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科協
近年來,海南省科協認真貫徹中國科協關于提升學會能力、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指示精神,在加強學會能力建設、推動學會承接有關政府轉移職能方面積極探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從2008年起,海南省科協設立學會創新發展試點項目,安排專項經費,以承擔項目的方式,擇優支持服務能力較強的學會開展辦事機構建設、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服務科技創新、服務政府和社會等創新發展項目試點。通過試點工作項目的實施,各參與學會都不同程度地提升了能力。如:省計算機學會和省電子學會試行合署辦公,聯合聘請學會工作人員解決了學會秘書處人手不足的問題;省機械工程學會承接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機械品質評價司法技術鑒定和機械工業職業技能培訓鑒定等工作;省檔案學會試行“海南省檔案學會等級會員制度”,按照職稱評定的標準,為會員評定檔案“研究館員級會員”、“副研究館員級會員”、“館員級會員”、“助理館員級會員”、“管理員級會員”5個等級,在檔案行業和學會內部享受和專業技術職稱相同的待遇,改變了檔案局館和黨政機關檔案員不能評職稱而造成的檔案界學術氛圍淡薄、學術文章匱乏、學術隊伍渙散的局面,重塑了檔案專業隊伍的學術形象,推進了海南檔案學術活動的健康發展。
海南省科協自2001年起,受海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委托,負責全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職稱評定中申報材料的受理、審查和高級評審會的組織服務工作。近5年來,申報本系列各級別職稱的人員共有348人次,通過評審或認定的有323人次。在職稱評定中,我們注重發揮社團認可和同行認可的機制,堅持公開、公正、準確的原則,獲得了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的認可和科技人員的肯定,彰顯了科協組織在承擔科技評價和科技人才評價職能方面的獨特優勢,有力地提升了科協的社會公信力,為今后各級科協和所屬學會承接有關政府轉移職能積累經驗、探索規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以促進學會提升服務科技創新、服務政府和社會、服務科技工作者和自我發展的能力為導向,建立科學的學會評價指標體系,每兩年評選一次先進學會和優秀學會工作者,并給予表彰獎勵,以帶動所屬學會提升各項能力。
省通信學會承擔了海南省通信工程專業的職稱評審職能;省測繪學會受省測繪局委托,承辦了海南省優秀測繪工程獎的評選組織工作;省管理現代化研究會承接了多個部門委托的調研課題和規劃項目;省標準化學會接受有關企業的委托,開展了多項行業或產品標準的編制;省軟科學研究會承接了有關區縣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項目等。
近年來,海南省科協注重發揮重點學術交流項目的杠桿作用,調動所屬學會及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導向,以圍繞“海南國際旅游島六大戰略及其重大目標任務”學術活動為重點,以在海南省舉辦的國際性、區域性、高層次學術會議為優先,近5年來共舉辦重點學術會議119場,參會11540人次,交流論文5441篇。在省科協的引導下,各省級學會學術交流形式不斷創新,各具特色,有的主題新穎;有的采取考察和研討相結合的方式;有的多學科交叉融合,涌現了“三沙設施漁業模式”的科技沙龍、“海南省生命科學聯合學術會議”、“熱帶亞熱帶過敏性疾病防治進展國際研討會”等一批精品學術活動,深受科技工作者的歡迎。
學會科技服務站是學會發揮智力優勢,服務社會、服務產業發展的有效形式。2013年,海南科協通過借鑒其他兄弟省市科協的經驗,開始積極推動有條件的學會建立科技服務站。服務站以合同的形式明確服務模式、工作制度和雙方的權利義務,使服務站能夠可持續發展,為產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以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為契機,貫徹落實中央領導的有關批示精神和中國科協的有關文件精神,2013年正式向省財政廳申請“學會能力提升專項”。每年評選確定能力提升示范學會10個、學會能力提升重點活動10項,通過“以獎代補”和“獎補結合”的方式,培育一批目標明確、措施得力、特色鮮明、效果突出的學會能力提升項目。建成一批具有學術影響力、會員凝聚力、社會公信力和自主發展能力的學會,并發揮“以獎促建”和示范帶動,不斷增強海南省學會服務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社會管理創新能力,為服務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管理創新創造條件。
雖然,近年來我們在提升學會能力方面開展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但是海南省學會各項能力仍然普遍較弱,如學會規模小、經費缺乏、學會工作人員職業化和辦事機構專門化程度低,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項目非常少。學會整體能力不強的狀況,與學會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協同力量的地位極不相稱,為此,海南科協將不斷增強學會工作的使命感和緊迫感,抓住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機遇,主動、扎實地工作,努力提升學會的能力,為服務社會管理創新,有序承接好政府轉移職能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