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娟
(荊州教育學院,湖北 荊州 434000)
淺談圖書館舊書的管理存在的問題
馬娟
(荊州教育學院,湖北 荊州 434000)
高校圖書館館藏中舊書占了很大的一個比例,要充分地開發利用,使之物盡其用,就得更新觀念,改進措施,走出對舊書的認識、管理、利用的諸多誤區。
舊書;管理;利用;誤區
近年來,我國舊書市場異常火爆,文革時期的一張傳單、一本小冊子就賣十幾元甚至幾十元錢,而且大有上升勢頭。據說這些圖書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圖書館的剔舊圖書。如前些年云南農業大學圖書館剔舊出來的大約四五噸舊書,其中七八成是淘書人眼饞的精品。探究書刊流失的原因,社會上很多人往往把責任歸究于圖書館人的素質不高。這是因為大家對舊書的管理與利用,有著諸多認識上的誤區。
許多人對舊書不屑一顧,認為舊書的版本是陳舊的,內容是過時的,外形是破損的,既 沒有收藏價值又沒有利用價值。本人在舊書庫工作,親身經歷告訴我,對舊書不該帶有任何偏見。有些舊書確實因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內容觀點上已經失效,失去現實意義和參考使用價值。就舊書的老化而言,可分為內容上的老化和物質上的老化。屬于物質上老化的只是表面陳舊破損,并不影響其本身的知識價值。“酒是陳釀好,書是舊籍珍”,即以陳釀比舊書,言之舊書有佳趣,耐品讀,與品飲陳釀美酒在感受體味上有相類相通之處。這其中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是書的版本,即出版時間愈古愈舊的書籍,流傳越來越少,愈稀缺珍貴。這在收藏界意義尤其突出,藏書家收藏書籍所講究看重的就在于版本。第二層意思是說,書愈舊年代愈久,經歷史的淘洗檢驗能流傳下來,足見其思想性、藝術性、科學性、社會進步性的可貴和進步。一般說來,好的東西才得以經久流傳,那些很舊很舊的書,往往價值越豐富,可以說是淘盡黃沙始到金。
如今衡量一個圖書館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看其藏書的數量和質量。作為圖書館,需要收藏盡可能多的文獻,以滿足讀者對文獻的需求。但是任何一個圖書館的館舍和收藏條件都是有限的,這是藏書剔舊的根本原因,但在剔舊過程中卻沒有一個標準可依,下架后的舊書往往是隨便找個地方隨意堆放,由于條件差,堆放一段時間后變質朽壞,最后就被當成廢紙處理。數年前北京一個著名的圖書館曾經把眾多的民國書刊一次性處理掉,引得上百位舊書攤販趨之若鶩。這是因為民國書刊中,不乏有重要文獻價值的新善本,有市場價已達上千元甚至數千元一本的新文學毛邊本之類絕版珍貴文獻。據2002年12月9目的《南方周末》報道:巴金研究者、人民日報社編輯李輝致電巴金的女兒李小林,稱其在京城某舊書攤發現并買下了6本印有“巴金贈書”字樣的英文版《THEDIAL》(《日晷》)雜志,其中一本內頁有巴金的毛筆簽名,攤主稱是“國家圖書館外文期刊部處理過期期刊時得到的”。
藏書樓之所以被視為傳統圖書館的象征,是因為其對書籍的管理方式是以保存為中心,一切業務活動都是圍繞著保存展開。雖然藏書樓已轉化為圖書館,但在嚴格意義上,這種以藏為主的傳統觀念仍無時無刻不在滲透在今天的圖書館管理中。最典型的就是像古代歐洲把圖書用鏈子鎖起來的做法一樣,把許多書籍完好無損地鎖在書柜或保存庫里,為了使珍貴書籍減少丟失、破損的風險,大多數圖書館通行的方法就是將其秘不見人,或者是根據身份界 定借閱的讀者,嚴格的借閱制度使很大一部分讀者望而卻步。如何平衡保護文獻和利用文獻之間的關系,是圖書館管理文獻所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要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主要是思路問題,文獻只有被利用,其知識價值才能實現。因此,向社會和公眾開放珍貴的書籍文獻,為公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文獻服務,加強珍貴書籍文獻的整理與提供服務。
(一)加強保護意識。
保護意識首先要從館領導培養。圖書的處理權在館領導手里,如果領導不加以重視,不懂藏書的價值,只從眼前的蠅頭小利著眼,剔舊圖書就難逃劫運。只有領導的意識提高了,各項管理工作才能很好地開展,工作才能做實、 做細。其次是加強管理人員愛書、懂書等業務素質教育,通過宣傳提高管理人員圖書保護意識。通過加強業務培訓、聘請專家講學、派專人進修、增長見識、掌握古舊圖書的基礎知識和修補技能,熟悉社會上舊書市場行情,了解剔舊圖書的收藏保存價值,使管理人員真正認識到本崗工作的重要性。
(二)建立剔舊圖書專藏庫。
改善收藏條件是保護剔舊圖書的有效保證,有條件的館一定要建立剔舊書專藏庫,可以實行密集收藏,進行排架管理,既方便對借閱書庫的補充,又可作為備用庫開放借閱。沒有條件的館,打捆后也要綏善管理,把它放置通風、干燥的地方,做好防塵、防蛀等保護措施,并定期對其進行倒垛。 剔舊圖書已有了一定的使用時間,對環境要求更高,如果保管不善更容易變質破損。最好是要把剔舊下來的圖書歸屬到一個比效合適的業務部門,設專人管理,定期檢查。
(三)建立規章制度。
建立一套對剔舊圖書長期保管的規章制度十分必要,通過規章制度來規范剔舊圖書的管理及處理工作,確保管理工作規范有序。現在各館在剔舊時都事先擬定剔舊方針、剔舊原則、剔舊方案,但是不注重剔舊圖書的管理和保護,建立規章制度就是要把剔舊圖書的管理也納入到正常工作中來,形成長效機制。這樣,在領導更換后,一樣保障剔舊管理工作正常運作。
(四)做好剔舊圖書開發與利用。
圖書館是為用戶提供文獻信息的教育服務機構。圖書館文獻的收藏最終目的是為了利用。做好剔舊圖書的保管就是為了有效的利用,這才是管理好剔舊圖書的目的所在。剔舊下來的圖書,首先要查遺補缺,對本館的基藏庫進行檢索,現在部分市級館和高校館為了充分發揮“藏以致用” 的藏書理念,在購進新書時,已不再提出一冊放到基藏庫保存,而是先全部放到借閱部門流通,所以有些版本基藏庫是沒有的,凡是基藏庫中沒有的剔舊書要優先及時補進。其次要做好剔舊圖書登記注冊,對具有資料價值、學術價值、版本價值、投資價值的書要加以注明,這樣有助于對剔舊圖書的保存,也利于日后調換、贈送、處理。近年來,舊書市場的火爆現象,給我們圖書館界敲響了警鐘,我們再不能置若罔聞、視而不見,大家應該以此為戒,保護好我們身邊的這些寶貴財富,不讓其從我們這一代手中流失。
[1]吳建中.21世紀圖書館新論.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1998.
[2]侯俊華.舊書如陳釀.審計月刊,2005,(7):54.
[3]盧芳,劉娟.圖書館:古籍收藏和保護的重鎮.圖書館與閱讀,2008,(9):25—27.
G251
:A
1671-864X(2015)10-0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