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香
中學英語教學與對學生文化 異意識的培養
◎邱立香
英語學科是中學階段學生必修學科之一,在經濟、文化全都步入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人才的培養也應更加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將其向著國際化方向培養。作為國際上通用語言之一的英語自然在教學中占據了更高的地位,而語言學習與文化背景間有著不可忽視的聯系,本文就中學英語教學及學生文化差異意識的培養問題展開了探討。

自從我國加入WTO后就一直很重視英語教學,但卻一直不得其法,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在教學中教師忽略了英語思維的培養和英語文化的滲透,忽視了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使學生不能把握英語語言學習中的文化差異,將英語學習變成機械﹑生硬的背誦和記憶,導致很多學生說的都是中式英語,甚至是啞巴英語,難以取得切實學習效果。
語言學家布朗認為語言同文化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作為傳承著同一文化的民族進行溝通交流的工具,語言本身就是文化中的一種,同時也體現和反映出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是一種文化表現形式。因此,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既要注重單詞﹑句型﹑語法等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的教授,又要注重培養學生對西方文化的認識,尤其在世界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發展形勢之下,隨著對外交流的增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們在接觸交流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文化上差異,如果相互之間不了解對方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就難以實現溝通的有效性,導致學生在日后應用英語同外國友人進行交流會因為理解上的偏差或習慣﹑文化上的不同而出現誤解或笑話。
初中階段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時期,一直以來教師都很注重詞匯﹑句型結構﹑語法﹑英語翻譯的知識講解和練習,但很多教師自身知識結構和思想認識﹑眼界以及教學理念直接影響了他們對學生采取何種教學方法,灌輸給學生怎樣的英語學習意識。大多數學生在這種機械記憶﹑背誦﹑練習當中并未獲得實際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加之我國一直以來實行的應試制度讓教育也淪為應試教育的工具,逐漸偏離了教育育人的本質和最終目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高考中的英語考試還只有筆試,直至2000年后才逐漸增加了聽力考試的內容,在這種大環境下,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最基本的交際功能被拋到一邊,教師和學生不得不想盡辦法提高分數,而不是提高英語能力,導致現在絕大多數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都是高分低能。另外,當前我國初中英語教學中最大的一個誤區就是太過關注英語基礎知識的教學,忽視了文化對英語學習的影響作用,對學生文化差異意識的培養沒有正確認識,在應試教育和新英語教學二者之間搖擺不定,又無法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
首先,英語和中文有很多相類似的地方,詞匯的使用方式比較靈活,一個詞匯可能有多種詞性和含義,有一些還是固定用法,學生很容易在學習英語時受漢語思維和使用習慣的影響,比如,因為漢語言習慣影響,很多學生經常將“I don’t think sb/ sth is…”表達成“I think sb/sth is…”的錯誤形式;或者將“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直接翻譯成“愛我,愛我的狗”。
其次,由于文化的差異,對于同一事物會存在不同的認識﹑理解和定義。比如,通常我們在跟人聊天的時候都會毫不避諱地詢問對方年齡﹑工資等問題,認為這是一種拉近彼此距離的方式,而西方人卻很忌諱這些問題,認為這是他個人隱私,會覺得你很不禮貌,觸探他人隱私;當受到他人稱贊時,我們一貫的反應是不好意思,謙虛的否認,而西方人則會很開心聽到他人的稱贊,會回答說“謝謝”等。如果教師只教學生英語語言,不注重文化背景的滲透,在學生與外國友人的實際交流中只會碰到很多尷尬,難以順利溝通下去,因此,培養學生樹立文化差異意識可以幫助學生跨越交際障礙。
最后,了解文化背景和差異也有助于學生正確的理解一些單詞﹑固定詞組﹑句子或英語表達方式,更好地以英語文化的模式和語言準則為指導運用英語,比如,中國將“龍”奉為皇室的象征,以“龍”為圖騰,日常生活中都將龍用在“龍鳳呈祥”“龍馬精神”等寓意吉祥的詞匯里,而西方視龍為邪惡的代表,英美報刊上就曾將我國亞洲四小龍中的龍翻譯成tigers,而不是dragons。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調整課程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開展語言教學的同時進行文化的滲透和教學,循序漸進地實現二者的相互促進。在實際教學中要針對課文內容拓展其所處文化背景,培養學生文化差異的意識。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注重自身中西方文化素養和英語能力的提高。
在學生對英美文化有所了解的基礎上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境模擬,給學生提供更多運用英語和體驗文化差異的機會,同時,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可設置相應獎勵。
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信息技術和多媒體設備輔助英語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一些音頻﹑視頻,或者教師自行搜集﹑整理的一些小英語笑話﹑名言﹑報刊雜志等。
為使學生更系統全面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可組織開展有關諺語﹑禁忌﹑宴請等方面專題課,組織中西文化大比拼等活動加深學生印象。
綜上,轉變初中英語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差異意識,讓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的同時了解更多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比如,在問候習俗﹑對待稱贊的態度和回答上﹑禁忌﹑宴請等方面的差異。通過了解這些文化上的差異可以幫助學生以說英語人的思想﹑思維來更好地學習英語,使學到的英語更加實用,真正獲得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作者單位:四平市第六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