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鷗
(遼寧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遼寧沈陽110168)
“互聯網+”時代咨詢業創新發展方向
李鷗
(遼寧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遼寧沈陽110168)
咨詢業作為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不但自身的發展潛力巨大,而且滲透和溢出效果明顯。互聯網在當今經濟發展中的貢獻比重增加,成為新經濟代表。“互聯網+”,即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結合,具有低成本、高性能、快捷性、經濟性等特點。咨詢業在“互聯網+”時代迅猛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然而在我國咨詢業漸趨興盛的背后,隱藏著危機與挑戰。那么如何戰勝這些障礙,贏得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未來咨詢業所要考慮的問題。
互聯網+咨詢業服務創新
1.1互聯網的特點
1.1.1“摩爾定律”特點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來的。集成電路芯片上的電路數目每隔18個月就會翻一番,性能也會隨之增加兩倍,而價格則會下降一倍。摩爾定律揭示了互聯網如今的成本越來越低、性能越來越好等特點,歸納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達到了讓人嘆為觀止的地步。
1.1.2“梅特卡夫定律”特點
梅特卡夫定律是由3Com公司的創始人、計算機網絡先驅羅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一種網絡技術發展規律。定律特點表示網絡的有用性(價值)隨著用戶數量的平方數增加而增加。梅特卡夫定律使互聯網的規模經濟更為顯著。CNNIC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底中國互聯網網民達到6.48億,互聯網經濟占整個GDP的比重達到7%,為近年來最高。互聯網已經走向各家各戶,滲透到各個領域,涌入各個行業。信息資源的奇特性不僅在于它可以被無損耗地消費,消費它的人越多,其所包含的資源總量就越大。亦即所謂互聯網的外部性效果,使用者越多,效果不僅不會像一般經濟財產一樣越分越少,反而會越來越大。
1.1.3“吉爾德定律”特點
吉爾德定律是由數字時代三大思想家之一喬治·吉爾德提出的。該定律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通信系統的總帶寬將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長,每比特傳輸價格朝著免費的方向下跌,價格點無限接近于零,即互聯網的邊際成本趨向于零,這樣互聯網就呈現為“越規模越經濟”的特點[1]。
1.2“互聯網+”的特點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我們明顯能看到互聯網帶給各個行業的無限機遇與挑戰。互聯網給我們揭示了一副全新的未來發展藍圖,是一個智能化、網絡化的世界,互聯網與所有傳統行業結合,創造新的價值、新的形態、新的合作方式,產業鏈將重新分工,傳統行業界限將變得十分模糊,這就是“互聯網+”的時代。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這一行動計劃推動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與現代傳統行業結合,促進傳統行業更好、更健康發展(見圖1)。“互聯網+”時代,簡單地說就是“互聯網+XX行業=互聯網XX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相疊加,也不是對傳統行業的顛覆,而更像是一種升級換代。

圖1 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將傳統行業推向“互聯網+”時代
1.3“互聯網+咨詢業”的特點
咨詢是指系統地運用科學知識、技術手段、分析方法,在農業、林業、漁業、礦業、制造業、建筑業、金融業等主要經濟部門,政治、經濟、法律、財務、技術、人事等諸多領域,幫助人們解決各類復雜而繁瑣的問題,起到顧問、參謀、培訓、創新、建議、分析、促進、預測等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說,咨詢業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一個行業上,而是折射在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上。互聯網時代,信息量呈指數增長,技術方法不斷創新,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輔助咨詢業的技術提升和設備升級,實現信息的及時獲取、海量數據的合理分析、管理決策的正確制定。互聯網給咨詢業創造了更廣闊的舞臺,然而也帶來了更多的發展障礙,而如何克服這些障礙,引領社會前進,則成為如今咨詢業的當務之急。
2.1繁榮假象
