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 400067
網絡對青少年人格社會化的負面影響
劉磊
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 400067
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非常迅速,網絡已成為青少年人格社會化的廣闊空間。網絡的普及和應用正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青少年的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一種新的青少年人格社會化的影響因素。本文通過對相關學者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并對青少年人格的特點及網絡對青少年人格社會化的負面影響方面進行分析。
網絡;人格;青少年;社會化
國內學術界關于網絡與青少年社會化問題的研究論文,這說明該領域已經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傾注了較大的研究熱情,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從理論角度進行探討的占了絕大多數。這方面的研究側重于從理論上弄清虛擬社會化的內涵與特征、探討網絡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分析網絡對青少年道德社會化、政治社會化的利與弊等等。這些探討對于人們正確認識青少年的社會化問題,有針對性地解釋網絡與青少年社會化相關的現象,提供了有價值的理論參考,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但是,目前主要的不足在于研究都是從相對宏觀的層面、相對抽象的角度、泛泛地探討社會化的一般問題的論文較多,而從相對微觀的層面、相對具體的角度、經驗地探討社會化的特定問題和特定方面的研究較少。還有就是目前研究網絡對青少年人格社會化的影響比較少,因此我從網絡角度研究青少年人格社會化的影響,是從微觀的研究視角,研究網絡對青少年人格社會化的影響。
(一)社會化
本文的社會化是指“個體在與社會的互動過程中,逐漸養成獨特的個性和人格,從生物人轉變成社會人,并通過社會文化的內化和角色知識的學習, 逐漸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1]。
(二)人格
人格是一個人所具有的區別于他人的獨特而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這是本文所使用的人格定義。人格主要是由認知能力特征、情感反應特征、意志毅力特征、行為動機特征、信念理想特征、道德價值特征、態度信仰特征、人際關系調節程度等個性要素構成[2]。
(三)人格社會化
人格社會化應該是是通過社會化的手段實現人格的整合并形成穩定的獨立的可辨識的完整人格的過程[3]。
(一)適應性強,學習能力突出
青少年是一個接觸新事物最多的群體,他們思維開放,學習能力極強,而且生活相對自由,有較多的自我發展時間,所以敢于創新和嘗試,不拘泥于陳舊模式,容易接受新事物,常常創造和領導著社會潮流[4]。不管現代科技發展的速度有多驚人,青少年群體總是能夠很快地適應并學會應用各種新型科技信息傳播工具,他們能夠快速接受、適應社會上的各種新變化,并且將其以自己的方式應用到生活中的許多方面。
(二)求知欲旺盛
青年時期是創造性思維的開發期,其本身有著強烈的發展和完善的需求。青少年處于被動、長期封閉的教育系統里,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與興趣,而網絡提供寬松的環境對青少年的求知欲是一個極大的刺激和鼓勵。同時,青少年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人才特別是知識性人才是這個時代的掌控者。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迎接挑戰,青少年特別注重汲取各方面的知識,從而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三)青少年認知不成熟,易受暗示
一方面,青少年認知的不成熟,使其極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部分青少年樹立不良價值理念、道德理念,無法理性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與周圍的人、事、物,出現人際關系緊張等認知偏差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認知能力有限,該群體對信息的辨別能力較差,信息素養低,極易受到他人的暗示、煽動和利用。
(一)網絡導致青少年認知的碎片化,不利于其認知深度的發展
在網絡信息化時代,人們已習慣了快捷的生活模式,這種快節奏的生活模式不僅使得快餐文化迅速發展,同時也導致了人們在信息接收上和認知上的碎片化,沒有進行深度思考的過程,思維往往浮于表面。青少年表示,在網絡上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經常會由于信息過多、質量過低而無法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資源。
(二)網絡一定程度上會造成青少年人格的扭曲
在網絡信息時代,一方面由于網絡上存在著各種龐雜的信息,多、亂、雜是其主要特征,同時還有大量的垃圾信息充斥著屏幕。在這樣魚龍混雜的網絡環境中,信息質量和真實性難以保證,甚至還有許多不健康的信息混淆視聽。另一方面,許多網站、媒體出于利益的需要,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會夸大對事實的報道,存在媚俗化的傾向,讓我們失去了信息的真實本質,脫離了真實生活的本來面目。而當代青少年群體由于認知尚不健全,辨別是非能力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在處理大量信息的過程中會比較困惑,造成思想的混亂、人格的扭曲。
(三)對網絡信息過分依賴,創新能力下降,人格的自我價值降低
青少年表示對于一個待解決的問題,他們更傾向于先上網查閱資料,利用已有的成果,而非先對其問題本身進行研究。在網上找到需要的資料后,大部分青少年在其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甚至還有一小部分的同學會直接復制、粘貼,而不是自己思考、創新。這就造成青少年思維模式的僵化,過分依賴網絡,人云亦云,自我思考機制漸漸退化,不利于青少年的創新與自我發展。另外,青少年經常觸網,巨大的信息輸入同時也會擠占思維創新的空間,當網絡社會中形成一陣又一陣的潮流,人們的思想會逐步接受潮流的領導,漸漸變得被動起來。
(四)網絡沉溺容易引發人格障礙,造成青少年人格社會化的缺失
首先,網絡沉溺容易引發青少年的心理孤獨和壓抑。網絡信息內容的豐富及人際交往方式的方便快捷使上網成癮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上網成癮會導致青少年大大減少參加日常社交活動的時間,甚至疏遠現實的人際交往,其結果是與親戚朋友之間的交流明顯減少,孤獨感加劇,并出現了嚴重的壓抑現象。其次,網絡交往引發心理信任危機和人格障礙。聊天室等虛擬社區以匿名或化名方式進行的網絡交往無法規范人們言論的真實性,甚至公開承認和認可交往者的虛假言論。
總之,社會化是貫穿每個人一生的問題,在青少年時期尤為關鍵。網絡對青少年的社會化影響巨大,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和普及,這種影響還將逐步加深。青少年的人格社會化問題關系到新一代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祖國未來。應該加強對網絡環境下青少年社會化問題的關注,加強青少年健康運用網絡的引導以及對青少年社會化方面的教育等,充分發揮網絡對青少年人格社會化的積極作用,促進當前青少年一代健康地社會化,健康地成長成熟。
[1]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第三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第8版)[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3]王登峰,崔紅,胡軍生,陳俠.中國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的編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6(3).
[4]董美秀,黃曼,郭玉錦.網絡信息化對大學生人格塑造的影響[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8(3).
劉磊(1989—),男,漢族,江西省贛州市,學生,法學碩士,單位:重慶工商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專業,研究方向:應用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