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境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四川雅安:康養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路徑選擇
袁境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隨著人口結構的老齡化與“亞健康”現象的日漸普遍,以及全球整體健康理念的革命性影響,人們對于健康養生的需求成為了繼溫飽需求之后的又一市場主流趨勢和時代發展熱點。四川省雅安市獨特的區位條件、豐富的生態與文化資源,提供了康養產業與養生旅游融合發展的巨大潛力。
——強大的市場需求。目前,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大,退休年齡低,老年人健康狀況越來越好,老年產業是朝陽產業,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龐大且不斷增長的老年人口規模孕育著巨大的消費市場。隨著中國社會結構新變化、人口老齡化,發展康養產業正是順應滿足“健康老齡化”的剛性需求。康養產業不僅關系民生福祉,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養生旅游同時兼顧“養生”和“旅游”,是生態旅游的最高級形式之一,也是一種以“養生”為主題的休閑旅游形式,并實現了養生資源與旅游活動交叉滲透。
——政策支持。2013 年以來,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指導性文件,為康養、養生旅游產業發展帶來重大戰略機遇,提供了政策利好大環境。
——獨特的區位。雅安地處四川盆地西部,東鄰成都、眉山、樂山,南接涼山彝族自治州、西連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靠阿壩藏羌自治州,市區距離成都130公里,素有“川西咽喉”“民族走廊”之稱。
雅安是成都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和川西北經濟區的結合部。《成渝經濟區成都城市群發展規劃(2014-2020年)》將雅安定位為成雅遂城市次軸的重要節點,以川藏鐵路和成雅高速公路為紐帶,發揮南向輻射作用以及進藏物資集散地的作用,是成渝經濟區南下西進的橋頭堡。
——優越的資源稟賦。雅安位于青藏高原向成都平原的過渡地帶,地處四川盆地西緣,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和重要水源涵養地,市境內山地多、丘陵平壩少,市域多分布于河谷兩側,僅占市域面積的4%;以中山(1500-3500米)分布最廣,約占總用地面積的60%,高山(3500-5000米)占全市總面積6%;相對高差1000-2000米。全市幅員面積1.53萬平方公里,轄6縣2區,總人口153萬人。
雅安自然資源稟賦優越。雅安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貓的科學發現地、命名地和模式標本產地。世界自然遺產大熊貓棲息地52%的面積在雅安境內。境內生物多樣性豐富,擁有羚羊、金絲猴、白唇鹿、黑頸鶴、珙桐、連香樹等國家級保護動植物。全市有6個國家、省級自然保護區,4個國、省級森林公園,7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森林覆蓋率62.86%,居全省第一。雅安因雨量充沛而有“西蜀漏天”之稱,全市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境內河流130多條,水域面積43.03萬畝,占總面積1.88%。除去各山,多年平均徑流182.9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資源是全國人均水平的5倍。
生態環境良好。雅安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平均負氧離子含量達到2000個/立方厘米。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出境斷面水質優于國家地表水三類水質標準。2010-2012年生態環境質量連續3年位居四川第一。
雅安長期堅持以生態作為立市之基和發展之源,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極大成就,被批準和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國家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試驗區、中國生態氣候城市。
——文化資源。雅安是漢文化與藏彝民族文化相生相融的地方,擁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大熊貓文化、茶文化、三雅民俗文化及歷史底蘊深厚的富林文化、漢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紅軍文化等。
——經濟后發。雅安市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初期向中期邁進階段。2014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4.03億元,同比增長11%,三產業比重為13∶58∶29。雅安經濟總量小,經濟發展速度快,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體系尚未完全定型,特別是其工業化發展較慢,經濟結構調整轉型成本較低,阻力小。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時期,經濟發展從重速度到重質量的轉變,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日益增高,雅安的“未發展”留下的優質環境質量與空間是其經濟發展轉型的良好基礎,也是其經濟發展所具有的后發優勢。
——要建立起生態保護與資源開發的良性互動機制。 雅安生態資源豐富,文化資源深厚,需要充分合理地挖掘生態、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將其豐富而優質的生態、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這首先需要在建立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機制,在拓展豐富川滇森林和養生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發揮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核心作用方面,創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探索發展以康養產業與養生旅游作為推進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途徑,實現生態保護、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有機統一。
——以政府引導,市場介入。在發展康養產業與養生旅游時,政府的扶持力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社會資本投入的積極性。政府的直接投入畢竟有限,引入社會資本是必需的。因此,政府需要加強引導,提供政策扶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主導力量,以少量的資本投入撬動民間大資本對康養產業與養生旅游的投入。特別需要在土地、稅收等方面給予足夠的優惠,以保證康養產業、養生旅游取得合理的經濟效益,使其得以持續發展。
——區域資源整合,建立分時度假模式。由于雅安特殊的氣候環境,雅安的康養產業、養生旅游發展必須要通過與國內其他地區的區域資源整合,才能得以順利實現。根據雅安的氣候條件,人們愿意在夏秋兩季選擇在此地旅游度假,而冬春兩季由于溫度和陽光不足,不利于人們在此地休閑居住。由于雅安與西昌緊鄰,與攀枝花、云南相距也不遠,特別是隨著川滇高鐵的修建完成,雅安完全可以與陽光溫暖的西昌、攀枝花、云南部分地區構建開放型區域合作新體制,將區域資源整合,建立分時康養度假模式。這就需要打破行政上條塊分割,實現雅安與攀西等區域資源的共享,合作發展。
漢源縣新縣城
晨霧漸去蒙茶出 圖//胡伶
——以康養產業為主,融合養生旅游。雅安資源優勢在于全域生態環境優質,旅游資源小而散,缺乏特別優勢。雅安的旅游資源主要集中于森林養生旅游和鄉村養生旅游,這部分資源為發展康養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對于其中部分條件優質的旅游資源,可以開發為面向高端的養生旅游。因此,雅安需要以康養產業為重點,融合發展養生旅游。
——積極做好配套服務。一方面在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康養產業發展下,雅安需要積極研究相應政策措施,應該積極做好配套,合力促進康養產業發展。比如,醫療保險的異地報銷等問題就需要及時解決。另一方面要增強公共服務功能,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產品,特別是要做好醫療、文化、交通、通訊等公共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的提供。
——定位面向全國的康養及養生旅游勝地。雅安具有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以及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條件成為優質的康養及養生旅游勝地,需要有一個全國性的定位,與國內、省內具有互補性的區域進行合作發展。
——整體規劃,構建具有文化底蘊的特色雅安康養產業基地。雅安各區縣資源稟賦不相同,需要按照各區縣不同的資源稟賦條件,規劃適于不同消費群體的康養及養生旅游區域、服務產品等。
——圍繞康養產業及養生旅游,延展康養旅游產業鏈。雅安生態資源是基礎,發展生態農業是其發展康養產業及養生旅游的強力支撐。需要繼續加強生態綠色農業的發展,并在此基礎上可以開發康養農副食品,打造雅安康養農副食品品牌。同時,著力加強中醫藥產業發展,還可以圍繞康養產業,開發與之相關的中醫養生的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