我國咨詢業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末,在短短40多年間,發展成為一個門類繁多、范圍廣泛的智力型服務產業。服務內容不僅包括科技、經濟、管理、法律等主要經濟領域,還包括工程、醫療、教育、會計等。2007年1月,中國科技咨詢協會發布2005年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全國具有法人資格的咨詢機構有4.54萬家,咨詢從業人員42萬人;據2010年6月國家統計數據,在全國工商登記的中國咨詢公司有13萬家[2]。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咨詢業在不斷發展壯大,但這些龐大的數字能真正說明我國咨詢業是健康成長嗎?我們再引入另外一組數據,世界各國咨詢業的產值平均占GDP的1%,發達國家甚至可以達到2%到3%,而我國咨詢業的營業額僅占GDP的0.002%[3]。這些數據呈現的強烈對比,說明了我國咨詢業呈現的只是表面數值累加的繁榮,其背后真相是咨詢業內部的浮夸與虛弱。內部結構的不牢固,勢必導致外部的崩塌。再加上我國咨詢業公司低門檻的資金要求,也是魚龍混雜的另一個原因,而這些都將會影響我國咨詢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2.2信息量需求擴大,信息形式多樣
如今,網絡信息具有公開發布、隨時獲取的特點,已成為國內外情報機構的重要情報來源,是開源情報的重要組成部分[4]。開源情報,顧名思義,就是從公眾媒體上挖掘、收集和整理的信息情報。隨著互聯網信息的增長,信息技術不斷更新,信息化進程不斷加深,信息形式變得多種多樣,信息流加快,信息垃圾也越來越多。人們面對這些信息,往往無所適從,很難辨別信息的真假、信息的價值大小、信息的完整性。在互聯網、大數據、開源情報這樣的大環境驅動下(見圖2),原有的咨詢業生態鏈發生了產業自身的演進,構建了一個更復雜多樣的生態系統。以前的咨詢業里面擁有的是小融合特點,涉及外圍領域小,與其他行業相對獨立。而現在,咨詢業與其他行業廣泛融合,形式越來越多樣。

圖2 “互聯網+”的大環境
2.3跨國咨詢服務迅猛發展
我國自從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國外的大型咨詢機構不斷融入國內,對我國的咨詢業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如麥肯錫、埃森哲、科爾尼等世界大型咨詢公司踴躍在中國登陸,開展自己的業務。全球知名咨詢公司紛紛在經濟發達國家和新型市場搶占咨詢業份額,設立自己的分支機構。日趨興旺的跨國咨詢業務使全球咨詢業競爭加劇,跨國咨詢服務成為咨詢業新的利潤增長點。麥肯錫公司在43個國家擁有82個分公司和9000多名員工;科爾尼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在全球37個國家設有62個辦事處,共有4700名雇員;普華永道在150個國家和地區設有辦事機構;安達信公司在84個國家和地區設有385個分支機構,員工7.2萬人,客戶8.6萬家[5]。與國外優秀的咨詢公司相比,管理方式、技術理念、服務意識上的差距都將給國內咨詢業發展帶來更多的沖擊。
2.4沒有自己獨立的品牌
品牌是一個行業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它是客戶需求咨詢的選擇標準。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咨詢公司擁有良好的品牌和較高的信譽,是公司獲得高利潤的保障。如大家所知道的,全球著名的咨詢公司里,幾乎沒有中國本土公司,耳熟能詳的都是西方國家的咨詢公司。沒有自己獨立品牌是我國咨詢業遇到的關鍵障礙之一。國內咨詢公司規模小,收益低,咨詢人員缺乏完善的教育背景和培養體系等,都是我國咨詢業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和樹立自身品牌的根本原因,阻礙其長遠發展。
3.1服務數據化——以數據驅動重塑商業模式
由IBM商業價值研究院和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共同撰寫發表的《分析:大數據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中,基于對全球95個國家、26個行業和1144名業務人員和工廠專業人士的廣泛調研,認為數據資源是如今開展各個相關業務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6]。通過互聯網完成的大數據分析、信息化處理,可以得到咨詢企業的運行現狀、效率水平、維護需求等。基于互聯網環境,大數據統計分析生成問題分析、影響分析、成本分析、利潤分析等,最終利用這些分析數據促進咨詢企業的平穩持續發展。數據資源作為咨詢企業未來競爭優勢的基礎資源,它將改變咨詢企業的決策走向、價值實現方式。在工業時代,所有的數據形式都是分散的、無序的、單一流向的,咨詢業的管理模式為流程驅動模式。在互聯網時代,簡單的數據形式不能很好地滿足現代用戶的需求,而是以一種價值環型的數據驅動重塑咨詢商業模式。對待數據也不能只看到表面現象,而要通過數字看到里面真正蘊涵的機遇、危機等。
3.2商業民主化——以用戶為中心重建營銷格式
信息量需求擴大,信息形式多樣,這是咨詢業普遍存在的困難之一。而不論外界世界怎樣變化,只要抓到根本就可以不變應萬變,這個根本就是以用戶需求為中心,以尋找解決用戶疑問為目的,以人為本。真正了解用戶群是哪些,用戶需要什么,咨詢人員可以提供的服務是什么。因此,有必要了解用戶需求,有針對性地為用戶提供準確無誤、不冗余的信息資源。也可以這么說,在“互聯網+”時代,咨詢業者要做的不是簡單的咨詢服務行業,而是一個互聯網化的用戶服務行業。
3.3運營全球化——以全球化經濟改變運營方式
3.3.1與國外咨詢企業融資,打破資金壁壘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咨詢業的運營方式也在悄悄改變。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是金融市場日趨國際化,中國放開政策,允許外國資金融入中國市場。這一過程極大地拓寬了我國咨詢業企業融資渠道,中國咨詢企業可以選擇與外國咨詢公司資金融合,緩解了我國咨詢企業資金周轉的壓力,打破了只因資金問題而無法生存的壁壘。
