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波


來到常春助學慈善基金會工作已經三個月了,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讓我對基金會推展的直捐助學理念有了很深刻的理解,也更加認同直捐助學關注優秀貧困高中生的做法。只是有些遺憾,三個月了我從沒跟隨直捐助學團出行,沒有親自感受過捐助現場的氛圍,也沒有機會同受助的貧困學子坐下來分享。作為負責基金會活動宣傳的我,期盼有這樣的機會可以隨團出行,去傾聽學子的心聲,去感受所有曾出現在我記錄中那些愛心人士的踐行直捐助學的真實體驗。8月26日我得到通知,草原天路直捐助學團出行名單里有我的名字,并讓我擔任團隊攝影師。
28日,難得一個和煦的早晨,助學團成員分別自駕前往張家口赤城一中匯合,那里是我們本次直捐助學行的第一站。路上,手機不停地響著,各路人馬不停地相互提醒,注意安全,還通過微信平臺,分享著各自路上見到的美景與內心的期待。
捐助第一站——赤城一中
本次直捐助學行活動,參加的團員中除了幾名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其他的成員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前來的,是名副其實的親子助學團。在這些參加助學團的孩子中,既有讀大學的,也有上中學的,還有小學生,其中還有兩個在國外求學的孩子。
助學團來到本次助學的第一站赤城一中匯合時,已經是中午了,于是先在附近找了一家面積稍大的餐館,休整一下,吃個午飯。三個多小時的車程,本以為大家都會有些疲勞了,可是說到即將開始的助學儀式,說到沿途各自的見聞,每個人都神采奕奕的。尤其是大大小小的一群孩子,興致勃勃、嘰嘰喳喳,從他們臉上讀到的只有興奮。
赤城一中是基金會發起人——趙長春先生于2011年開啟個人直捐助學、扶貧救困計劃的第一站,也是2014年常春慈善基金會成立后直捐助學組團出行的第一站。特別值得講一下的是,當初趙總的那個助學團一共8名團員,從四零后到九零后,沒有年齡斷層。而我們這個助學團則是從六零后到零零后跨越了世紀。我將這個發現告訴了助學團的成員,秘書長總結的一句話對我觸動很深,她說:這就是愛的接力棒,這就是傳承。
校長熱情地將助學團成員帶入會議室,并向大家介紹了學校的教學情況——2015考入該校升入本科院校的學生數量較2014年有了大幅提升。對此校長特別叮囑基金會秘書長萬薇女士,一定要將這個好消息轉達給“北京的趙先生”。他說,這批孩子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基金會的直捐助學善舉,與眾多愛心人士的解囊相助對孩子們的鼓勵是分不開的,這種激勵與幫扶讓孩子們更加懂事、更加努力。
赤城一中,是蘇蕾女士在5月16日北大匯豐EDP同學會助學委組織的“定點資助國家級貧困縣優秀貧困高中生對接大會”上承諾對接的學校。此次助學行,蘇蕾女士因在國外公務,便委托鄭偉先生將助學金轉交到30名受助學生手中,并代她為孩子們送上了最誠摯的祝福。發言的受助學生紛紛對蘇蕾阿姨給予的資助表示感謝,表達一定不會辜負捐資者的期望,會更專注學業,努力成就自己的大學夢想,將來改變命運,回報社會。
校長請鄭偉先生多講幾句,他誠懇地代表捐資人蘇蕾女士,對校方和學生們講述了參與直捐助學的善行初衷,表示踐行公益慈善是企業和企業家的社會責任與使命,并向受助的孩子們發出邀請,邀請他們將來適當的機會,可以到他們的企業進行實習,可以開闊眼界,更多地接觸社會,找到自己成長的準確方向。
