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魯東大學 山東煙臺 264000)
傳統體育項目的社區教育發展戰略研究①
王平
(魯東大學山東煙臺264000)
摘 要: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內容豐富,歷史悠久且具有豐富的娛樂性和一定的競技性,體現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對于發展迅速、日新月異的中國來說,傳統體育項目的繼承與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而社區教育整合了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是針對社會全體人員的終身教育體系。該文從社區教育的概念、特點以及傳統體育項目在社區教育中的發展等方面出發,結合傳統體育項目的推廣對社區文化建設的影響,針對傳統體育項目的社區教育提出策略選擇,力圖使傳統體育項目在社區乃至全社會中能夠良好的發展和傳承。
關鍵詞:傳統體育項目特點策略社區教育
民族傳統體育,顧名思義,即民族的,傳統的體育項目,是指在中華歷史上,流傳于一個或多個民族內部,或被后人所繼承與發展的體育活動的總稱,具有一定的歷史繼承性。每一個傳統體育項目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歷史文化的背景下,產生于一定的歷史時期。并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修正創新,從而逐步發展成熟起來,具有一定的民族風格和特色,同時也是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民俗活動舞龍舞獅、煙臺的螳螂拳等等。
社區教育作為教育領域的新事物,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社區教育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我國,社區教育是覆蓋了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一種新興的終生教育體系,是提高社區全體成員素質和生活質量,以及促進社區發展的一種社區性的教育活動過程。社區教育具有社區性、靈活性、"三全"性、目的性和特色性等特點,具有公民教育、社區凝聚、社區發展、文化建設和資源整合等功能[1]。
目前常見的傳統體育項目有太極拳、舞龍舞獅、賽龍舟、放風箏、跳繩、踢毽子以及功夫扇等等。但隨著西方體育的傳入,傳統體育項目逐漸萎縮,發展緩慢,如果不加以保護,任其流失,將是極大的損失[2]。
傳統體育項目的社區教育便是這樣的一個產物,管理者在社區中制定一定的項目規則,組織多種傳統體育項目活動,通過各種途徑,使居民掌握一定的傳統體育知識、技能及鍛煉方法,推廣傳統體育項目,來促進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同時還可以調節居民的身體狀況,增強體質,滿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2.1有利于構建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十六屆六中全會要求全社會要堅持各方面的協調發展, 加強社會事業的建設。尤其是要加強對于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扶持,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以發展社會效益為核心,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看作為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礎和保障,從而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和諧健康地發展。
社區文化的建設是否成功,主要看民眾的參與程度。傳統體育項目深受人民大眾的喜愛,為社區的體育運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促進了社區的文化建設的快速發展。而傳統體育項目的多樣性、靈活性等特點,為居民參與其中提供了先決條件,促使民眾廣泛地利用社區體育進行健身和娛樂,并且互帶互助,豐富了社區的精神文化生活,減少了社區不良現象的發生,增強了社區的團結性和凝聚力,使社區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充實和和諧。
2.2有利于建設社區居民的精神文明
傳統體育項目具有多樣性、簡單性、靈活性等特點,有助于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給居民帶來的不僅僅是表面上一些強身健體的動作,還有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通過這些傳統體育項目來了解不同民族的風俗特性,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而且很多傳統體育項目需要參與者具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堅強勇敢的品質,這在居民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有很大的幫助。
2.3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
城市功能指的是一座城市在該國家或者地區所負責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以及其所起到的作用。城市管理學中指出城市功能是自然物質和人工物質的基礎,為社會和人民提供服務,是社會經濟實體的保證,它是以錯綜復雜哦的社會流動作為依托。社區服務的功能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城市文化的“細胞”,它展示了城市的特有的作用和形象[3]。將傳統體育項目引進社區,通過形成獨特的社區文化,吸引了來自社會各界的人力、技術等資源的支持,從而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加快了社區文化的建設,完善城市功能。
3.1內容形式多樣化
豐富多彩的傳統體育文化,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勇敢,凝聚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更體現了對于人們對于體育完美的追求。傳統體育項目作為一種獨特的身體文化遺產,內容具有多樣性,根據各項目的功能,我國的傳統體育項目可以分為三大類:即技擊增力類、養生健身類、休閑娛樂類。運動項目的多樣性為社區教育管理者提供了更為多樣的組織方式和教育內容,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管理者素質的不斷提升,傳統體育項目社區教育的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逐步與居民的生活節奏契合。