3.3.2與國外咨詢企業技術合作,提升核心競爭力
合作是減少資源浪費、提升經營實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只有需求合作,才可以走向持續發展之路。大多數的中小咨詢企業幾乎不能獨立在國外開展業務,不同的語言、不熟悉的市場,都將國內咨詢企業束縛在本國市場內,“走出去”將成為新時期的持續發展手段。另一方面,國外百強咨詢企業紛紛涌入中國,這些百強咨詢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危機,同樣也是發展機會。咨詢業起源于歐美國家,發展于歐美國家。利用互聯網技術,學習歐美國家咨詢業企業先進咨詢理念、咨詢手段、咨詢模式,站在全球的高度定位本國咨詢企業的走向、新的制高點、新的運營方式。國內咨詢企業采取增加合伙人,提供更多的帶薪進修培訓機會等各種有效手段吸引、穩定高層次、高水平的咨詢人員,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強強強聯合,力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7]。
3.4需求個性化——以品牌服務重整服務形式
千篇一律已經無法滿足當今咨詢業客戶的需求,追求個性化、人性化,獲得解決問題的實際具體方案,已成為當今客戶的基本要求。而如何滿足咨詢業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呢?樹立品牌形象,打造品牌效應,以品牌口碑重新部署服務形式,最大限度地為客戶提供個性化需求服務。咨詢業是“頭腦”產業,是人才產業,塑造咨詢品牌是打造中國人才與科技創新的重要標志[8]。咨詢服務的無形性,使客戶很難準確定位自己的需求所在,因此客戶可以通過咨詢公司的品牌、聲譽來選擇心目中適合自己的目標企業。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咨詢公司獲得更多客戶的重要保證。打造品牌,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形成個性化服務,根據自身優勢,制定未來發展方向,符合用戶實際需求,集中優勢資源,強化核心競爭力,形成良性循環的品牌效益。
我國咨詢業還處于發展階段,雖然近幾年發展態勢很好,咨詢服務內容不斷擴充,服務模式不斷創新,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服務質量不斷加強,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市場發育不健全、服務專業不精準、缺乏品牌意識、傳統產業對互聯網運用意識和執行能力不夠、互聯網企業對傳統行業了解不深入等。這些問題與困難都需要國內咨詢業者好好思考與妥善解決,推進咨詢業創新發展。2014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科技服務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進一步強調,“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促進咨詢業穩定前進,開展網絡化、集成化的科技咨詢和知識服務”。2015年7月《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了“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有利于重塑創新體系、激發創新活力、培育新興業態和創新公共服務模式,對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互聯網+”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培育了科技經濟新的增長點,調整了科技產業結構。咨詢業在“互聯網+”時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幫助與推進,在未來的道路上依然會走得更好。
[1]網絡經濟[EB/OL].[2015-07-30].http://wiki.mbalb.com/wi?ki/網絡經濟.
[2]葉莎莎.我國咨詢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情報,2011(10):85-90.
[3]陳濤,孔慶杰.信息時代咨詢業的定位與發展策略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05(1):93-95.
[4]張智雄,等.網絡科技信息結構化監測的思路和技術方法實現[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7):4-15.
[5]黃力.信息網絡時代咨詢業加速發展的動因[J].情報雜志,2006(2):100-106.
[6]IBM發布《分析:大數據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EB/OL]. [2015-08-03].http://www.doit.com.cn/article/2013-03-13/6002836.shtml.
[7]金澤龍.國外信息咨詢業的發展狀況(摘編)[J].情報資料工作,2000(5):42-43.
[8]蔣嵐,等.江蘇科技咨詢業發展特點及對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11):36-40.
李鷗女,1986年生。碩士,助理研究員。
G932.6
(2015-09-18;責編:姚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