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蕓
(平頂山市第二高級中學,河南 平頂山 467092)
對高中語文深度閱讀的探討與研究
李蕓
(平頂山市第二高級中學,河南 平頂山 467092)
語文閱讀中的深度閱讀方式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從文章的表層內容深入到文本的精神內涵,從而獲得較為深度的情感體驗,吸收豐富的知識和學問。本文在對高中語文深度閱讀的研究中發現,只有進行深度閱讀才可以算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方式。
高中;語文;深度閱讀
在教學改革漸漸深入的浪潮下,語文作為我國教育制度下的基礎學科,在高中教學中所占的地位也是日漸升高。引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話,高中語文課程在總體教學目標上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使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和審美能力都有所提升,給終身學習和個性發展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目前,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比如有些教師對深度閱讀的閱讀方式的不理解,教師對高中閱讀不夠重視,教師對學生的活動關注的少等等。
所謂深度閱讀,指的是透過文章的表層內容,去與文章思想進行交流,感受文章中流露出來的深刻內涵,在深度上對作品的精神內涵及其藝術特色進行探究。在通常看來,閱讀表示的是一種過程,一種通過書面材料不斷獲得信息的過程,并且有時不僅僅是讀者單獨對文本進行的動作,而是一種主動與文本進行相互交流的過程。讀者基于自身的知識圖譜,把知識源匯集于一處,便可在同一文本內容中發現全新的思想境界。實際上,我們所提出的深度閱讀,與簡單輕松的淺顯性的閱讀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淺顯閱讀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而深度閱讀要求學生通過閱讀不但要提高自身的知識覆蓋面,而且還要能對多方面的知識信息進行整合,以擴展知識應用的深度,強化知識點之間的緊密聯系,拓展學生思維高度,實現學生的個性思維,幫助學生自我構建形象而又立體的思維空間。
(一)國民閱讀量。
我國國民閱讀的情況是不容樂觀的,但是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在前不久公布了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的是最近三年來,國民的紙質圖書以及電子書閱讀量都有上升趨勢。雖然我國國民的閱讀量確實正在不斷提高,但是如果將我國國民與其他國家國民的人均閱讀量進行比較,那就遠遠不如了。
我國人均閱讀電子書的閱讀量呈現巨幅上漲,這說明國民對手機閱讀、互聯網閱讀和網絡小說等十分偏愛,這種現象比較容易造成淺顯閱讀,是不利于深度閱讀的發展的。
(二)高中生閱讀現狀。
了解了我國國民的閱讀現狀之后,再把研究范圍縮小到高中生,可知高中生閱讀現狀也同樣并不是很好。這也主要是因為高中生學習節奏較快,以及學生學習任務過于繁重,很難有時間去進行大量的閱讀,即使有機會去閱讀也很難做到深入。另外在高考這座難以翻越的山峰面前,學生的閱讀視野被極大地束縛了在教輔中,而所謂的中學生必讀名著等其他課外讀物顯然也無法滿足深度閱讀的全部需要。
(三)深度閱讀開展的必要性。
現代社會在選用人才的時候,對人才的各種屬性如人文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包括全國各地的高考制度改革,其中各大城市都對語文的知識考核提起了高度重視,比如北京市計劃將高考語文滿分上調30分。這些都是在向我國高中語文教育傳達出一個信息:必須要讓學生有自己的個性語文思想,并且要著重考察學生知識廣度和思維深度。因此,不管出于人才培養的考慮,抑或是影響人的終身發展,高中教育皆應牢牢抓好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之工作,而深度閱讀的實踐開展也就正是解決此類問題的不錯選擇。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是普遍都重視閱讀的,然而,要引導學生真正做到深度閱讀,絕非一蹴而就,還是需要學校按照新課程的標準,放眼學生的未來。課堂作為教育學生的主要陣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到來,已經逐漸向更開放、靈活和多樣化發展。但如果在課堂上僅僅是強調深度閱讀的重要性而不加以實踐的話,那么深度閱讀的開展就會滯留不前,這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以及學生自主進行深度閱讀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為了更好地遵循教學及學生成長規律,在深度閱讀的實踐中我們展開了一定的探索。
(一)對于高中語文教材調整的思考。
當下,高中語文可供使用的學習資源還不算特別豐富,并且學生的認知水平往往會受到限制,而造成這個影響主要是因為高中語文教學不應該只局限于教材部分,而教材內容也是需要做出一定調整的。因此,我們有必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高中語文教材進行合理的刪減或增補,同時也可以對教材進行更深度的再開發。所以,學校可以根據深入淺出的教學原則,把原有的文本內容總結之后構造出全新的具有典型思想并且符合知識生成規律和學生學習規律的教學單元。本文認為,只有符合科學發展規律的教材,才能真正適合學生的個性發展,而這也正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深度閱讀的一個關鍵性前提。
(二)對于高中語文課程類型的探究。
深度閱讀的立足點在于學生對閱讀和人生的認知,因此語言文字本身對于學生閱讀不僅僅是片面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其中背后的思想性內容。而高中語文教學的立足點則是課程教學,其中課程類型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應該多給予學生閱讀的機會,把學校的閱覽室或讀報室作為學生上閱讀課的場所對學生專門開放。而比閱讀課更重要的還是平時的語文課,教師可在平時的課前一段時間之內,指導學生進行定向深度閱讀的訓練,并且做出評價。
(三)對于高中語文與校園文化關系的討論。
校園文化活動不僅可以作為學生展示深度閱讀成果的重要載體,還可以成為學生鍛煉自我、增強個性發展的試練場。在開展活動時,應該堅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閱讀貫穿于日常校園生活。另外還要加強閱讀活動課程建設,舉行讀書交流會,還可由學生自行組織,并且形式盡量多樣化。或者根據各自對閱讀的興趣取向和經典程度來劃分活動場次,還有以年級為單位開展讀書隨筆的展示等活動。
總而言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感知文本的內容是容易的,難就難在如何擁有深度。高中語文教學要引領學生開展深度閱讀,教師就必須以身作則,預先做好深度備課,并且在實踐中進行各種不同的新嘗試。
[1]浦培根.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探析[J].江蘇教育.中學教學,2015(06).
[2]蔡潤圃,張建梅.高中語文深度閱讀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科學,2015(04).
G633.33
:A
:1671-864X(2015)10-0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