3.2項目針對性
傳統體育項目的特點是有一定的區域性,種族不同、區域不同,它所體現的文化背景也不同,也就產生了不同地域類型的傳統體育項目。社區一般是指在一定的區域內的家庭相互集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會網絡,而傳統體育的社區教育是在固定的地域內,利用各式各樣的教育資源,并結合該社區特定的人文環境、人口構成、地理和社會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社區特有優勢,揚長避短,有針對性的來開展面向社區內成員的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形式的傳統體育項目。
由于社區教育對象的復雜性,傳統體育項目的多樣性,因此,社區教育的傳統體育項目更具有針對性。例如老年人會參與一些難度系數小、安全度高、與醫療保健掛鉤的一些傳統體育項目,上班族則更需要參與一些與身體靈活性相關、可以緩解壓力、促進人際交往的傳統體育項目,小朋友們會更喜歡趣味性強、具有挑戰性
的傳統體育項目。因此,在傳統體育項目的社區教育中,針對的人群不同,開展適合的傳統體育項目,要更具有針對性。
3.3靈活性和隨意性
社區教育是與學校教育、家庭區別開來的一種非正規性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環。在社區教育中,在區、街道社區教育委員會的帶領下,組織開展的傳統體育項目沒有規定的內容、形式,居民在社區教育中可以隨意選擇活動的方式、內容、地點等等,想怎么參與就怎么參與,想什么時候參與就什么時候參與,想參與哪些內容就可以參與哪些內容,沒有嚴格的規定、界限,沒有固定的模式、要求。例如,居民可以選擇早上或者傍晚參加傳統體育項目活動,也可以選擇周末去參與活動;可以選擇室內來參與傳統體育項目的活動,也可以選擇室外。這種社區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社區教育方式,體現了傳統體育項目在社區教育中的靈活性與隨意性。
3.4大眾參與性
傳統體育項目是在中國古代社會傳統文化氛圍的基礎上產生、發展的,它具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完善的方式方法以及廣泛的群眾基礎。社區教育是一種面向社區全體居民的教育,它指向的對象是社區的全體成員。而起源于各族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的傳統體育項目,是人民強健體魄、娛樂消閑、溝通情感、美化生活不可或缺的活動。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充滿趣味性,相比較于現代體育的高競技性,居民更容易愉快的參與傳統體育項目。因此,社區居民的參與積極性更大,參與人員更廣泛。
3.5與家庭體育、社區體育協調發展
家庭體育是社區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區體育的主體,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明顯的提高,人們的文化程度以及文化素質也在不斷提高,人們會安排出更多的時間在體育鍛煉上,因此使得體育活動在時間、內容以及規模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也為社區體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傳統體育項目依靠社區體育的宣傳考試進入家庭體育,增強了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社區體育具有完善的體育咨詢服務、場地設施服務、體育信息服務、體育活動規劃等,為家庭體育的更健康、更科學、更有效率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4.1加大宣傳力度,采用多途徑促進發展
由于多數居民對傳統體育項目了解不夠深入,導致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因此,限制了傳統體育項目在社區教育中的宣傳與發展,因此,在社區教育中,加強對傳統體育項目的宣傳,強化社區居民對傳統體育項目各項功能的認識,掌握傳統體育項目鍛煉的內容和具體方法。例如:在社區居民中大力宣傳傳統體育項目的健身性、保健性及娛樂性;樹立一批長期堅持傳統體育項目鍛煉的先進典型;組織多種形式的傳統體育項目的活動和競賽。社區管理者通過多途徑的宣傳策略,調動社區居民參加傳統體育項目的積極性,來促進傳統體育項目在社區中的廣泛發展。
4.2籌集資金,完善傳統體育項目在社區教育的硬件設施
在社區教育中,傳統體育項目的活動場所和設施對社區居民參加傳統體育項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調查顯示,多數社區在體育活動場地方面普遍存在資金不足、場地受限、體育場館建設落后等等問題,為了傳統體育項目在社區教育中的長足發展,應充分考慮社傳統體育項目在社區體育中的發展需要,增加資金投入,來加大體育場地、場館的設施建設,完善社區教育的服務系統。
4.3發掘整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走出一條具有社區特色的發展之路
雖然我國傳統體育項目種類非常多,但由于地域、條件。設施等的限制,許多傳統體育項目在社區教育中還難以開展。社區教育工作者應在現有的傳統體育項目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發掘、整理傳統體育項目,使更多的傳統體育項目成為社區居民健身娛樂的最主要項目。增加傳統體育項目在社區教育中比重,提高人們參與傳統體育項目的熱情,使傳統體育項目更適合社區教育的開展,走社區特色發展之路。
4.4加強傳統體育指導員的培訓
建設一支專業的為城市社區民族傳統體育服務的指導團隊。該團隊應由政府部門組織,并且對他們進行集中的、定期的培訓、比賽以及外出考察等,邀請相關的專家來講授民族傳統體育的理論知識及專業的技能,努力培養出自愿扎根基層、業務能力好、文化素養高的穩定的社區傳統體育指導員,為促進傳統體育項目社區教育的發展提供保障[4]。
參考文獻
[1]劉堯.社區教育的內涵、特點與功能探討[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10-111.
[2]袁君秀.蘇州市社區民間傳統體育項目資源調查[J].安徽體育科技,2011(4):12-13.
[3]袁秀慧,鐘學思.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推廣對社區文化建設的影響[J].文教衛市場,2007(1):93-94.
[4]喻瑜,劉建平,李一新,等.城市社區文化建設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策略研究[J].內江科技,2014(7):17-18.
作者簡介:①王平(1992,1—),女,漢,山東德州人,魯東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體育)。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6(a)-01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