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霞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周莊學校,河北 保定 072450)
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的爭議焦點與反思
宋英霞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周莊學校,河北 保定 072450)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工作的不斷提升和發展,英語教育已經在小學階段普遍展開,并在摸索中不斷前進和完善。但由于教育理論、師資力量、教學模式等方面的影響,近年來小學英語教學工作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質量水平。其中一些問題存在較大的爭議,在如何改良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性。本文結合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爭議點進行研究,并結合現狀進行反思,提出合理化的改革建議。
小學英語;教學理念;存在爭議;問題反思
(一)課堂形式的爭議。在傳統的英語課堂學習中,英語教師是主要角色,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向學生灌輸英語知識。這種典型的應試教育模式廣泛地被詬病,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改變課堂形式,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被明確地要求。
小學英語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習英語。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小學英語教師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來不斷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并實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但是,在新舊兩種課堂形式轉變的過程中,學生或表現出很大的不適應性,對英語教師的課堂引導很少做出反應,甚至還導致課堂氣氛的尷尬境地。這與小學階段的學生英語知識過少、理論不系統有很大關系,如果僅僅在意課堂形式的表象,就會造成英語知識的融入缺陷,這對于孩子整個理論系統的學習是有害無利的。此外,一些教育學家認為,做游戲、活動或者表演的中可以促使學生快速掌握英語知識,但這種理論并非完全行得通,尤其是針對小學階段心智沒有完全成熟的孩子來說,理解可能會有所偏差。
(二)教學方法的爭議。小學英語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一對多”的教學方式和考評方式,而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提倡分層教育和有效教育,強調所有的學生都要實現進步;但在現實操作中,這一點也很難保障,教師如果無法把握知識的難度層次,必然會忽略一部分學生的掌握考核。同時,過分強調“每個學生”的進步,會造成課程內容無法正常的速度進展。
事實上,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一種很普遍的現象,教師更偏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和自己的課堂配合。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的潛意識中已經選擇了能夠回答出答案的學生;答案正確之后才可以繼續開展下一步的課程講解,從而形成課程的連續性。但是這樣一來,使一部分學生喪失了練習的機會,同時也喪失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在潛意識中,很多教師會認為有些學生可能本身也就不愛發言,一旦提問又回答不上來,不僅學生會覺得尷尬,還會浪費時間,對于教師課堂教授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這樣長期的發展下去,在孩子的學習中會孕育出嚴重兩極分化的后果,而且極易將這種結果延續到以后的學習中。因此,如何把握教學方法,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爭論焦點。
(三)教學模式的爭議。英語是一種語言,理論上來說對環境的要求十分嚴格,人們普遍認為在英語環境中自然而然的可以提高英語成績。同樣,還有另外一種思路,英語學習的成績是在本土環境下形成的,必須適應中國的教育方式。究竟應該側重英語環境還是本土環境,也構成了人們爭議的焦點。
在全英式的教學模式下,要求教師盡量全部用英文授課。這對于現在本來就并不龐大的小學英語教師群體來說無疑是很艱巨的任務,相比之下更受歡迎的是由外教直接授課。從教材選擇、教室布置到活動安排都按照英美國家比較盛行的教學模式來設計,教學內容中涉及大量英美文化的灌輸和趨從性誘導。但同時要考慮,全部用英語教科,小學階段的學生是否能夠接受,畢竟在大部分情況下,學生還是生活在漢語環境中。
在本土化的教學模式下,幾乎全部依賴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提高答題成果為教學標準,學生對口語、寫作、閱讀等幾乎不做任何的參與。教學氛圍脫離了正常交際的實際需求而營造出非真實的、非自然的語言學習環境,課堂用語中漢語的使用頻率明顯超出英語的使用頻率,甚至在英文表達中夾雜了生硬的漢語口頭禪和表達式而制造出所謂的“漢語式英文”。
(一)教師要正確處理好教學中興趣和能力的關系。小學英語的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通過做游戲、表演和互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要把握好“度”。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的使用了錯誤的方法,反而會疏忽對最基本知識的學習和領悟。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能夠把握好尺度,既能夠讓學生對于英語的興趣不減弱,又要能夠讓學生真正的學習到應該學習的知識和技能。
(二)新的教育方式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針對這一要求,不是照顧到每個學生,而是從英語教學的難易度入手,并結合多個方面展開。課堂教學知識一方面,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或課后作業進行彌補,并保持一個求同存異的思想,教師要堅持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避免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
(三)要取長補短,綜合利用本土和英語環境的優勢。從目前少兒英語教學發展情況來看,教學模式全英化的比重顯然超過了教學模式的本土化。營造越來越真實自然的語言學習環境成為小學英語教學實踐者的普遍共識,但要考慮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因為母語是漢語,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消耗在漢語環境中的。同時,語言是相同的,只有在母語的基礎上才能學好其他的語言。
總之,英語作為一種國際流行的語言,是實現溝通的重要工具,應該從適應性角度出發,促成英語學習的重要觀念。而對于語言學習的特點來說,小學階段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合理地制定英語學習策略、改善英語教學環境、構建英語教育框架,不僅對我國教育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推動作用,同時也是實現中國人才國際化、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1]范宏雅.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的爭議焦點與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07,07:65-69.
[2]畢勝.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與思考[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1,05:72-76.
[3]張連仲.小學英語教學——問題與趨勢[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5,03:3-10.
G623.31
A
1671-864X(2015)12-00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