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創業就業培訓為特殊群體服務

成都市就業局培訓處處長金利華在活動現場發表講話
為積極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幫教工作,努力把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四川省錦江監獄會攜手成都市就業局、成都市就業創業培訓指導中心于12月8日舉行了“監社共建,助夢啟航”活動。
42歲的刑釋人員李奎(化名)送來了自己的創業“果實”,臍橙和柚子。他說,“我是個地道的農民,因非法持有槍支被判刑9個月,隨后被送到錦江監獄服刑,去年7月刑滿釋放。”
入獄前,李奎就利用家里的幾畝土地種上了水果。“當時產量不是很高,自己在用藥這方面也不是很懂。”入獄后,他選擇了種養殖技術班去學習。“在這里,學到很多理論知識,自己有不懂的就看書、問老師。”打算出獄后繼續種植果樹的李奎把未來好好規劃了一番,并將自己的創業想法告訴了指導中心,得到了中心工作人員的支持。
刑釋后,李奎在錦江監獄幫助下,申請獲得了福華更生扶助基金會提供的5000元創業幫扶資金。創業初期,錦江監獄回歸指導中心和成都市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先后多次對李奎進行回訪,了解他的問題和困難,并提出解決辦法。“這些錢雖然不多,但對我創業初期還是起了很大作用。我拿著錢去買了果苗,化肥。”李奎出獄后,回家承包了20畝土地,種上了櫻桃、臍橙、桃子、柚子。“一畝地能產1.2萬到1.5萬斤柚子,我家的柚子個頭大,甜得很。”李奎說,自己在監獄學到的知識在實際中派上了用場,現在不僅產量提高了,而且水果口味也好了很多。
“最近,我又承包了30畝地,打算以后弄一個100畝的果園。一部分培育果苗,一部分種植果樹。”李奎說,自己現在一年的利潤能有10多萬,但讓他遺憾的是自己不懂互聯網經營,只能將水果批發給前來收購的老板。對此,他表示只能慢慢學,或者以后招個技術人員,幫他在網上賣水果。
服刑人員教育改造是系統工程,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需要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共同努力。錦江監獄監獄長黃建華說:“為了幫助服刑人員獲得技能并重新回歸社會,錦江監獄與全省32個縣市司法局(所)實現信息互通,開展共幫共教,與高等院校、愛心企業、專業協會等建立培訓專業,幫助服刑人員開展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就業指導、執業推介等。”
在培訓項目方面,成都市就業創業指導中心為即將出獄的服刑人員制定了服裝、電腦、汽修、電氣焊、陶瓷制作等課程。同時引導服刑人員接受新區發展形勢、人文倫理道德和心理輔導咨詢,為他們回歸社會創造“緩沖期”。經過創業指導中心老師的悉心指導,很多和李奎情況相同的學員們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取得了一技之長,同時還獲得了相應的培訓合格證。
指導中心還開展了刑釋后的跟蹤扶助等環節,全方位、多渠道地引進社會資源,進一步提升改造罪犯能力、鞏固改造罪犯效果,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同時,通過活動展現監獄公正文明的執法形象,展現罪犯認罪悔罪、積極改造的精神面貌,讓社會進一步了解和認識監獄工作,吸引更多社會資源參與到罪犯改造工作中。
成都市就業局培訓處處長金利華表示,通過將社會服刑人員組織在一起,接受技能培訓、提供法律援助、展開就業指導,引導刑釋回歸人員轉變觀念,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創業觀,營造出學技能鉆技術、創新創業良好氛圍,讓“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成為時代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