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剛
(北京市索邦律師事務所,北京 100000)
關于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探究
趙俊剛
(北京市索邦律師事務所,北京 100000)
民商法在我國法律中有很高的地位,它不僅是民法、商法的有效結合,還是市場中,調整各個主體交換關系的重要依據。而在民商法中,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誠實信用原則,在整個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幾乎貫穿于所有條款,由于在新環境下,民事活動、商業活動中經常出現失信行為,因此,對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進行探究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民商法;誠實信用原則;探究
誠實守信是我國優秀的傳統品質,在市場活動中,誠實信用是一種道德規則,當事人在市場活動中,需要誠實守信、不欺騙、不為了自身利益損害他人利益,可以說民商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能為市場活動構建一個良好的秩序。但是在新環境下的市場活動中,經常會出現失信、違約、欺騙等現象,這就對市場的穩定運行造成極大影響,因此,要對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進行深入探析,并結合實際情況,打造誠實信用的社會環境,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的持續發展。
(一)民商法。
民商法是指民法和商法,對于民法和商法的關系,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民商分立,另一種是民商合一。其中民商分立是指立法過程中,民法和商法屬于兩個相互獨立的部門,在立法過程中,會在制定民法典的基礎上,在獨立制定商法典,在德國、法國等國家就是采用民商分立的形式。而民商合一是指商法屬于民法的范疇,民法可以看做商法的母法,對商法有指導、統領的作用,商法可以看做是民法中的特別法,在意大利、瑞士等國家就是采用這種立法體系。在我國,還沒有明確的選擇何種體系,但是就我國社會發展及現代民法發展趨勢而言,民商合一體系更加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
(二)民商法誠實信用原則的法律內涵。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誠實信用原則的認識越來越深入,而誠實信用原則也從道德準則上升到法律準則,在我國的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有獨特的法律內涵,具體如下:
1.從字面意義上看,誠實信用原則是指在日常經濟活動中,當事人應該按照相應的經濟秩序進行交易活動,不能出現欺騙、欺壓、詐騙等行為,應該做到誠實守信、實事求是。
2.從道德準則上看,誠實信用原則是指在進行經濟活動時,當事人應該用道德準則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規范,嚴格遵守市場秩序,從而保證市場經濟活動的和諧、有序。
3.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制度改革的深入,誠實信用原則逐漸被納入法律中,從法律上看,誠實信用原則要求人們在從事民事活動或者其他經濟活動時,應該積極的維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同時要實現當事人、集體、社會三方利益的均衡。此外,誠實信用原則還要求當事人在行使權力時,必須用誠誠實、守信的態度對待經濟活動,如果出現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則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在當今社會市場經濟活動中,誠實信用原則不僅具有相應的道德約束作用,還具備法律規范作用,也就是說誠實信用原則具有雙重性功能,誠實信用原則在道德和法律上合一,同時具備道德的普遍性和法律的強制性作用。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逐漸顯現出來,從而對正常的市場經濟活動帶來不利影響。當前的市場正處于市場轉型的關鍵時期,市場經濟環境十分復雜,從而導致經濟詐騙、虛假廣告、金融欺詐等行為十分普遍,同時各種偽劣產品涌現在市場上,對市場秩序造成極大的影響,如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對我國市場的健康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當事人失信,破壞了民商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
在司法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誠實的現象,在涉及法律案件中,有一部分司法人員及律師,包括法官檢察官,為了追求個人利益,將案件的事實真相埋沒,惡意編造虛假事件,甚至偽造證據,對案件的公正判決造成極大的影響,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嚴重侵犯。
另外,當前有很多大中型企業設立了分公司,這些大中型企業經常會利用分公司轉移資產,分公司在對外交易過程中,會以總公司的名義進行,所得的利益則會轉移到總公司,當分公司擁有債務后,總公司則拒絕為其償還債務,從而對分公司的正常經營造成嚴重影響,同時也對市場金融秩序帶來不利影響。
誠實信用原則對社會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當前我國市場的存在著嚴重失信的現象,因此,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打造符合我國民商法誠實信用的社會環境,從而為我國市場的穩定運行打下良好基礎。
首先要對民法典進行完善,民法典對調整市場經濟、構建社會信用體系有很大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民法典中的一些條例已經不適合當前社會發展,對此,要及時對民法典進行完善,這樣才能保證社會信用體系的順利構建,才能打造社會良好的信用環境。
其次,要加強對失信行為的處罰力度,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失信行為已經屢見不鮮,但是我國當前對失信行為的懲罰還比較輕,這就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了極大的損害,為確保誠實信用原則能真正落實在市場活動中,必須加大對失信行為的處罰力度,對于失信行為絕不姑息,通過嚴格的制定來減少市場失信行為,規范市場秩序。
再者,要規范市場主體,引導市場主體建立誠信體系,相關部門應該對市場主體的結構進行合理的引導,不斷提高市場主體的信用,降低市場主體的失信行為。對于涉及到市場主體的法律規制,應該堅持效率、規范有效結合的原則,確保市場主體能主動承擔其對市場的責任,履行誠信義務。另外,還應該堅持法定資本制和資產信用,確保資產信用、資本信用能成為市場主體信用的基礎,從而為市場主體誠信體系的構建打下良好基礎。
誠實守信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誠實信用原則是我國市場經濟活動、民事活動的基礎,對現代市場的規范化建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當前我國市場活動中誠實信用原則受到嚴重的破壞,因此,要及時完善民法典,加強對失信行為的處罰,規范市場主體行為,以此打造良好的誠實信用社會環境,為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真正落實打下良好基礎,進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1]王洪芳.關于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探究[J].中國市場,2014,(39):187-188.
[2]李燁.關于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探究[J].法制與社會:旬刊,2014,(05):15-16.
[3]楊杰.關于民商法誠實信用原則研究[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1,(12):147.
[4]孫迅.誠實信用原則在民商法中的內涵和完善[J].職工法律天地:下,2015,(06):120-121.
D923.1
:A
:1671-864X(2015)10-00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