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延長二胎產假應不應該“吝嗇”
新聞背景:
10月29日,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閉幕,會議決定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隨著二胎的全面開放,關于產假的熱議就來了。“生二胎只有98天產假,三個月多一點,喂奶的時間都不夠,還談什么陪孩子成長呢。”越來越多的二孩媽媽面臨這個難題。為此不少人士建議延長二胎的產假天數,對此你支持嗎?
@sweet7維尼:有了老二,媽媽們要照顧兩個孩子,體力和精力都消耗很大,但現在二胎產假只有三個月,建議生二胎享受和一胎一樣長的假期。
@天黑黑:在目前的現實條件下,相當一部分女性在懷孕、生子、哺乳期間是沒有或基本沒有經濟收入的。建議國家對此提供一定的補貼和補助。
@早已陌路:國家既然放開二孩政策,相應的配套政策就應該跟上啊!這樣才能利國利民,達到雙贏……
@TtoNy:目前部分公司都存在對女性的性別歧視,現在好了,全面放開二胎了,連產假都要休兩次了,工作就更難找了!
@自然醒:其實也不是企業不愿意給女性員工放產假,可是,員工休產假去了,她的工作誰來做呢,總還得再請一個人吧,又得在同樣的工作內容下付雙倍的工資,而且一個公司又不止一名女性員工,這樣來說,企業的負擔也是可想而知啊。
@茂茂:現在二胎產假才三個月,像我們這種不想讓孩子吃奶粉的,母親上班孩子母乳跟不上,怎么辦?
@淺小夏Q:有企業招聘人員說,女性產假和保險都是硬成本,目前“已婚已育”的女性就業更有優勢。與此呼應的是高校內,先生娃后求職的“研究生媽媽”越來越多,生子現象甚至向本科生蔓延。
@詮釋forever狂想曲:國家開放二胎政策,如果不采取給男性也放假之類的措施,在女性甚至要休兩次產假的基礎上,女性求職變得越來越困難,沒有經濟地位,就沒有平等可言。
98天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女性年齡偏大,多在35周歲左右。此時女性生理機能下降,患妊高癥及產后抑郁癥等并發癥的風險增加,產后恢復周期變長,消耗精力和體力更多。如果生育二胎產假仍然是98天,這顯然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建議統一職工一、二胎產假期限,對于符合條件生育二胎的順育職工,可以延長產假,這也能進一步體現對婦女兒童權益的保護。
濟南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李素華
一胎二胎待遇統一
關于一胎二胎區別對待的問題,最好將各種產假統一起來,給予女性相同的生育假,并發放相同的生育補貼。全國各地存在類似的一胎二胎產假不同的情況,但目前已有部分省份開始逐步統一。如2014年《遼寧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正案)》規定,對于符合法定條件生育第二個子女并且晚育的職工,享受原來只給已婚婦女滿23周歲后懷孕生育第一個子女的晚育假 (增加60天)和男方護理假(15天)的政策,并且“休假期間工資照發,福利待遇不變”。
全國人大代表陳雪萍
需避免職場歧視
在職場上,女性產假長,還要帶薪,還有可能要生兩個。男性沒產假,競爭力一下就上去了。誰還雇姑娘?不雇姑娘,男的那點薪水,供得起全家生活嗎?所以到最后,女性更傾向于選擇收入高的男性,底層的男性朋友們就越來越找不到老婆了。
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并在做相應的努力。前段時間,國家衛計委召開新聞發布會,承諾將積極推動調整完善生育產假和配偶陪產假制度,同時要保障女性就業權益。
中南大學社會學教授李斌

生育行為的社會責任不止由女性和企業承擔
生育行為不是個人行為,也不單單是一個家庭行為,它是一個社會行為,它關系到人口的結構、人口的可持續發展、勞動力的供給等等幾個方面。生育行為對于個人和企業都有風險,所以它所產生的社會責任不應該只由職員和企業來承擔。
南京師范大學社會工作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吳亦明
對延長二胎產假不該那么“吝嗇”
一個婦女在生產后,一年的產假在生理上對母嬰來說是最為合理的,而半年的產假已是下限。對3個月左右的嬰兒來說,要每2-3小時吃一次奶水,而生產3個月后就去上班的二胎媽媽們即使午休和晚上下班回來喂奶,都達不到嬰兒正常的吃奶水的量,嬰兒3個月左右的母乳情況,影響著嬰兒智力的好壞。同時,媽媽們還要照看第一個孩子,自己的年齡又沒有生一胎時年輕,這就已經加重了她們的負擔,她們竟然還無法享受和第一胎一樣的產假待遇,這本身就是多么辛苦的事啊。
長江時評
二胎產假休多少要結合實際
在一些人口出生率很低的國家,會用超長的帶薪產假吸引人們生育。我國的情況則不同,是要靠這種獎勵性措施引導大家計劃生育。如果單從生理上講,一年的產假對母嬰健康最為有利,從國外一些實踐看也是這樣的,但我國的產假到底定多少還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有的產婦就算你讓她休半年或一年,她也不一定休。法律雖然規定產假要帶薪,但有些單位的薪資構成中,工資占比很少,更多的是獎金,而且一休半年一年,女性職工原來的位置可能就沒了。
齊魯晚報
我國也應該提倡育兒假
從世界平均水平來看,中國的產假并不算短。雖然北歐一些國家有三四百天的假,不過這不叫產假,叫育兒假。韓國之前為了刺激生育,也曾延長過育兒假。我國也應該提倡育兒假,但帶薪育兒假的錢從哪兒出,這是個問題。因為我們沒有相關的保險來支持這筆費用,企業肯定不愿意出這筆錢,國家有沒有可能出,通過什么機制,這些都需要研究。
人民日報海外版
撫育成本分擔機制是關鍵
首先,延長產假本身需要綜合考量,絕不是產假越長越好。否則,只會導致用人單位不愿雇用女性,削弱女性在職場的競爭力。問題的關鍵,還是要找到一個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其次,要看到保障女性生育權不僅是家庭、企業的責任,更是國家的責任,因此政府要拿出真金白銀,以國家福利的形式為“全面二胎”兜底。這就包括給雇傭女員工的企業適當補償,比如提供稅費減免等政策支持,讓企業在優惠政策帶來的好處,與女員工休產假帶來的損失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最后,要看到延長產假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便于女性哺乳,這就需要在公共場所增設哺嬰室,及通過政策鼓勵引導企業設立哺嬰室,讓女性走出家門后,也有一定的私密空間進行哺乳,為職場女性減少后顧之憂。
光明網
蔡蘭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