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偉(河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 河南新鄉 453003)
高?;@球文化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的影響分析①
畫偉
(河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河南新鄉453003)
摘 要:高?;@球文化在校園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籃球文化提升在校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團結意識以及身體素質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有著重要意義。該文從物質、制度、精神三個方面對高校籃球文化進行了論述,對現有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了理論性發展路徑。
關鍵詞:高校籃球文化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影響
籃球文化是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愛好者參與其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意識形態。高校是培養人才、促進個體素質不斷完善的人文環境場所。在高校校園文化中積極豐富籃球文化是高校體育文化良好氛圍建設的主要路徑,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和鍛煉習慣的養成。
1.1物質文化形態
物質文化形態是籃球文化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所體現出的物質形態。主要包括籃球場地、籃球器材、服裝以及參賽隊員的隊旗、隊徽、獎杯等。通過歷史的積淀,不同的物質形態被賦予了不同的內涵,是精神動力和團結奮進精神意識形態的基礎。籃球物質文化形態是校園體育文化重要構成,在整個校園文化形態中起到了精神支柱和體育運動參與的物質基礎。
1.2制度文化形態
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文化釋義為籃球運動有關的規則、制度以及管理方式等內容。相關制度體系的約束是保障籃球運動能夠合理開展服務于學生健康和終身體育意識養成條件。籃球運動在校園體育文化中的表現形式隨著社會發展需要和教育條件的不斷成熟,籃球規則和游戲形式會隨著運動目的的不同而不同。正是不同籃球文化形式在高校校園文化長期積淀中,沉著了不同形式,由淺入深的規則和制度,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開展才會逐步走向形式多樣。制度文化的積累和發展是學校體育文化建設和積淀的關鍵,往往代表了學校體育文化質量的高低。在制度文化的約束范圍內實現籃球運動的開展,實現運動和欣賞比賽以及學生參與的良好文化氛圍。
1.3意識文化形態
作為一種全球化的體育運動,籃球文化在高校學生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吸引力。其體育運動價值在高校意識形態中主要體現為個人意志品質的養成,在籃球運動過程中體現出的頑強意志和團結一致的集體意識?;@球意識文化形態是籃球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中的核心部分,能夠從思想上對學生進行意識教育和促進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高校校園體育活動中,籃球比賽的開展根據不同水平分為不同層次,場上隊員的頑強作風給人鼓舞,場下同學作為拉拉隊員為自己的班級加油鼓勁,正是這種多數學生參與積極投入體育比賽的良好氛圍形成了籃球意識文化形態在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中的獨特風景線。
2.1體育精神的嫁接
籃球運動在高校校園體育活動中體現了體育活動的精神價值。在運動過程中為了實現和隊友以及自我運動能力的展示和挑戰,每個隊員都竭盡所能奉獻。拼盡全力去爭奪球權。這種拼搏精神是對學校學風、校風建設的最好詮釋。在高校校訓中不難看到“奮進、團結、拼搏”等字樣,這種與體育精神相互融合的文化氛圍正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魅力所在。通過籃球項目的參與,積極幫助學生建立體育精神和校園教風、學風建設是良好的意識轉嫁,將二者共同優勢發揮到最好需要不同形式的體育精神從中提煉、升華,進而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2.2體育道德的融合
籃球場上的拼搏精神是對同學間友誼的良好促進,在球場上彼此是競爭對手,也是道德誠信在學生自身發展過程中不斷建立的良好路徑。通過籃球運動學生之間有了共同的愛好,有了共同的話題,從而增強了彼此間的友誼。這種超越體育運動本身的友誼是學校良好氛圍的形成基礎。在比賽過程中籃球運動突出了近距離的對抗,盡管有規則的約束但是比賽場上裁判員難免有所遺漏,而比賽的正常進行在一定條件下依賴于自覺的遵守比賽規則,道德在此時體現出了應有的作用。
2.3健康意識的形成
體育運動對健康的促進作用不言而喻,籃球項目有其自身的運動特點,對學生健康有著積極作用?;@球項目在高校的開展深受學生喜愛,參與群體人數較多。學生在參與籃球運動后,所獲得的感受和經驗會和其他同學分享,讓健康意識的形成成為常態,從而對學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形成有著積極意義。學生通過籃球活動,在運動中實現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以及彈跳素質的提升,在球場上體現出的反應時縮短,運動過程中四肢協調,起到了全方位的鍛煉效果。
2.4人文關懷的對接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是高校體育文化要素之一,籃球文化不僅僅是對學校體育技能和知識的直接教育,更是對學生人文理念的塑造和校園籃球文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學生參與籃球運動是對籃球教學任務的完成也是掌握鍛煉身體技能的掌握。與此同時,通過籃球為窗口與國外籃球文化形成對比,幫助學生拓寬視野,促進學生大局意識、團結友愛等人文關懷理念的習得。
3.1精神文化建設缺失和學習路徑的單一性
