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偉
(江蘇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徐州卷煙廠,江蘇徐州221005)
企業轉型互聯網+的財務管理探析
王鑫偉
(江蘇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徐州卷煙廠,江蘇徐州221005)
互聯網正改變著當今社會的發展方式,同樣也推動著大部分企業經歷互聯網+的戰略轉型。當企業大幅度地轉變經營模式與業務流程時,財務管理部門的轉型壓力在加大、轉型節奏也在加快。企業財務管理需要適應互聯網+的轉型需要,從而推動企業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健康持續發展。
互聯網+;互聯網思維;財務管理
所謂互聯網+,就是企業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手段,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商業模式進行審視創新的思維模式?;ヂ摼W+的“+”,不是簡單相加,而是思維、理念、模式上的融合與重塑。18至19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明的蒸汽機技術,19至20世紀的電力技術,導致了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21世紀,互聯網也勢必會推動社會生產力的重大提升,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企業必須要適應變化,積極變革,運用互聯網思維來實現自我轉變。
當前,管理層提出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提出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經濟模式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思路,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這也就是進入創新2.0時代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因此,“互聯網+”也自然擁有更豐富、更深刻、更富時代特征的內涵。
一般來說,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會經歷四個階段(見表1)。

表1: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經歷的四個階段
對于前三個階段,很多企業已經在積極實踐。第四個階段是運用互聯網思維去重構企業的價值鏈。那么何為互聯網思維,我們可以依托邁克爾·波特的價值鏈模型,具體構建企業的互聯網思維變革(見圖1)。
在實現互聯網+轉型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每個企業都會有各自的目標和任務、困難與挑戰,但是總體方向應該是基本相向的。在互聯網+的轉型發展過程中,企業都應能夠依靠互聯網技術實時獲取到及時的產、供、銷、人、財、物的信息,從而有效支持企業的管理決策;同時,應該真正轉變思維模式,利用互聯網思維模式改變傳統企業的職能管理部門既有的條塊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互相交融支持的共享化模式。要實現這樣的轉變,需要有效構建企業的大數據交互平臺,需要理念的重塑和流程的再造,而其中極為重要的部分就是企業財務管理部門的轉型和重塑。傳統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主要偏重于各種基礎數據的記錄與核算,對目前企業向互聯網+轉型急需的風險管理、戰略管理、市場管理、預算管理、供應鏈管理等涉及比較少。因此,企業在互聯網+轉型過程中,財務管理是基礎,是重中之重。如何來推進企業財務管理的互聯網+轉型,總的來說,應著重加強如下九種能力(見圖2)。

圖1:運用互聯網思維重構企業價值鏈

圖2:互聯網+轉型過程中企業需加強九種能力
具體操作上,在互聯網+時代,企業財務部門要從一般職能部門轉變為核心職能部門,重點在于進一步提升管理會計的能力,努力實現三項轉型:業務支撐轉型、核心工作轉型、運作模式轉型(見圖3)。只有不斷加強管理會計能
力與范圍,財務部門才能很好地進行企業經營狀況預測,進行業務計劃預算,編制財務報表及相關分析,為業務部門的經營業務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成為業務部門的伙伴;同時,財務部門還可以利用大數據的技術與平臺,綜合利用財務和非財務信息加工形成滿足相關方面需求的報告,支持相關的經營決策。

