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生
摘 要:初中歷史課程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科,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基本的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而且對高效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以及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有效地將小組學習模式應用到歷史課堂中,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小組學習模式;初中歷史;應用
眾所周知,歷史課程所要展現和表達的都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歷史,體驗歷史。所以,我們要改變以往灌輸式教學模式,要認真學習小組學習模式的核心思想,并有效地將該方法應用到歷史課堂的各個環節,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歷史課堂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促使課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應用小組學習模式進行論述,以確保該模式的價值得以最大化展現。
一、在問題探究中應用小組學習模式
問題探究是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歷史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要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有效的問題探究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并在小組交流中輕松地掌握歷史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貞觀之治》時,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為了有效地實施小組學習模式,在本節課的導入環節,我首先引導學生在小組內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結合自己的經驗,說一說唐太宗是一個怎樣的人?(2)“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3)從自己的經驗出發,講一兩件有關唐太宗的事情?……組織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和自己經驗對上述的問題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這樣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唐太宗”,而且對高效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進而確保高效歷史課堂順利實現。
二、在辯論活動中應用小組學習模式
辯論活動的組織是歷史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式,目的就是讓學生在互相辯駁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所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將正反兩方的辯論改變為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辯論,引導每個小組對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觀點等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然后,進行辯論。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歷史素養的形成。
例如,在教學《辛亥革命》時,為了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歷史課堂活動之中,也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在本節課的授課時,我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對“辛亥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進行辯論,這樣一來能夠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二來能夠讓學生在小組之間激烈的辯論中理清辛亥革命的意義,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終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做出相應的貢獻。
三、在案例分析中應用小組學習模式
案例材料分析是歷史教學中常見的題型,也是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的重要部分。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案例進行分析,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
例如:材料一:“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終止之理?!薄捌埨麌疑酪?,豈因禍福避趨之”。
材料二:“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p>
思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分別有關聯的人是誰?以及事件如何?選擇其中一則材料,說一說其中表達的人生態度或精神面貌,并談談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這是一道比較簡單的材料分析題,考查的也僅是最基本的歷史知識點。但是,最后一問是相對比較開放的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所以,這就需要我們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結合材料、教材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在彼此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個性,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而且對學生歷史思維的拓展,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進而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
當然,除了上述的三點之外,我們還可以將小組學習模式應用到歷史試題、試卷講評中,目的是要打破以往教師“一講到底”的模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困生在優等生的帶動下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傊覀円J真貫徹落實課改下所提出的“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在小組學習模式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確保學生在小組互相學習、交流中認識到歷史的本質,加強學生對歷史的認識,進而使學生在歷史的鞭策下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同時,也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董燦.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5(0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