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夢林
(長葛市人民檢察院公訴科,河南 許昌 461500)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中公訴工作如何轉型
宋夢林
(長葛市人民檢察院公訴科,河南 許昌 461500)
在以審判為中心原則的前提下, 對作為國家公訴權的行使者檢察機關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本文對在此環境下公訴工作如何進行轉型,以便公訴部門在審判活動中發揮主導作用進行了闡述。
以審判為中心;公訴工作;轉型
以審判為中心就是要求庭審實質化,提高審判質量,提高審判質量必然要求提高公訴案件質量。在以審判為中心原則的前提下,檢察機關作為國家公訴權的行使者,如何積極調整工作理念和思路,不斷適應新的要求和挑戰呢?下面筆者結合司法實踐,就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背景下如何做好公訴工作談一些體會。
公訴部門應摒棄舊理念,牢固樹立“以審判為中心”的新司法理念,將庭審前所有準備活動都集中到以“審判”為目標上來,切實提高公訴質量。
(一)摒棄庭審活動形式化的舊理念。
我國《刑訴法》修改后要求移送法院的材料為全案卷宗材料,審判人員為避免錯判風險、提高訴訟效率,經常會主動庭前閱卷、以便熟悉材料,這樣不可避免的會形成先入為主、傾向公訴機關的觀點,會忽視辯護方的意見和提供的材料,在庭審前形成“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內心確信。在這種背景下,會導致公訴人產生依賴審判員的思想,庭前準備不充分,審查證據不仔細,舉證、質證不積極,法庭辯論不深入,使庭審變得形式化。
(二)摒棄犯罪嫌疑人有罪推定的舊理念。
因長期埋頭辦案,公訴人容易養成信賴偵查結果的慣性,對偵查機關移送的偵查卷宗,公訴人的第一印象是該犯罪嫌疑人有罪。這種預斷就會帶入到審查工作中,帶著有罪的視角審查案件,看到的只是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證據,而往往忽視可能影響犯罪構成、無罪證據、非法證據等,這種情況極易導致冤假錯案的發生。
(一) 構建以審判為目的的偵訴關系。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要求刑事訴訟的模式重心由偵查階段轉變到審判階段。在偵查為中心的背景下,偵訴之間的“互相配合”,往往形成偵查機關要求公訴機關支持其偵查成果 ,這種偵訴關系不但不符合訴訟規律,也不利于保障程序和實體正義。在以審判為中心的背景下,偵訴機關共同承擔著指控的職能,偵查是公訴的準備。因此,要重新定位偵訴關系,強化以審判為目的的偵訴協作關系。
1.樹立“以審判為中心”的理念。
“以審判為中心”的理念是對“以偵查為中心”現象的反思與革新,它意味著審判階段是訴訟活動的中心環節,是審前活動的終極目的。因此,應當加強公訴對偵查機關的引導,公訴人應根據庭審需要,從應對律師挑戰和法庭質疑的角度有針對性地引導偵查人員補充、收集證據,更加注重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和證據鏈條的完整性。
2.全面加強公訴引導偵查力度。
全面的引導公安偵查既不現實,也無必要,公訴部門可以集中有限力量對重點案件進行引導,可以以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嚴重暴力犯罪案件、新罪名案件為重點。根據庭審證據的需要,結合案件的性質,幫助確定偵查目標,擬定偵查方向, 收集與案件相關的證據。
(二)構建新型、健康、互動、平等的檢律關系。
實際上,檢、律都是為了保障審判的進行、維護司法公正。檢、律可以庭前溝通交流、聽取對方意見,可以庭前展示證據、掌握了解對方獲取的證據,可以庭審對抗交鋒、辯論案件不同的觀點,可以庭后討論交流、交換各自的意見。公訴人應當摒棄陳舊理念,主動增進與律師的理解,和律師之間形成新型、健康、互動、平等的檢律關系。
(三)構建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檢法關系。
以審判為中心并非是以法院為中心,以審判為中心訴訟模式并沒有改變法律確定的檢察機關的審判監督權,審判活動仍然要接受檢察機關的監督。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核心之一就是保障公平正義,檢察機關的審判監督正是對程序與結果可能出現偏差的預防與補救,防止審判人員自由裁量權的過度、防止審判權的恣意。
公訴部門應通過多渠道、多方位、深層次地開展審判監督工作,形成“立體”監督。不僅對通常的量刑畸輕畸重、事實認定錯誤、采信證據不當等提出抗訴,還要加強對自首、立功、主從犯等法定量刑情節認定錯誤、對附加刑適用錯誤的抗訴。
(一)提升庭前證據審查能力。
公訴人審查案件時,要采用換位思考和反向思維的方式,站在辯護方的立場,用辯護人的角度來審視案件的證據,要善于透過證據的表象去發現隱蔽性非法證據,鍛煉自己排除非法證據的能力,對確已查證屬實的非法證據,要嚴格執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予以排除。對瑕疵證據要求偵查機關予以補強或作出合理說明。公訴人還要把握指控證據可能產生的變化,預測辯方可能提出的新理由、新證據,有針對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將辯方可能提出的觀點或新證據納入公訴方的證據體系中,要盡可能地將因證據不足帶來的訴訟風險化解在庭審之前。
(二)提升法庭辯論能力。
以審判為中心的庭審模式,法庭辯論會越來越精彩。法庭辯論是公訴人梳理全案證據、總結指控觀點、厘清適用法律、提出量刑建議的時機。公訴人在充分闡述公訴意見之后,要認真聽取辯護人的辯護意見,要敏感捕捉到控辯雙方的爭議焦點,及時調整擬定的答辯提綱,根據卷內證據對辯方的觀點作出有理有節的回應。特別是在辯護人眾多的法庭辯論中,公訴人要沉著冷靜,善于把握每一位辯護人的辯論觀點,進行簡短意賅的總結后逐一進行反駁。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的改革,對公訴部門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公訴人要以高度的責任感、高超的公訴水平,充分發揮公訴部門在審判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
D920.4
:A
:1671-864X(2015)10-0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