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保勇 張雷
(河南省長葛市人民檢察院,河南 許昌 461500)
淺析社區矯正制度中的檢察監督
閆保勇 張雷
(河南省長葛市人民檢察院,河南 許昌 461500)
本文從社區矯正的概念出發,分析檢察機關在社區矯正中的監督地位,探討檢察監督在社區矯正中的運行缺陷,并就改進建議提出幾點個人看法。
社區矯正制度;檢察監督;改進建議
在世界刑事法律注重保障人權的新形勢下,刑罰執行不斷趨向于輕刑化、文明化、社會化和非監禁化。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充分體現了我國對犯罪分子“教育、感化、挽救”和“懲罰與改造相結合、教育和勞動相結合”的方針,也是順應國際社會行刑社會化的潮流,更體現了刑事法律的保障人權原則。將社區矯正制度寫入《刑法修正案(八)》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與此同時,社區矯正法律監督也成為了檢察機關的一項重要職能。
社區矯正是一種相對于監禁矯正的行刑方式。我國的社區矯正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并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社區矯正主要是由司法行政機關依法負責指導管理、組織實施,法院對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裁決,檢察院對社區矯正各執法環節實行依法監督,公安機關對違反法律法規的社區矯正人員及時依法處理。進而,通過社區矯正進行社會化教育,使罪行較輕、主觀惡性較小、社會危害性不大的罪犯(即為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適應并順利回歸社會。同時,增強社區公民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達到預防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目的。
針對社區矯正我國采取“先實踐后立法”的方針,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正式法律對社區矯正進行具體的、確定的規范,檢察機關是否有權參與及行使何種權能,缺少立法定位。但是檢察機關監督社區矯正的執行是符合憲法精神和順應國際潮流的。
《憲法》明確規定,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作為檢察機關業務職能機構之一的監所檢察部門,其主要的工作任務便是依法對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實行監督,查辦監管人員職務犯罪案件,懲治在押人員犯罪活動,維護監管場所的穩定,保護被監管人員合法權益,保障國家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其工作重點是刑罰執行監督和監管活動監督,查辦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中的職務犯罪案件,也是刑事訴訟監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監所檢察部門職能廣泛,在我國實行社區矯正之前,檢察機關對刑法執行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監督權能,是對管制、緩刑、暫予監外執行、假釋和剝奪政治權利等五種非監禁性刑罰的執行實施監督,即監外執行檢察。現在我國實行社區矯正制度后,監督工作更應該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檢察監督的立法不健全,缺乏明確具體的檢察權。我國現行有關檢察機參與社區矯正監督的法律法規大多都是宏觀的原則性規定,沒有具體的可操作性程序規定。缺乏一部統一的社區矯正法典,導致社區矯正很難融入刑事、行政等各個部門法中,導致司法過程中主體不明,各個部門相互推諉,執法不到位。這樣以來,檢察機關在監督過程中有哪些應盡義務和監督權,通過何種途徑對何對象行使權力以及矯正對象如何行使權利救濟也都缺乏明確規定。檢察機關在一些社區矯正檢察監督過程中面臨無法可依,無據可循的局面,難免會出現一些消極等待,制約著檢察監督的效果。
第二,事后監督,措施乏力,手段單一,監督缺乏剛性。目前我國的對社區矯正的檢察監督多采取事后監督,對社區矯正前的監督不管不問,使得社區矯正監督難以依點進行。同時,這方面的監督財政投入少,監督裝備難以有保障,監督方法為定期或不定期的巡視監督,發現違法違規的大多采用檢察建議、通知書等方式對矯正對象進行單一的批評教育管理。然而這些措施缺乏強制力,使得監督剛性不足,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三,監督職能部門人員不足,缺少與執法、司法等部門的聯動配合。一方面,社區服刑人員在基層人數多,分布廣,而基層監所檢察部門卻是長期人員不足,呈現老齡化,加之工作量的大增,隊伍建設緩慢,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軟件問題,使得監所科負責社區矯正監督工作時力不從心,難以發揮監督的工作職能。另一方面,社區矯正是一項綜合性的管理工作,需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更需要法院、公安機關的參與。但因制度的缺失,基層公檢法部門缺乏相應的參與配合機制,出現了,檢察機關監督其主要作用,其他機關相互推諉,很少參與并將問題推向檢察機關使得其陷入孤軍奮戰的被動局面,不能進一步解決好工作中出現的實際問題。
首先,加強立法,明確社區矯正中的檢察監督權,落實相關部門的職責。一是,從立法層面,明確檢察機關在社區矯正中的義務,細分檢察監督權的內容,合理設定合理的、可行的檢察監督執行方式。為開展社區矯正監督工作提供明確、具體、系統的法律保障。二是,從國家層面,加快社區矯正的立法步伐,形成以刑事部門法為基礎,行政部門法為補充,《社區矯正法》為核心的社區矯正法律體系。明確公安、法院、檢察院、監獄機關以及司法行政機關的職能、權限和問責制度,進而,建立工作對接機制,加強部門間的合作,完善社區矯正各個環節的檢察監督,確保監督信息全面具體,避免工作上的推諉扯皮,使得社區矯正工作高效、順利、健康的開展。
其次,加強監所科的隊伍建設,增強社區矯正監督力量,提高隊伍素質,增強執法力度。一方面,科學設計監所監察部門的機構和人員編制,加大資金投入建設相關硬件措施,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協調溝通,充分利用好現有資源,減小執法阻力。另一方面,加強監督隊伍的新增業務培訓,提高隊伍的專業性、科學性和知識性,以適應新的工作內容,實現全方位、多角度的科學執法。
最后,完善執法人員的問責制度,保障社區矯正的監督效果。依法處罰因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等不履行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對觸犯刑法的職務犯罪行為,要立案偵查,堅決打擊。防止被矯正對象脫離監控、重新犯罪。增強工作人員的責任心,整肅隊伍,為監督注入強制力,從而提高社區矯正效果,使得矯正對象早日奉公守法。
D920.4
:A
:1671-864X(2015)10-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