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陳海葉綜合報道
點亮大眾創業夢
■文/本刊記者陳海葉綜合報道
【創業就業】幸福對有些人而言,是找到一份工作,有穩定的收入。隨著2015年“雙創”一詞走紅,讓就業渠道進一步拓寬。

磨子橋創新創業聯盟成立
11月7日,胖胖的曾途輕松拿下一場比賽的冠軍?!澳銈兿乱惠喨谫Y什么時候?”這位30歲的CEO五分鐘路演剛完,第一家投資公司提問已然迫不及待。最終曾途帶領的公司毫無懸念地獲得第一名。與他同臺路演的,甚至還有好幾家已經掛牌的新三板公司。
在四川,像曾途這樣的群體正蓬勃壯大。他們年輕,有想法,有熱情,正沐浴著“雙創”的春風,把腦袋中的奇思妙想,變成現實中的物件……
2015年,隨著“創業天府”行動計劃的實施,“菁蓉匯”成為成都的城市新名片,越來越多的創業者依托蓉城得天獨厚的創業環境,在這里成就自己的創業夢。
今年年初,成都工業學院最大的超市因為房租上漲的問題而關閉,大三學生張國良立即捕捉到這一空白市場。他想,大學校園宅男多,尤其是住高層的同學根本不想下樓,而且學校小賣部的商品價格都比外面高。于是,創業的種子在他心里開始發芽。
很快,張國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打造了“成工易購校園超市”。建立校園QQ群、入駐美團外賣、做APP、租用倉庫、搭建起各個宿舍的網點,通過一系列營銷策劃,“成工易購校園超市”很快為全校學生所知曉,發展十分迅速。
張國良說,校園超市服務只是第一步,也不僅限于成都工業學校?!拔乙獙⑦@個項目打造成為校園市場綜合服務的平臺,包括團購、廣告、旅游、培訓等校園市場的眾多領域,只要有大學生需求的就有相應的服務?!?/p>
在“雙創”時代下,像張國良這樣勵志創業的大學生很多。同是成都工業學院的學生符家寧的人生步履,也因“菁蓉匯”路演發生著改變。
畢業后,符家寧和兩名同窗創業僅一年,“安居車?!斌w驗式服務軟件剛剛上線,一經路演亮相后,迅速裂變。不到半年時間,他的“安居車?!避浖螺d使用量已經過萬,合作商也慢慢增多,人員也從剛開始的4人變為如今的9人。
張國良和符家寧僅僅是成都創業潮中的小小縮影。從今年2月8日,“創業天府”行動計劃開始實施,成都陸續推出13場“創業天府·菁蓉匯”,活動走進區縣和高校,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宣講和路演,把“雙創”推向高潮。
很快,“菁蓉匯”就產生了巨大的蝴蝶效應,僅1—9月,300家創投公司、超6000家創業企業及團隊、逾萬名青年大學生及創業者參與互動,89個主題活動路演項目達成意向投資金額9.6億……軟銀中國、紅杉資本、聯想系資本、IDG、賽伯樂、宏泰基金、深創投,各路巨頭一年內蜂涌入蓉,真金白銀爭相下單,只為成都創客而來。
在創新創業浪潮中,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也結束漂泊,帶著資本和經驗回家就業創業。他們在家鄉建工廠,搞養殖,承包土地,在家門口謀發展。資陽市樂至縣返鄉農民工段從軍便是一個典型。
兩年前,段從軍和許多農民工一樣,在福建打工,拿著并不高的工資,過著遠離家鄉親人的艱苦日子。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通過在上海西瓜種植基地工作的弟弟,了解到一些大棚種植西瓜的技術,漸漸地,段從軍心里按耐不住了。他想,同樣是種田,為什么別人就能賺大把的錢?同樣的土地,難道自己家鄉就不能種出好吃的西瓜?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段從軍決定回到家鄉樂至縣,種植大棚西瓜。
段從軍的決定立刻得到家人的支持。拿著弟弟從上海寄過來的第一批種子,他踏上了自己的創業之旅。從最初種植的搭棚、育種、施肥、分栽到打岔藤,全靠自己動手。憑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通過不斷地學習,段從軍種植的第一批西瓜便獲得了豐收。很快,他的弟弟也從上?;氐郊亦l,加入了種植團隊。
慢慢的,段從軍田里的西瓜從零售轉為批發,種植面積也從三人合種三十畝擴大到一家三十畝。規模擴大了,銷量也上去了,他開始計劃打響自己的品牌。經過家人的合計,最終選了“帥鄉冰糖瓜”這個簡單又實在的名字。很快,“帥鄉冰糖瓜”就以瓜甜汁多、價格實惠遠近馳名。
段從軍的成功刺激了周圍懷揣夢想的返鄉農民工,他們紛紛慕名而來,學習西瓜種植栽培技術。面對來“取經”的村民,段從軍一邊耐心地教授技術,一邊還不忘給他們打氣?!昂芏嗳硕加X得出去打工才有錢賺,在家里種地沒出路,其實只要找對了方法,在家種地比外出打工強得多?!?/p>
今年開始,隨著農村基礎設施的逐漸完善,像段從軍一樣,一大批已農民工陸續“回巢”創業,他們在解決自己就業的同時,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成為了農村經濟再發展的中堅力量。
在北京,有“北漂”一族,而在美麗的蓉城,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名字叫“蓉漂”。他們在成都就業、安家,把成都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
來自北京的徐曉晨,2007年起就就職于阿里巴巴的他,有著10多年的互聯網相關工作經驗。他說,生活不該如此平淡,還想去做些不一樣的事情。
思考再三,徐曉晨離開北京,開始了歷時9個月的旅行,他將最后一站定在了成都。這名“北漂”最終成了“蓉漂”。
成都豐富的飲食文化,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以及飲食行業巨大的食材供應市場,也讓本身就身經百戰、經驗老到的徐曉晨看到了商機。由此,徐曉晨的創業項目“源本生鮮”最終成形。
眼下,徐曉晨的團隊建立了3000平方米的物流分揀倉,自主完成食材采購分揀配送,服務成都本地800家中小餐飲及知名餐飲品牌。他們還整合了農業合作社、傳統食材配送商、學校食堂、醫院食堂等機構進入平臺,通過“源本生鮮”輸出線上交易系統的農殘藥殘檢測技術、食材溯源呈現技術,讓進入平臺的供應商和采購者更加安全、快捷地完成一站式的食材交易。
在成都,像徐曉晨一樣懷揣創業夢的人數不勝數,他們或是剛走出校門的青年大學生,或是早已安家成都正為生活打拼的70、80后,更或是那些慕名而來的創業大咖、海歸……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勢下,被成都的創業環境所吸引,他們正用激情和汗水,書寫著創業新傳奇。
四川聲音
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魏宏: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行動計劃都是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民生持續普遍改善的國家戰略。“雙創”通過政府、市場和社會的聯動作用,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互聯網+”通過互聯網最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中,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抓“雙創”和“互聯網+”就是抓就業、創業、創新,就是抓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大事、要事,就是在為我省“兩個跨越”挖掘新動能,開拓新空間。
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
早春時節,成都啟動“創業天府”行動計劃首場“菁蓉匯”,這寓意著春天從成都出發,必將迎來一個美麗的黃金季節、成都的創新創業大豐收的季節。在“雙創”中,政府要以問題導向、需求導向來完善創業政策,扶持創業者。
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王建軍:
要通過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完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高校畢業生、城市低收入家庭、被征地農民、新生代農民工、藏區“9+3”學生、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確保全省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力爭到“十三五”末累計新增就業4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