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麗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湖北十堰 442002
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稅收政策建議
王秀麗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湖北十堰 442002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集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等功能于一身的新能源汽車成為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方向,已成為各國搶占汽車產業發展制高點、發展和保護民族汽車產業的重要內容。本文研究了我國現有稅收政策的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突出優化的建議。
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稅收政策
(1)對新能源汽車的稅收優惠政策。通過稅收政策的調整來調節汽車消費行為、鼓勵小排量汽車的消費,我國已有相關政策及實踐經驗。目前,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我國還沒有制定專門的稅收政策,其具體措施包含在一般汽車消費的稅收政策中。最新的規劃顯示,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消費,相關的稅收政策也漸漸明晰,2011-2020年,凡購買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將免征車輛購置稅;而作為節能汽車的混合動力車型,規劃顯示,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動力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消費稅和車船稅。
(2)所得稅:鼓勵企業開發核心技術項目和新產品生產。新企業所得稅法中規定: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宄開發費用,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其中“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宄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符合國家新技術企業條件的,規定可以減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
(3)消費稅:積極鼓勵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其配套產業的發展。一是國家從促進節能減排出發調整了乘用車消費稅率。2006年,國家對汽車消費稅政策進行了調整,按照“排氣量越大負稅越高”的原則,對乘用車按排氣量大小劃分了六檔,分別適用3%至20%的不同稅率予以征稅。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家鼓勵節能環保小排量汽車和抑制高油耗高排放汽車的宏觀調控目標。二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33號)中明確規定:“汽車(稅目)是指由動力驅動,具有四個或四個以上車輪的非軌道承載的車輛。電動汽車不屬于本稅目征收范圍。”國家將電動汽車從小汽車的消費稅稅目中進行剝離,更加明確地體現了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稅收激勵。
(4)車船稅: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車船車船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19號)的規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對節約能源的車船,減半征收車船稅;對使用新能源的車船,免征車船稅。同時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通過聯合發布《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車輛(船舶)減免車船稅的車型(船型)目錄》,其中對節能型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作出了明確的認定標準。
(1)稅制設計未體現支持導向。新能源汽車代表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資金補貼、支持新能源汽車購置使用等一系列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但而稅收政策中并未體現這一導向,相關稅收優惠政策近乎空白。從汽車產業設計的稅種剖析,我國除消費稅、車船稅按排量等級履行差異稅率外,其余都按雷同稅率征收,不能體現對傳統汽車產業中技術程度低、傳染大、能耗高的生產企業束縛,以及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支持導向作用。
(2)稅制結構不盡合理。據統計,發達國家購置環節稅費占新能源汽車消費稅收的30%左右,保有和使用環節稅費占70%左右;我國目前的汽車稅費中,購置環節占66%,保有環節占13%,使用環節占21%'8。我國新能源汽車消費稅收模式是,以價格和排量為主要指標、以控制購買為稅負重點、以財政收入為征稅主要目的。在短期內能夠限制購買,增加稅收,但從長遠看不利于加強環保觀念和引導汽車消費。
(3)總體稅費負擔過重。目前,購置新能源汽車可享受不同的財政補貼,大大減輕了購車成本,但個人綜合稅負仍然過重。按照現行稅制,消費者在購車環節,要負擔比例不同的消費稅和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如果是進口新能源汽車,要承擔進口環節所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和進口關稅上牌照之前,要繳納大約相當于車價近10%的車輛購置稅;保有環節,每輛車每年要繳少則近百多則數千元的車船稅;使用環節,每加1升油,要繳1元人民幣的燃油消費稅。除了繳納各種稅費,還要支付公路過路費、停車費等各種費用,總體稅費負擔過重。
首先,加大研發環節的稅收支持力度。國家提出新能源汽車戰略之后,各大汽車集團在"十二五”規劃之中,均大幅提高了相關投入,但國內外差距仍是明顯存在。2012年初,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稱,“十一五”期間,一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投入研發費用為3億元,獲得65項專利,但是,3億元的研發投入僅是一汽“十一五”129億元研發投入的2.3%。2009—2012年,通用汽車在推進新能源戰略以及先進驅動技術研發及商業化方面的投入資金約為192億元人民幣。大型汽車集團之所以對新能源汽車投入不足,原因之一是看不到即時的市場效應,這不僅需要企業有長遠、面向市場的投資規劃,更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導。
其次,調整稅制構造,體現政策支持導向。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我國已實行了針對性的財政補貼政策,但在稅收優惠方面,還沒有專門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系列政策。因此,借鑒發達國家做法,調整稅制構造,出臺針對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配套設施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能夠體現政府對傳統汽車產業中技術程度低、傳染大、能耗高的生產企業束縛,以及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支持導向作用。
王秀麗,女,漢族,湖北十堰,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汽車營銷法律法規.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基金項目:湖北省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及政策研究,項目編號2012D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