,王海妹,王建卿,趙彩然.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修訂與信效度檢驗研究[J].外語界,2010,04:19-26+35.
[10]文秋芳,王建卿,趙彩然,劉艷萍,王海妹.構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論框架[J].外語界,2009(1):37-43.
[11]文秋芳,趙彩然,劉艷萍,王海妹,王建卿.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客觀性量具構建的先導研究[J].外語教學,2010,01:55-58+63.
[12]文秋芳,張伶俐,孫旻.外語專業學生的思辨能力遜色于其他專業學生嗎?[J].現代外語,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