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水利類專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思考1
蔣伯杰 晏成明 楊栗晶
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635
[摘要]職業技術人才的低素質和短缺是制約發展現代水利,實現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的轉變的重大瓶頸,同時,偏重傳授理論知識的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偏低。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校企合作的推進,使得高職院校人才質量評價從學校單方面評價增加到學校和企業共同評價,評價形式也從靜態結果評價轉變為過程和結果并重的動態評價,為推進教學改革和學生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隨著生態水利和現代水利等先進理念的提出,古老的水利行業急需創新。為了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求,越來越需要一批專業知識扎實、技術過硬,具備集生產、技術、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技能型高級實用水利人才。從市場的角度觀察,職業技術人才的低素質和短缺是制約發展現代水利,實現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的轉變的重大瓶頸;從基層水利工作崗位反饋的用人經驗看,偏重傳授理論知識的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動手能力、實際解決問題能力偏低。在這種背景下,怎樣培養一批適銷對路的“外適型”專業技術人才,進行面向市場需求的水利專業教學體系的改革日益成為水利高校教學改革進程中不可回避的歷史抉擇。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符合市場需求,能推動教學建設與改革,搭建了學校與企業合作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橋梁,能夠引導學校面向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健全人才培養制度,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近年來,業內學者借鑒國外先進職業教育理念,順應國家產學研合作的潮流,加強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例如,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的何毅總結了該校國家級示范高職重點專業-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建設的成功經驗,強調了高職專業設置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必要性;他通過分享《水工概論與職業情景認知》課程集教學、生產、科研于一體的教學電廠實操教學經驗,強調了注重實際動手能力、專業興趣等的培養在教學改革中的重要性。
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的王啟亮等則注重“工學結合”的原則。在人才培養機制上注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在專業建設上特別重視與企業的合作,不斷加強企業實訓經驗,真正秉持“工學結合”真髓,在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上搶占了先機。
劉進寶等遵循“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不僅注重人才培養要面向企業需求,還強調人才培養要以能力為本位。在專業課程設置上添加適應職業變化能力的課程,如水環境生態學等,充分體現了教學改革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可操作性。
除強調高職培養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外,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張萌還提出高職教育改革要注重強化當今高職專業教育的基礎能力,構建高職學生上升空間通道與接口。打通職業教育上升空間,為高職專業人才打造更長遠輝煌的職業人生。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教育專家已經意識到面向企業需求培養人才是時代需求,也開展了一些高職院校產學研合作項目。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相對國外先進職業教育體系而言,我國的產學研合作效率偏低,還存在教育體系不夠完善,教學質量評價單一等諸多問題。目前的高職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其專業屬性還不明顯,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依然在高職人才培養方式中占據很大比例。未來的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改革需要更加體現實際需要,注重實際能力、適應能力的培養,才能提高高職教育對勞動力市場靈活多變的適應程度,增強高職教育的競爭力。
目前高職類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主要有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兩種類型。外部評價為主導的高職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包括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國家及省級精品課程評審、高職高專示范性特色專業評審等。內部評價為主導的高職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有聽課制度、教學督導制度、教學檢查制度、學生評教制度等。面向企業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高職教育發展較晚,其教學質量評價為一個新領域。針對當前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現狀,胡玉琳分析總結出3個問題:一是評價體系尚未系統化;二是教學管理運行機制不完善,質量監控不到位;三是評價質量標準不明確、不健全。王曉江等人提出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是權威性、科學性和簡易性,建立起院系兩級教學質量評價機構,通過集中評價和日常評價相結合、常設機構和相關部門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校外評價和校內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辦法開展教學質量評價。邱川弘、陳周欽等人對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邱川弘認為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應圍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是三大評價要素來展開。陳周欽等人嘗試建構起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從評價主客體、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原則、評價標準以及評價結果的計算方法等方面進行探討。
盡管隨著產學研合作經驗積累、合作層次深入、合作時間長,校企雙方在教學質量評價上積累了一定經驗。但是從目前的研究現狀看,面向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研究非常少,已有的評價體系與高等教育區別不大,不能體現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且評價多倚重量化結果,不注重過程評價,執行評價手段和方法少,理論層面上的研究幾乎為零。建立具有針對性面向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迫在眉睫。
隨著校企合作的合作領域擴展、合作層次深入、合作時間長,校企雙方在教學質量評價上開展進一步合作,將教學質量評價工作融入到校企合作辦學的全過程,集合學校、企業、學生多方意見,構建以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為目標,學校、企業、學生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1、改進質量評價體系
高職水利類專業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不僅僅是單一方面的評價,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應該包括專業定位、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教學計劃、實驗實訓條件、招生就業、教學態度、學生能力提升等方面。根據行業企業的實際情況確定專業定位,與企業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教師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教學態度,結合完善的實驗實訓條件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注重對評價結果反饋及利用。一方面公開網上評價系統,使教學質量評價結果能夠及時查閱;建立學生教學質量反饋信息網,暢通學生信息反饋渠道。另一方面利用反饋結果,對專業培養標準、及教改方案、教學質量標準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樣,不斷完善和改進,實現高職教育人才評價體系的動態發展。
2、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改革學生學業考核方式,將考核重點轉向學習過程而不是單一的終結性考核,調整知識和技能考核的權重,側重技能的掌握程度,企業參與學生成績評定,鼓勵以實習報告,工作總結的形式進行考核。同時開發教學質量動態網絡評價和診斷預警系統,使評價主體學生、教師、企業專家都參與網上評價,實現多層次、即時動態評價。
3、學校與企業評價相結合
企業參與到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的方式主要包括學生實習實訓考核評價、學生證書合作培養、學生頂崗實習考核評價、畢業生跟蹤調查,同時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委員會,協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并進行課程開發,也逐漸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工程師進駐學校授課指導,直接參與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評價方式標準逐步采用工作能力評判的標準,學校與企業評價相結合更全面地考察教學效果。
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了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改革大潮。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校企合作工作的推進,使得高職院校人才質量評價從學校單方面評價增加到學校和企業共同評價,評價形式也從靜態結果評價轉變為過程和結果并重的動態評價,為推進教學改革和學生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何毅,張立恒.國家示范高職重點專業土石壩及其施工課程設計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4:113-114.
[2]張茹,王啟亮.分層多元化的高職實踐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踐[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19-21.
[3]晏成明.高職院校水利類特色專業建設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7:246-247.
[4]劉進寶,鄭貞寶,曹欣榮.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職水工專業課程整合研究[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55-59.
蔣伯杰,男,廣西龍州人,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水利工程及水資源。
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校企合作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基金項目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