籃球文化中的相互配合形成戰隊,共同完成進攻或者防守,體現出的是整個團隊積極,相互信任。學生在自身參與過程中發現不足,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但是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并沒有將精神文化的深入探究和學生籃球文化進行有效整合形成校園文化特點。學生在學校學習籃球運動主要是以課堂學習為主,幾乎成為唯一路徑。這并不利于籃球文化在高校的健康發展。在高校課余時間進行相應籃球活動多樣化開設是其重要內容?;@球活動和籃
球教學定義為兩個沒有交集的內涵,學生認為籃球課程的教學是多余或者籃球教學是對自身的一種挑戰而錯失了對籃球文化的正確認識。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學習缺少相應的集體環境,如若是以宿舍的愛好者為單位進行活動,明顯不足以實現文化活動的集群效應。
3.2籃球文化的單調和教學手段的單一性
學生學習籃球項目是依賴于體育課程,而體育課程的教學方法單一性是主要依賴于課堂。如何將籃球課堂教學不斷延伸,實現學生學習手段多樣化是籃球文化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學校對籃球的定義是在體育教學的范圍內實現,學生在課外活動過程中并沒有將籃球活動理解為文化形態,僅僅是為了考試獲取考分的一種媒介。而學生參與籃球運動是一種簡單的運動參與,缺少相應的動力支持,這種情形是學生的一時好奇并不會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養成。
3.3籃球文化建設缺少政策支持
政策的導向性往往對其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球文化在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中有著較高人氣,但是其發展的不確定性影響其發展的規范化和深入性。全國唯一的大學生聯賽也早已夭折,如何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形成文化慣性,建立全國性的高?;@球文化聯盟促進高?;@球文化發展,實現政策扶植是擺在政府部門面前的要務。另一方面是高校自身發展過程中,對體育文化的邊緣化發展出于置之不理的狀態。僅僅是在校園文化的名義下進行小范圍的籃球文化冠名活動,難以有所起色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4.1教學內容的豐富性
進行體育俱樂部,結合其他課程進行籃球活動的糅合,諸如街舞中融入街球等形式,實現籃球活動形式的多樣化。籃球文化表現形式不僅僅是在高校的體育課程教學和平時校園文化活動中,在美國有著豐富的街球文化、比賽在全國有著不同年齡段的群體,而這一形式所衍生出的文化形式有籃球服裝、籃球相關游戲、籃球紀念品等,就高校而言,鼓勵學生進行籃球文化開展的多樣性,諸如籃球知識競賽、籃球技能展示、籃球紀念品創意活動等。在諸多的體育運動中,多數高校對體育活動的發展方向是處于模糊階段,并沒有相應的長期發展建設規劃,在每年的學校發展報告以及校長工作報告中少有提及,可謂“惜字如金”。如果有相應的發展政策予以導向,在部分籃球文化活動開展較好的高校中大力發展,以籃球活動為契機推動其他運動形式的開展,實現體育活動的多樣化發展,從而形成良好的供給體制。
4.2教學方式的多樣性
教學方式以單一教學為主,是對其籃球文化多元化的一種制約。將課堂延伸到課下,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以俱樂部、協會、學生自發等形式進行。在學校推出的文化活動月、文化活動周基礎上進行籃球多樣化融入其中,形成制度化。高校教學手段相對多樣化,而籃球教學卻仍然使以模仿練習為主,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參與到開放式教學中,體會動作差別形成主動參與的積極形態。將以往的“散養式”課堂教學進行相應的修正,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球文化氛圍的形成結合起來。此外,形成教師和學生共同提升文化素養。教師加強對自身運動訓練和籃球文化知識的多樣性學習。學生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和籃球文化修養。教學方式方面多和兄弟院校,以及派出教師進行訪問學習,不斷提升教師的理論認知和教學經驗的吸取。
4.3與籃球有關的場地設施完善
場地設施是學校在發展時期主要建設的方面,我國北方高校籃球場地建設較為突出,但是仍不能滿足教學和學生參與鍛煉需要。校園籃球文化建設并不是對場地的不斷建設,而是根據學校發展過程中的籃球文化特點是否突出,進行相應的監督、管理而促進其良性發展。由于學校的不斷擴建,多數高校對籃球場地的建設投入重金,盡可能滿足學生的課堂教學需求和平時活動需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學校對場地建設缺少科學規劃,本屬于活動的場地卻分成了若干小塊場地,遠離學生的住宿和教學區,給學生參與籃球活動帶來了不便。如是,造成了場地設施利用率不高,出現浪費的情況。
4.4籃球隊伍的組建
高效籃球文化的形成需要自身具有一定的附著性,尤其是在學生中間形成一種高效的文化傳播方式,而籃球隊伍的組建正是這一形象樹立的有效路徑。榜樣式的形象塑造和籃球文化在高校開展過程中突顯出的文化表達方式無疑是對學生最好的影響。以籃球隊建設為契機進行學校團結意識培養,提升集體榮譽感。學校籃球隊伍的組建不僅僅是對少數學生運動特長的再激勵,同時也是為其他學生能夠進入籃球對于提供相應的平臺。兄弟院校之間進行相應的籃球友誼比賽是對學生體育文化的再生產,也是當代大學生獨特的體育文化表現形式。雖然由于體質問題的存在,我國大學生籃球聯賽陷入了停滯,但是它的出現對我國大學生在籃球文化方面的促進是其他形式所難以取代的,至今影響了一代大學生的籃球文化價值觀。高校也從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得到了學生廣泛認可。
參考文獻
[1]何飛.高?;@球文化的新思考[J].成都理工學院學報,2012(6):55-28.
[2]廖志鵬.論新環境下學校園文化的建構[J].體育文化導刊,2013 (11):61-62.
[3]韓毅.審視普通高?;@球教學改革新思路[J].吉林學院學報,2013(10):66-68.
作者簡介:①畫偉(1979—),河南新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籃球教學與訓練。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6(a)-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