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鯤鵬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地理課程改革必須轉變‘學科本位‘知識中心的教育觀念,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學習情境。”可見,在地理課堂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是符合課改的基本理念的,也是學生健全發展的保障。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有意識地凸顯學生的主體性,進而為學生健全地發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種教學活動的構建為例對如何在地理課堂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進行論述,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地理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一、借自主學習法凸顯主體性
自主學習法是相對于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而言的,也是有效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理念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相信學生,給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使學生在主動求知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進而為高效地理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學《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我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首先,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即:南方和北方的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存在的差異等等。之后,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完成相關的練習題,如:下列關于我國北方地形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
B.有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分布區
C.有我國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
D.山脈主要有長白山、秦嶺、大興安嶺
最后,我在針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練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以確保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得以有效實現。
可見,在整個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要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中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同時,也為高效地理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基礎性工作。
二、借小組學習法凸顯主體性
小組學習法是指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中找到學習的樂趣,進而促使學生在小組學習中認識到學生課堂主體性發揮的重要性,進而在保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大幅度地提高地理課堂效率。
例如,在教學《高寒的青藏地區》時,為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也為了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為什么青藏地區的氣溫比同緯度的其他地區的氣溫要低?(2)青藏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什么?(3)青藏地區的“寒”的原因是什么?……組織學生帶著上述的問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而且對高效地理課堂的順利實現以及學生地理素養的培養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進而在確保學生在小組學習法中有效地凸顯主體性的同時,也為學生良好地發展做好基礎性工作。
當然,除了上述的兩種方法之外,我們還可以借助直觀教學法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在形象的教學內容指引下去主動地探究新的知識,學習新的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而且與高效地理課堂的順利實現也有著密切的聯系。總之,作為新時期的地理教師,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相信學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使學生在高效的地理課堂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在提高學生知識靈活應用能力的過程中綜合素質水平獲得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裘建.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突出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0).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