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鈺
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 100081
政府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研究
馬鈺
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 100081
公務員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關乎其自身素質的提高,而且直接影響著社會事業發展和公共管理的效率及水平。然而,目前我國公務員隊伍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甚至頻頻出現公務員自殺現象。因此,對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研究勢在必行。本文旨在探討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形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其產生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解決我國公務員隊伍的心理健康問題提供幫助。
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
公務員心理健康,指公務員這個特殊群體的成員在工作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對工作的適應性、積極性和幸福感。心理不健康,不僅會影響公務員個人的身體健康和政治進步,也會影響到政府管理的效率和社會公共管理的公正性,影響到整個政府系統的工作效能和政府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進而影響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可見關注并深入研究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幫助公務員增強對心理疾病的免疫與調試能力,強化公務員心理素質具有現實性和必要性。
(一)身體疾病
部分身體疾病是由心理問題引發的。比較常見的疾病有: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等。這四種疾病與公務員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他們的心理問題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心理失衡
這里的心理失衡是指職業成就期待過高而引發的心理失衡,主要包括馴服心理、虛榮心理、貪婪心理、自負心理和仇富心理等。
(三)工作厭倦、供怠
工作厭倦懈怠是最為常見情況。主要表現為公務員“不公務”、越不能干事的人越不干事以及工作敷衍塞責這三種狀態。
公務員是受人敬仰的職業,有著比較高的社會地位,但是部分公務員存在的心理問題,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歸納總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官本位價值取向與多樣性價值觀之間的矛盾
官本位價值取向與多樣性價值觀之間的矛盾,影響著公務員的內心世界。心理學家馬斯洛所定義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是最高層次的需求,也是最不容易實現的需求。在“官本位”思想的影響下,人們把做大官,擁有更多的權力作為自身的價值追求。生活中,人們往往將注意力放在工資上漲,工作升遷上,這就更加促使了人們對權力的追逐。而一些公務員若看見社會上的朋友通過其他途徑獲得了更大的發展,就會產生心理失衡的感覺。在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里,公務員的價值觀受到傳統和市場經濟兩種價值的影響。對公務員造成了各種不同的價值觀的碰撞,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務員的生活習慣、行為、和思維能力。
(二)競爭激烈加劇公務員的心理承受力
最近幾年,公務員考試逐漸升溫,數百萬人走這條狹窄的獨木橋。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名牌大學畢業生紛紛投入“公考”,競爭越來越猛烈。對待這種狀態要一分為二的來看待,首先,畢業大學生進入公務員隊伍,對提升公務員整體素質,提高公務員整體能力水平有很大幫助,但是也給公務員群體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一些志向低、學歷低的公務員會擔心新來的公務員危及到自己的位置。尤其近幾年來,大批博士隊伍進軍公務員行業,這種趨勢勢必給公務員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壓力,如果這種心理得不到解決,將違背引進人才的初衷。政府還出臺了一些相應的競爭制度,通過階段性的考試來競爭,采用考核末位淘汰制。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是公務員必須要做的功課。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甚至有一些年輕的公務員,也不免產生一些害怕,緊張等不良心理反應。
促進我國公務員的心理健康,主要可以從社會、組織和個人等三個方面入手。
(一)社會角度
第一,充分認識公務員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只有認識上重視,才可能采取相應措施以積極應對。公務員心理健康不僅僅是其本人私事,而且還涉及我國公共行政的健康與高效運行,是關系社會和人民利益的大事,因而需要社會的廣泛支持。
第二,加大公務員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政府及社會各界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廣播、報刊等多種媒體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形態、心理疾病的危害等知識廣而告之,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一個良好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氛圍,使公務員把心理健康同身體健康一樣對待。
第三,加強對公務員心理健康的調研。除利用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外,還應總結我們長期思想政治工作中有關調適公務員心態的經驗和方法,從廣大公務員心態調適的實踐中去發現和總結行之有效的經驗和方法。此外,還要努力從傳統文化中去整理和提煉相關內容,以得出符合我國公務員心理現狀的措施。
(二)組織角度
第一,建立民主、公正、公平的用人制度。應該完善公開、公正、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建立公平的激勵機制,評價標準要突出業績、能力,一視同仁,不借助權力因素,或私人感情搞特殊化;營造公正公平的民主環境,實行公務公開,增強決策的透明度,使公務員擁有充分的參與權、建議權和監督權,最大限度地調動公務員的積極性。總之,要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和科學的利益分配機制。
第二,優化對公務員心理指導的渠道。可聘請專業的心理健康專家,開展相關講座,對公務員的心理問題及時予以指導、分析和幫助并制定對策;或通過熱線電話、網上門診等方式,創造完全保密、放松的環境對公務員進行心理咨詢。還可針對專項工作特別是突發性事件,將專業心理健康顧問的意見和心理干預方案作為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決策的依據,提高辦事效率。將公務員心理素質納入黨建工作體系,并建立公務員心理測試檔案及心理考察的錄用機制,把住公務員錄入關,又了解被錄用公務員的心理結構,為公務員制訂個人生涯計劃,為組織人事部門培養使用公務員提供參考。
(三)公務員自身角度
公務員要擁有健康的心理,除社會和組織的努力外,關鍵還在于其自身的自我調適。
第一,公務員必須要有正確的價值觀。隨著社會體制的轉軌和社會結構的變遷,社會沖突加劇,公務員面臨著諸多誘惑,容易導致心理失衡,因此,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政績觀,清醒認識到自己工作的性質、責任、要求、意義,為自己恰當定位,強化公仆意識,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社會為人民多作貢獻,而不是謀私欲。
第二,對自我要有全面正確的認知。公務員自身要充分了解自己,對自己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知,并培養積極的自我意識,以客觀全面的態度評價自己,以開放的心理對待他人和事物,虛心接受他人批評,認真汲取他人智慧,從而不斷深化認識、開闊視野。
總之,我們要關注公務員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對公務員心理健康的指導和研究,同時公務員自身也要不斷學習進步,并積極進行自我調適,提高心理素質,使之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和人民。
馬鈺,1990年8月,女,漢族,山東省濟南市,研究生,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府戰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