助學團準備離開學校時,赤城一中的老師們將洗好的兩袋水果放到助學團的車上,說是給助學團的孩子們路上解渴,推脫不掉,也真的不忍推掉老師們的這份情誼,我們欣然帶上。老師和受助的學生就像送別親人一樣,對我們的離開百般叮囑,提醒我們前往下一站的山路崎嶇,一定要多加小心,順順利利。
捐助第二站——崇禮一中
赤城通往崇禮的隧道正在維修,助學團只能繞行,山路有些險峻。一路上綿亙不斷的大山,正是山花爛漫的季節,卻也色彩繽紛、千嬌百媚,行走其中說不出的暢快與歡愉。如果不是怕影響到司機的駕駛,我真想唱上幾段山歌,忍住了歌喉,手中的相機卻一直在摁動。一個小時后,助學團到達崇禮??h城到處彌漫的是奧運氛圍,各種滑雪場的標志,讓大家對這里既充滿了好奇,又別有一番憧憬。
一中校長早已到學校門口迎接助學團的到來了,跟隨他走進會議室,聽他介紹學校的情況,介紹受助學生的情況。
京張聯合辦奧運使得崇禮備受矚目,這里的房價和物價飛漲,但當地人的生活水平并未因此有大的改變。校長感嘆:雖為崇禮的最高學府,校園設施依然簡陋,校園占地嚴重不足,想要多建一棟教學樓擴大招生范圍,只能想卻不能為。不過校長還是非常樂觀的,對于這些困難他也認為只是暫時的,會慢慢好起來。說到孩子們的情況,校長一下變得驕傲了起來,和赤城一中一樣,這里的孩子也同樣刻苦、專注,這幾年的升學率始終在不斷提高,尤其是本科的錄取率更是讓人欣喜。
在崇禮一中為受助學生慷慨解囊的愛心人士中,有一位必須在這里書上一筆,她叫邵愛澤,是愛心人士胡兆文女士的女兒。邵同學目前在英國德威學校讀書,是高一年級的學生。當她在媽媽那里看到貧困學生的照片時,萌生了自己出資助學同齡人的念頭,她想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工藝品、拍賣籌錢來幫助貧困學生減輕學費負擔。于是,她在網上購置了一批制作首飾的材料,制作了精美時尚的飾品,并拿到網上進行義賣,結果令人欣喜,籌得了資助6名學生的善款。捐助現場,熱情陽光的小愛澤言語輕松可愛,感染了所有人。愛澤說,親子助學行讓她開闊了眼界,她將會和這些新朋友們一起努力,一起成長,更要繼續幫助更多的人。
范安琳和范曉穎是在讀大學生,一個在美國讀書,一個在國內重點大學上學,她們與受助的同學們分享了自己曾經歷過的高考。作為剛剛的“過來人”他們的成長體會與心得,給了受助學生最好的鼓勵與分享,活潑的姊妹倆還用擁抱的方式,緩解著學弟學妹的緊張,給他們更真誠的鼓勵。
唐文治、周清華,金真、宋寧、譚北平、張琦等愛心人士因各種原因,這一次沒能親自前來為孩子們送上助學金,而是委托助學團帶來了他們的善款,也帶來了他們對孩子們的真誠與期待。
助學儀式比我們事先計劃的時間要長一些,捐助者與受捐者面對面的交流、溝通,原本就很難按照計劃進行。不過為了不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我們還是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老師和同學們也是不舍,送我們上車,送我們出校門……
游草原天路,享自然情懷
在計劃這次親子助學的線路時,我們安排了游覽草原天路、親近大自然的項目,離開崇禮一中,助學團入住了當地的江雪賓館,如今這里的住宿條件還沒有達到奧運的規格,條件是比較簡陋的。不過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對此都沒有抱怨,這可能與他們這一天的助學行所見所聞,與受助學生的交流取得的收獲有關。
次日清晨,用過早餐,助學團踏上了草原天路的“探險”之旅。草原天路東起樺皮嶺,西到張北野狐嶺,是一條容休閑、攝影、自駕、鄉野風情于一體的景觀公路,是夏至避暑度假、秋賞漫山紅葉的旅游勝地。草原天路雖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公里,卻是移步換景,驚喜不斷。同行的基金會同事王茜說,自駕的感受像坐過山車。助學團的小成員說:公路好像通到天上,有步入云端的感覺。