圖3:互聯網+時代企業財務管理轉型方向
(一)加強財務管理的戰略支持
為加強企業戰略層面的管理,西方企業形成了戰略地圖、平衡記分卡等管理工具,以實現財務管理對企業發展的戰略支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管理水平提升,一大批中國企業也在經營實際中不斷應用這些管理工具,逐步從粗放式管理階段過渡到精細化管理階段。但是從目前看,中國企業管理會計實踐仍更多停留在企業內部管理支撐上,停留在經營管理層面,還遠未達到戰略層面。
在互聯網+時代,企業面臨的將是一個快速調整變化時期。隨著環境變化,企業面臨著諸如組織結構、管理模式等各種各樣管理的調整和改變。在這個背景之下,財務管理就要從更高層次,包含從企業預測,到企業全面預算,到企業管理會計,再到風險管控、財務戰略管理等,對企業戰略的形成與調整進行有效支撐。
(二)財務管控去中心化
互聯網使企業之間的交易及其管理控制活動實現了充分、即時的連接,使各種組織結構呈現出扁平、多元的趨勢,這對傳統的集團財務集中管控架構提出了挑戰?;ヂ摼W自身就強調去“去中心化”,但是“去中心化”并不意味著弱化管控,“互聯網+”的管控,重在構建大數據分析平臺并從大數據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這個可擴展、靈活而可管理的數據基礎架構就是企業大數據中心與管理控制平臺。在這個中心與平臺上,能夠提供一系列完整語義的數據處理功能,提供對流程、表單、應用程序界面數據等完整的搭建方案,完成企業各項數據的集成與交換,是一種強兼容性的數據倉庫,也是關于應用系統的集成設計器和工具箱,它可以在同一個框架下,實現對企業產供銷、人財物等各項分布式多源異構數據的管理分析。
大數據處理平臺建設是一項企業頂層戰略行動,目前許多企業已經在實踐中取得了成效。比如,云會計通過多媒體終端,使企業成員在“云端”共享和處理會計數據,實現了遠程管控,大大提高了會計與財務管理工作效率;利用大數據平臺,企業管理者可以實時通過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融合后的深度分析,對企業的經營風險進行全面、系統地預測、識別、控制和應對,實現企業對市場變化的柔性適應,同時幫助企業實現財務共享服務,實現“核算、報賬、資金、決策”在企業內的協同應用。
(三)財務分析的非結構化
在傳統會計領域,整個會計核算工作始終是嚴格按照會計準則來處理所有經濟交易與事項,從經濟業務發生到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登記賬薄、編制會計報表等相關業務都存在著嚴格、明確、確定的程序與方向,甚至是唯一的表達方式。這種表達方式即為結構化的會計數據。在互聯網+時代,以交易、業務、事項、預測為主的財務工作有可能實現新的提升,財務分析的理念、功能、模式和方式方法也將發生顛覆性變革。將會突破原有會計和財務管理方面諸多技術上的障礙,大幅提高信息獲取、數據收集和分析的能力;同時在評判投資項目可行性、改進管理流程、全過程成本管理等方面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由于信息獲取與分析能力的提升,“互聯網+”的發展對于財務管理理念和模式的顛覆,將突破傳統的財務與會計領域,全面向產品銷售、研發創新、人力資源等多個領域延伸和滲透?;ヂ摼W+時代財務管理與傳統財務管理相比,不再停留于記賬算賬,將會形成新的“大數據”“大財務”的概念模式定位,跟企業業務有關的一切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分析將會進入大數據時代的財務管理范疇。財會人員的分析對象將是報表數據與非報表數據的雙重并行,實現對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分析。比如對財務報表的分析依次從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周轉能力、發展能力等結合外圍情況進行關聯性分析,同時,對報表附注、業務信息等電子數據進行分類歸納、篩選對比,重點掌握大額資金往來、重大資本運作、重大或有風險、重大資產損失等態勢,實現非結構化數據與財務結構數據的關聯分析。對全面或相關環節內部控制的測評數據、內部規章制度等電子數據進行存在性、符合性分析,對照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的規章制度,評價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評估控制風險水平,并對非結構化數據中的關鍵分析信息進行抽取和結構化處理,結合結構化財務數據,對具體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四)建立立體交互式預算系統
互聯網+的基本要求是使信息管理體系建設更加智能。預算從編制、執行到監督,始終面臨著技術實施、心理博弈的挑戰,從時間與空間角度看,也需要多維視角,而不應該局限于“先編制、后執行、再分析”的一維視角。目前,企業預算管理面臨諸多挑戰:在預算編制環節,目前大部分企業還在初級階段,管理層對于數據的真實性與合理性很難做出判斷,因為很多數據仍然是經驗化數據,科學性得不到認證,很多基礎性預算數據并不會充分考慮企業面臨的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也很少有企業真正實現合理的預算調整。在預算控制環節,缺乏科學合理的控制體系,沒有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控制;在預算分析環節,大部分企業仍在進行簡單的圖表分析,無法針對不同需求和不同角度對財務數據進行全面分析。
針對上述問題,在引入互聯網+財務管理模式下,利用大數據支持的信息管理體系即可以有效打破數據存儲和利用的壁壘,對企業多年積累的業務、財務、市場和人事等方面的各種信息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以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預算編制和預算報告等工作,形成更加系統化、科學化的預算管理流程。尤其在企業的預算執行監控過程中,可以有效完成企業預算系統和業務系統的集成。由于業務信息系統數據是及時更新的,而預算系統只是在規定的編制與調整期間才會發生。通過大數據下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信息化平臺,可以實現數據及時對照與調整,實現科學有效監控,從而使預算管理能更加符合企業
發展的需要。
(五)基于互聯網思維的財務信息流程再造
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信息化先后經歷四個階段,一是運用單機進行會計核算。二是實現集團化資源部分共享,即主機的終端式管理。三是局域聯網,通過服務器與各端口等進行聯系和數據交互。四是互聯網+引發的大數據管理。
傳統的會計信息主要按照固有的處理流程和方法服務于企業決策層、政府、債權人和投資人等,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希望獲得會計信息包括特定用途會計信息的相關方不斷增加,由于傳統會計信息的處理流程和方法的限制,會計信息還未真正實現及時性與個性化。在互聯網+時代,由于網絡和計算機的存在,提升了財務效率,打破了時間性限制,突破了間隔的瓶頸,使會計信息按需求加工和實時傳送成為可能,能夠隨時為會計信息需求方提供符合需要的財務信息,將極大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發展水平。從具體業務流程來說,在企業內部以及企業與外部環境之間存在著四種循環,即信息流、資金流、物資流和人員流。財務管理主要是處理兩種活動:信息流和資金流,對于企業而言,普通主要處理的就是資金的活動和業務的活動。傳統財務管理由于間隔的緣由,業務流和資金流常常呈現一定的分化,存在著業務流和資金流的不同步,這也是由于客觀條件導致的。在互聯網+時代,隨著電子商務和網上銀行應用越來越廣泛,業務流和資金流將呈現一種交融的傾向,財務與業務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將會改變,財務流程與業務流程的協同化將會進一步提高,從而更加有利于財務信息資源與業務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
“互聯網+”所帶來的革命性變革,已經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產生重大影響。同樣,也對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基于技術環境的改變,大數據量、多樣的格式、分散化的存儲將成為互聯網+時代會計數據的發展趨勢。企業財務管理必須積極適應互聯網+轉型的需要,根據企業經營實際,不斷加以創新,不斷提升發展,從而實現企業新的跨越發展。
[1]曹淵,等.淺析網絡時代下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J].中國經濟信息管理,2011(5).
[2]凌詠春.企業集團實施網絡化財務管理體系探討[J].財經界,2010(9).
[3]李家華.試論公司財務創新型發展模式[J].財會通訊,2012(8).
[4]謝彬.企業價值創造型財務管理模式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3).
[責任編輯:王旸]
F253.9
A
1005-913X(2015)12-0079-03
2015-09-28
王鑫偉(1981-),男,江蘇海安人,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