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蘭珍
(東華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撫州 344000)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觀念正在逐漸地形成。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的體育課堂出現了新的變化,由原來的單一、單調的課堂變成了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體育課堂。當今,體育的課堂教學形式正在不斷地創新與改革中,新型的體育課堂教學具有突破傳統、提升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等特點,同時,新型的體育教學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過于追求創新、過于追求特殊化,部分的新型課堂忽略了傳統的課堂常規教育的教學特點,引起我們的反思,而新型體育課堂存在的問題也值得我們進一步的探析。
傳統的課堂模式下,我們大部分是以教師作為主體,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要求課堂應該以學生作為主體。新課改背景下生成性教學觀認為,教學活動應該是有教師以及學生共同完成的,一個有活力的課堂,應該是既有老師的參與,又有學生的參與。而預設性教學,原本是指,在一定的預設條件下進行的教學,而如今,一些批判者認為,預設教學成了過于傳統的教學。在當下,很多人把美化生成性教學、貶低預設型教學成為當下的一種目標以及時尚。因此,大部分人認為,基于常態實踐下的傳統體育課堂常規被人們比喻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道“緊箍咒”,成為泯滅和扼殺學生個性的罪魁禍首。然而,事實上,缺少課堂常規,不僅會浪費老師以及學生的寶貴時間還會對體育教學的內在功能產生阻礙,同時對于體育學科獨有的身心實踐性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自新課標實施以來,體育教學的改革形式越來越多,種類也越來越多,整個課堂呈現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但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這種新型的課堂模式的出現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部分教師呈現矯正過度的狀態,過于大膽的改革以及創新,忽略了傳統的教學有的特點以及經驗,使得整個課堂呈現一種“虛化”的現象。例如,有的老師按照自己膚淺的理解,認為新型的課堂應該是充滿展示性的,于是就將展示課的模式移入了自己的課堂中。
課堂常規,指的是教師以及學生應該遵守的保證課堂秩序和效益的基本行為標準。[3]它是常態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預設,它以一定的意義,以及一些規范和約束指導學生的課堂行為,使學生以及老師明確的知道以及了解自己應該做什么以及不應該做什么,從而使得課堂具有高效性以及真實性。同時,課堂常規也是傳統教學實踐經驗上衍生的一種教學方法與技巧,如果教師以及學生能夠合理地應用它,便可以使得教學活動以及教學效益形成很好的銜接,并且可以為樸實的教學活動的進行打下基礎。實踐證明,建立合理并且準確的課堂常規不僅可以規范學生的課堂行為,還可以很好地維持課堂秩序,避免課堂產生混亂的現象。
(1)在學期剛開始的時候,教師應該提前擬定好新學期的教學計劃。(2)在上課之前,教師應該事先擬定好與本課相關的內容的教案,以便于上課時應用。(3)有學生因為受傷,病痛等特殊情況而不能正常參與課堂活動的,應該提前向課堂相關的老師請假,不可以私自離課。(4)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應該事先第一個到達指定的場所,等待學生們的到來以及集合。提前擬定學習計劃,寫教案,了解學生的做好計劃、寫好教案、了解學生到課情況以及提前到達集合場地,這些事作為一名體育老師該有的基本的素質,也是對于體育老師的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常常有的老師,不事先擬定教學計劃以及教學方案,而選擇臨時發揮的形式,這樣一來,不進不能夠使教學活動規范有序的進行,還會降低課堂的效率,并且不能保證課堂內容的充實性以及整學期課程內容的完整性。還有的老師,根本不要求學生有事提前稟報或者是提前請假,時間久了,學生們變得十分的懶散以及放松,因而常常出現課堂紀律松松散散,每節課到課量連一半都打不到,還有的老師,每節課都遲到早退,遲到兩三分鐘,早退兩三分鐘,看似不是很多,但是積累下來,確實幾十甚至幾百分鐘的浪費。
在課中,應該做到如下幾點。(1)整隊集合與師生問好。整隊集合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整隊的形式有很多種,例如:橫隊隊形、圓形隊形以及散點形隊形,可根據老師的要求來實施。但是,無論采用哪一種方式,都一定要有利于下一個課堂環節的進行,師生問好不僅是一種彼此打招呼的方式,更是一種文明禮貌的傳揚與精神文化的傳遞。同時,整齊的、聲音洪亮的問好方式也能給課堂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從而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做準備。(2)清點人數。在當今的體育課堂中,教師課程任務量大,課堂學生人數多,安全責任也很大,因此,清點學生人數是教學管理的必要手段。清點人數,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的到課情況,另一方面也是保證課堂行為以及秩序的有效手段。(3)宣布課的任務和內容。在上課之前,教師應該首先向學生宣布一下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以及教學內容。比如,在上軟排課時,老師可以在課堂內容正式開始前,簡單耽誤像同學們介紹一下,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比如本節課我們要教授發球以及墊球等,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實習了解課堂的內容,從而對課堂產生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課堂的教學變得更加有目標以及有方向感。(4)安全檢查與安全教育。安全永遠是第一步,所以在課程的開始,課程中以及課程后,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安全,保證學生是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教學活動的。
課后常規是指教師指導學生及時的回收課堂所用的器材,并最好課后的總結活動。另一個有效管理課堂的時刻是,當你教師指揮學生及時回收器材,做好課后小結。有效的課堂管理的另一個時刻是當你結束本次授課時,學生能夠及時收回課堂上興奮的情緒,幫助老師及時的回收課堂上的教學器材。同時,在教師評價環節,應該教師結束時的評價應該承擔雙重任務,既有對學生的評價,也要包含對本次課知識點的簡單概括。
綜上所述,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辯證地、適時地運用一些看似笨拙、機械,實則有用的傳統體育教學常規,不但能大幅度地提高體育課的有效性,而且能促進學生養成教育。運用之妙,重在實效,貴在得法。行為只有融入情感,才能有理性,沒有情感上的共鳴就沒有理性的自我約束力,否則課堂常規的建立只能走進簡單的管制之中。我們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特別在課堂常規的建設形成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情感投入和技巧有機地結合,注意因材施 教、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的教育策略。
[1]鄭清池.體育老師如何把握教學課堂常規[J].運動,2013(12):132,134.
[2]毛向京.加強課堂常規管理 提高課堂效率[J].體育健康知識畫刊,2013(S2):20-21.
[3]莫的麗.課堂常規對提高初三體育課堂效率的探討[J].時代教育,2014(10):221-222.
[4]張燁.體育課堂常規的“早、巧、精、久”[J].中國學校體育,2011(9):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