中午艷陽高照,團員們來到草原天路66號院,這是事先落實好的一處休閑場所。助學團安排小成員在農家院幫助農民伯伯挖土豆,城里孩子從未體驗過這種田間勞動,不過干起來倒也熱火朝天,沒有誰喊一聲累一聲苦。山間農舍前,嫩黃的胡麻、黃燦燦的油菜花、潔白的土豆花,勞作的小成員們挖撿土豆,分類裝袋,分工有序,樂在其中。
午飯過后,助學團又安排小成員們來到農家院的馬場,體驗騎馬;夜幕降臨,篝火點燃,舉辦了趣味親子活動:放孔明燈、拼圖比賽、魔術表演。漫天繁星相伴,一個美好的夜晚……
捐助第三站——張北一中
30日,清晨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助學團再次啟程趕往本次助學之旅的第三站——張北一中。
同樣在5月16日北大匯豐商學院EDP同學會助學委組織的“定點資助國家級貧困縣優秀貧困高中生對接大會”上,胡兆文女士承諾對接了這所學校。這次她與助學團同行,和愛人邵偉先生、女兒邵愛澤首次來到這里,踐行承諾,資助30名優秀貧困高中生。胡兆文女士溫婉謙和,平易近人,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呼她為胡阿姨。捐助現場,胡阿姨鼓勵孩子們要勇敢、堅強,爭取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并且讓自己的女兒小愛澤分享了很多學業上的經驗。
受助學生中有一位同學的父親身患重病,胡兆文女士十分關心,向老師和那名學生作了詳細的詢問,并叮囑學生如果有需要一定要提出來,由她想辦法解決。
還有一名學生因參加數學競賽沒能趕到捐助現場,是由孩子的母親前來代領助學款的。胡女士拉著那位母親的手,關切地詢問著孩子的學習近況,像一對姊妹般親切、溫暖,令在場的所有人感動。
捐助第四站——萬全中學
到達萬全中學已經是中午11點,孩子們在樓下迎接助學團的到來。走進教學樓,校長驕傲地指著墻上的一幅圖說:這是我們新校區的效果圖,為了給孩子們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新校區的設施完善,教學質量也會有大幅提升。
捐助儀式上,愛心人士李功先對孩子們說:沒有人出生就是成功的,每個人都需要努力向前,才能不斷跨越障礙,奔向成功。高慶宏先生為了此次捐助專門從青島來到張家口,28號晚上下的飛機,便連夜趕到捐助現場,在萬全中學他為受助學生帶來了最溫暖的問候。焦娜女士也是攜全家來看望她捐助的孩子的,并和孩子互留了聯系方式,鼓勵孩子考上北京的大學,和孩子相約在北京見面。
午飯前,助學團準備離開學校,校長一再表示想留助學團在校吃午飯。秘書長出面婉拒了師生的這份情誼,離開了學校。
最后的聚餐非常簡單,相聚才幾天的團員已有深深的留戀,分手時相約再見,再見,在下一次直捐之旅。
101名優秀貧困高中生,受益于這次助學團的天路之行,而同樣受益的還有助學團的孩子們、助學團的所有愛心人士。
常春助學慈善基金會介紹:
北京常春助學慈善基金會,是由直捐助學理念的提出者、踐行者趙長春先生2014年6月倡導并發起成立的一家以直捐方式幫助貧困高中生完成學業,改善貧困弱勢人群生活條件的慈善組織。
趙長春先生在2011年到2014年的3年半時間中,獨自駕車行程10萬多公里,走訪了248個國家級貧困縣高中,為2600多名優秀貧困高中生提供了學業資助。
截至2015年7月,正在受益常春慈善直捐助學項目的國家級貧困縣優秀高中生超過7000人,曾經受益于該項目的眾多學子中,已有超過3000人升入高等學府,走上了改變人生命運的道路。
(編輯·宋冰華)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