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乘斐
【內容摘要】主題式教學的學習情境打通了學生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之間的天然屏障,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進行自主探討與學習,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實現了個性發展。本文以實例形式探討了在教學中如何采用活動式主題教學方式、歸納式主題教學方式、反饋式主題教學方式、現實化主題教學方式等教學方式,并進行了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數學學習 主題教學 實踐思考
一、主題式教學的簡述
開展系列主題活動,有利于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充分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優化了課堂的教學效果。數學課程標準一直倡導注重教學質量、淡化教學形式。因此,我們提出了一種聯系實際生活,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主題式教學模式。主題式教學的意義在于,教師能夠提供一個環境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學習知識。教師采用聯系實際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實施橫向編選。教師還可以選擇相關的教材進行整合教學,直接打破不同學科間存在的障礙。
二、主題式教學的實踐
主題式教學是針對目前教學情況而提出的教學改革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將刻板的教學形式摒棄掉,使教學模式注重以學生為本,更加適合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初中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主題教學有活動式主題教學方式、歸納式主題教學方式、反饋式主題教學方式、現實化主題教學方式等。
1.活動式主題教學方式
活動式主題教學方式是指教師不直接表達教學主題,通過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指導,讓學生以數學活動或者數學實驗的方式,進行合作探討并自主學習。活動式主題教學,就是將數學與活動聯系在一起,使其成為一體,在活動中體現出數學思想。在活動式主題教學時,教師要把握好尺度,無論活動的活躍程度如何,都不可以離開數學課堂這個主線。除了活動,也可以使用數學實驗的方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學生實驗為主導,教師引導教學。增強學生思考能力,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優化數學課堂。
2.歸納式主題教學方式
歸納式主題教學方式是指教師還原有關數學知識的實際背景,讓學生自己觀察、實際操作、猜想以及驗證歸納而獲取知識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理解與掌握。歸納式主題教學,從特殊到一般,運用了數學高度邏輯性的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發展過程,建立起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從中總結出數學的規律。
3.反饋式主題教學方式
反饋式主題教學是圍繞某一種教學主題,設計“錯誤分析課”,采取常規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對錯誤的認識,并且對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找出其向正確轉化的解決方式,使用科學的方法讓學生深刻理解并且牢固掌握所學知識的教學形式。反饋式主題教學,利用了學生在數學解題中的一些錯誤,在對其進行糾正的過程中,強調數學問題的重點。使學生從糾正問題中獲取知識,能夠正確評價自己,激發求知欲,并形成良好的獲取知識的習慣。
4.現實化主題教學方式
現實化主題教學是指把教學主題當作一段生活場景、一場游戲或者一個故事的實際情況表達出來,它將數學問題、方法以及思想寄托在情境之中,用生動的情節吸引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現實化主題教學,將生活融入課堂中,從生活中引申出數學,實現數學和生活互動,引導學生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教師此時應該采取主動教學的方式,創造生動活潑的情境,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
三、對主題式教學的思考
主題式教學指的是課堂教學內容以實際項目的探究或者問題解決的方式、對書本上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進行總結。在數學教學中,主題式教學的內容通常是需要探究設定好的,并且以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得以呈現。而學習的內容不僅可以通過實際問題進行探索,還可以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獲取,教學形式通過交流合作與對話體現。主題式教學的設計通常是按照診斷與處理的方式達到教學一致的理念。為了表達出數學教學的中軸線,主題式數學教學的設計理念通常是指向“學習解決問題”的教學目的。主題式教學的學習情境打通了學生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之間的天然屏障,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自主探討與學習,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實現了個性發展,這個過程有助于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相較而言,傳統教學的方式是將教師的“教”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出發點,以教學作為主軸線貫穿全部教學過程,教學計劃比較嚴謹,教學的實施步驟更是細致具體,教師和學生都受制于設計好的教學方案。而主題式教學是以學生的“學”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安排具體的教學內容,體現主題式學習風格,突出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在動態中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輝蓉、朱德全. 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實驗研究[J]. 中國教育學刊,2007 (12).
[2] 王銘輝. 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實驗研究[J]. 教學研究,2013(6).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社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