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江濤
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中共瀾滄縣委黨校 665699
新時期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困境與出路
饒江濤
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中共瀾滄縣委黨校 665699
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面臨嚴峻挑戰,主要表現在學術研究數量與質量之間的矛盾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四條路徑所面臨的困境上。隨著社會發展,未來馬克思主義哲學將出現綜合化、個性化的發展之路,出現多學科領域共同發展的全新局面。本文對馬克思主義目前的研究概況和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并提出了新時期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新出路,有效推動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一)研究視野不斷寬闊,出現多學科共同繁榮的局面
最近幾年,生態學馬克思主義開始興起傳播,成為多元社會中最具影響力的思潮。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是指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去分析生態危機產生的根源,并探尋解決辦法。生態學是一個跨學科的問題,因此生態學馬克思主義也同樣涉及多個領域,其視野非常寬闊。進入新時期,經濟學、社會學、法學、人類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人文學、地理學、歷史學等學者都開始對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產生興趣,在他們的努力研究下,收獲了很多成果,使得馬克思主義研究也呈現出多學科公共研究的繁榮現象。
(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理論體系逐漸完善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最基本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發展始終與中國國情緊密結合,并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不斷豐富。中國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等都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成果,隨著馬克思主義發展在中國不斷取得飛躍,與之相關的研究隊伍也日益壯大,研究范圍在不斷延伸,在多個領域都收獲了可喜成就。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馬克思主義本身理論體系也日趨完善,形成了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等分支學科組成的比較完整學科體系。
(一)缺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改革開發事業進行得如火如荼,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卻無突破性進展,數十年來都沒有舉世聞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出現,這種現象與中國極為壯觀的專家學者數量大不相稱。而在西方國家,最近數十年來卻有大批的世界級哲學泰斗涌現,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面臨的困境。
(二)盲目追求速度和效率,缺乏學術精品
中國的高等院校并沒有給教師提供一個寬松的科研環境。教師每年都被要求有新的科研成果,否則就很難留職在校。而校園外真正能夠放下心來鉆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者又少之又少。相對于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很難直接產生經濟利益,且財政經濟撥款額度甚微,從而導致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研究上的結果就是,國語追求速度和效率,故難創作出學術精品。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研究路徑上面臨困境。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分為原理修補工作、名著解讀、對比研究和分支應用四種路徑,而現實中,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四種路徑也面臨很大困境。
首先,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修補工作困境來看,教材體系幾乎沒有變動,一些新編教材也只是注入了一些實例說明,教材內容大量重復。
再看經典名著解讀,經典名著只是德文直譯的中文版本,難免與原著產生偏差,很多學者受學術水平、理解能力的限制,也很難真正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真諦。更嚴重的是,學術研究中還有很多脫離社會現實的情況存在,他們忽視對世界的改造,嚴重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對比研究涉及眾多領域,如與中國哲學的對比研究、與西方哲學的對比研究以及與其他學派的對比研究。在這個過程中,學者們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全面掌握每個領域的學術知識,全方位打通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知識,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算我們傾盡一生也很難完全透徹研究其中之一。另一方面,一些進行對比研究工作的專家通常會存在某一學派的信仰,他們用自己信仰學派的理論觀點去解析馬克思主義哲學,難免有失公正,甚至誤解扭曲馬克思主義哲學。
最后,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分支應用上也面臨很大困難,分支應用包括經濟哲學、生存哲學、價值哲學、文化哲學等,分支交叉學科通常強調實際應用,并且要求在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條件下進行,反之則無法稱為應用。所以分支學科用的前提必需是學者擁有深厚的哲學素養和海量的關聯學科知識儲備。由此可見跨學科知識背景對專家學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是分支應用遭遇的最大問題。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支應用需要開辟全新的領域
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問題,我們有責任將馬克思主義延續下去,積極探尋新的領域,將馬克思主義延伸到更廣闊的空間。可以說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沒有突破就沒有未來,我們只有不斷進取,才能永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頑強生命力。目前,中國在分支應用新領域的開拓上取得了一定成績,很多學者已經開啟了經濟哲學、價值哲學等領域的學術研究,并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和分支應用需要落實到人們的實際生活中去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高追求和理想就是保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關心人、理解人,最終解放人性,實現自由發展。偉大的馬克思先生曾經說過,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所有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應該以人和人的日常生活為落腳點。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應該注重個性化研究
現實生活中最基礎的個體是人,由于教育背景、成長環境、人生閱歷、實踐活動的差異,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各不相同,但馬克思哲學最終是為人服務的,故應該尊重差異化,追求普遍共性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個性化研究。近年來,很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成果都與個性化研究有關。如高清海所說:“哲學經典通常由哲學家個人創作而成,或許每名哲學家都是依據自己的解讀去前行,盡管足跡不夠整齊,步伐不盡一致,但匯總起來,也許就走成了一條道路,也就有了哲學的發展與繁榮。”
[1]雋鴻飛.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困境與出路[J].學術交流,2014(11).
[2]陳旭.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困境和出路[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2(03).
[3]樊瑞科,孫立偉.試論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若干問題[J].南方論刊,2013(03).
[4]潘青.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面臨挑戰及路徑創新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