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泓
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
淺談高職思政課程面臨的困境與對策
魏泓
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
思政課程作為我國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青少年的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今形勢下,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教育面臨著很大的困境,需要引起教學單位的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改善思政課程建設,進一步完善思政課程教育體系。
高職;思政課程;困境;對策
1.社會環境更加復雜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科技革命日新月異,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形勢愈演愈烈,各種社會意識形態、社會思潮沖撞白熱化。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社會組織形式、利益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社會環境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社會的諸多思想道德問題直接影響著當今大學生正確的思想認知和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進一步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模式、價值取向、政治態度和道德觀念。因此,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會文化環境,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正確的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道德觀念,成為高職思政課程面臨的重要挑戰。
2.思政課程定位呈現邊緣化
高職院校區別于普通高校的重要標志即為培養專業性的實用型人才,雖然思政課程的建設深受相關教育部門以及高職院校的重視,但是很多高職院校并為將思想教育課程的建設落到實處。由于就業率早已成為判斷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標準,很多高職院校過分地注重對大學生專業課程的教育,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最終提高學校的就業率,思政課程的定位逐漸呈現邊緣化的趨勢。一方面,思政課程的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不完善,缺乏科研機會,思政課程的課題立項困難,不利于思政課程科研的進展;另一方面,思政課程的課時被大大壓縮,大部分教師仍沿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不利于知識的傳授。因此,思政課程的邊緣化直接影響著課程的深入研究和可持續發展。
3.學生基礎比較薄弱
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高職院校的錄取線逐年下降,大學生的規模增大,生源質量問題突出。一方面,由于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理論基礎較差,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缺乏科學分析,思想道德意識淡薄,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論的進一步學習;另一方面,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自身道德素養較差,對學習和自身發展的關注僅僅停留在職業規劃上,缺乏明確的思想政治目標。
4.教學效果不足
由于高校的思政課程教材內容豐富,體系復雜,而較少的課時無疑增加了教師授課的難度。并且思政課程師資建設的不足,導致高職思政專業教師工作任務繁重,大大縮短了研究探索適應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和規律的時間,無法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全面保障思政課程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實踐項目的設計和組織,學生實際體悟的機會匱乏,導致部分學生死記硬背、斷章取義甚至不理不學,使得思政課程教書育人的教學目標落空,教學效果不足。
1、提高思政專業教師的政治素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觀點、政治立場和思想道德同樣不可能在大學生頭腦中自發形成,課堂理論教學仍然是思政課的主要傳授形式。在日益復雜的教育環境中,思政課教師要有堅定的馬列主義信仰,有扎實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功底,有清醒而正確的社會認識,堅持正面教育為主。同時,不斷加強學科建設,開展思想政治理論研究,以課程體系為基礎,把堅定的政治引領放在第一位;密切聯系學生思想狀況和實際生活,以教學大綱為標準,灌輸引導相結合;防止將個人不良情緒帶入課堂,避免為追求課堂效果而嘩眾取寵,為討好學生而隨波逐流,削弱主渠道的作用,喪失正確的政治立場。
2、科學設置教學內容
目前使用的教材,隨著形勢的發展內容相對滯后的矛盾隱現。網絡時代,大學生會在第一時間獲知大量的未經過濾的社會信息,并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加以關注,但以他們的年齡閱歷和理論基礎,難以完整準確地進行分析判斷。這時,如果教師能夠適量進行深度剖析和主動講解,契合學生關注熱點,就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實現思政課的有效性。教師應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和學科發展的新要求,理論聯系實際,及時了解和掌握當前出現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把新思想、新觀點補充到教學內容中去,互動交流,解疑釋惑,確保實效。
3、豐富教學手段
認真研究思政課教學中凸顯的新變化,采取更加豐富有效的教學手段,確保思政課實效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要會熟練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科學選取視頻資料,豐富拓展課程內容,圖文并茂,使學生形象感知知識,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吸引力。教師還可以大膽嘗試互動式教學法,如討論式、案例式、專題式等,精心設計互動題目,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在辯釋中解題,在引導中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和獨立意識,提升學生的政治覺悟和道德水準。
4、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為思政課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教學基地。根據學校條件和專業特色,組織學生深入企業、社區進行調研走訪,讓學生認識社會,消化理論。同時,將學生在實踐中的問題帶進課堂,運用理論解釋解決問題,引導和幫助學生分辨是非,適應社會,使思政課接地氣、獲實效。
5、健全思政課程考核體系
傳統思政課以知識講授為主要形式,以學生記憶知識為考查重點,過于重視卷面得分的評價功能。隨著新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不斷探索和使用,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是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教師可根據社會熱點和專業特點,讓學生寫論文體會、調查報告,以及采取小組討論、品行操守、期末考試等各種方式。總之,將課堂考核和課外考核相結合,注重學生對社會問題的態度;將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培養學生對課程持續的關注;將定期考核和隨機考核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將個人考核和集體考核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從而切實保證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目前,全國有一千多所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是中國未來新產業工人的產出地,全面提高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是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保障。思政課是宣講和傳播黨和國家意識形態的課程,是思想教育的主課堂和主渠道,作為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師,必須適應新形勢,為祖國和社會發展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糜紅纓,王煥成.芻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構建[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8(04).
[2]王艷華.淺談如何增強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時效性[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03).
[3]李碧玉.構建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長效機制的思考[J].鄂州大學學報,2010(03).
魏泓(1989-),女,內蒙古赤峰人,專職輔導員,研究方向為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