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鵬
(海南大學,海南 海口 570228)
計算機輔助翻譯的技術研究
汪鵬
(海南大學,海南 海口 570228)
結合傳統的翻譯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闡述了計算機輔助翻譯的理論基礎和基本原理,分析了目前流行的計算機輔助翻譯軟件的優勢和不足之處。根據具體的翻譯實踐經驗,提出了提出只有將機器翻譯與人工翻譯相結合才能譯出好的作品。
機器翻譯;計算機輔助翻譯;人工翻譯
奈達的翻譯理論是一種受到廣泛接收和普遍應用的翻譯理論,它強調不同語言之間的可譯性和翻譯信息論:不同語言符號之間存在可轉換性——可譯性;兩種語言只是在形式上有所不同,而在意義上相通;只是需通過翻譯改變源文內容的表達形式而已;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可以找到彼此對等的表達詞語來進行交際。
奈達的翻譯理論與計算機輔助翻譯實踐活動有很多共通之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翻譯過程中的有些活動,可以由計算機替代人來完成,比如專業詞匯的記憶、術語的轉化等,計算機完成這類工作的效率更高,這正是計算機輔助翻譯的理論基礎。
計算機輔助翻譯是以翻譯記憶(TM)技術為核心建立的翻譯解決方案,簡 稱CAT(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類似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術。計算機輔助翻譯是譯者運用計算機程序部分參與翻譯過程的一種翻譯策略,它的基礎是系統存儲的詞庫和語料庫。計算機輔助翻譯的工作原理是:系統根據自己的判斷,將句子劃分為單獨的句子單元,如詞和詞組,并根據系統自帶的詞庫、用戶建立的詞庫或者系統記憶的詞庫,給出句子單元的翻譯建議;同時,系統自動搜索翻譯記憶庫中相同或相似的現有翻譯資源(如句子、段落等),顯示出參考譯文。譯者可以首先調整系統對句子單元的劃分(如有必要),然后根據系統給出的句子單元翻譯建議,重組句子單元,完成信息重組;也可以根據系統顯示的參考譯文,重組句子單元,或者修改或直接采用參考譯文。
計算機的最大優勢在于信息的存儲和檢索。采用計算機輔助翻譯,可以導入大量的專業詞匯,減少翻譯過程中譯者查詞典檢索的手工勞動;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具有自動記憶和搜索機制,可以自動存儲用戶翻譯 的內容。當用戶翻譯某個句子時,系統自動搜索用戶已經翻譯過的句子,如果當前翻譯的句子用戶曾經翻譯過,會自動給出以前的翻譯結果;對于相似的句子,也會給出翻譯參考和建議。在網絡集成的翻譯記憶系統中,數據庫儲 存在LAN服務器上,即便團隊成員之間的地理距離十分遙遠,譯者也可以共享數據庫。
譯者的最大優勢在于其邏輯思維能力。翻譯活動是一項綜合活動,涉及到譯者的綜合素質,包括譯者的知識面、雙語修養、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眾多因素。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乃至一篇文章,具體怎么譯,是譯者在上述 眾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經過一系列的分析、歸納、推理等思維活動之后做出的決策。采用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以后,譯者可以將主要精力放在翻譯過程的信息重組階段,充分發揮人的邏輯思維的優勢,保持翻譯過程中信息傳達的完整性和信息重組的徹底性,獲得最佳的翻譯效果。
傳統的翻譯模式下,譯者為了翻譯出好的作品,不得不反復查閱各種詞典和工具書,反復揣摩、修改、構思譯文,再將譯文逐字逐句寫在紙上。這是一項耗時耗力的高強度機械性工作,給譯者在工作中造成很大不便。而計算機輔助翻譯的優勢主要在于它能使分隔性的翻譯活動變得更加快捷和舒暢。筆者認為,計算機的輔助翻譯優勢表現在以下主要幾個方面: (1)能夠提供廣博的詞匯翻譯。因為翻譯系統其實就是一個大容量的詞典,可以省去譯者查詢字典的時間。并且計算機輔助翻譯有能力將專業知識應用到超越語法結構和詞匯項目層面,最終組成語篇;(2)比較先進的計算機可以提供整句翻譯。使用先進的翻譯記憶技術,在數據庫中,自動存入源文句子。使用搜索引擎進行快速分析,在最短時間內迅速在記憶庫中找到與所譯內容相關的信息;(3)能提供所譯內容所需的盡可能多的資料。豐富的資料不但能提高翻譯效率,還能提高譯文的準確性和一致性。相當于在翻 譯過程中給譯員提供了百科全書式的知識。現在已有許多開發的翻譯軟件,包括辭典和詞庫,信息量大,使用起來十分方便,在翻譯領域有著特殊的應用價值。
采用計算機輔助翻譯為翻譯工作提供了更好、更便利、更寬闊的工作環境,但自身還是有些缺點和不足。第一,因為英語句法結構十分復雜,機器很難將復雜的句子翻譯正確,只能翻譯些句型簡單的句子;第二,由于英語 語義有時有點模糊,因此很難讓機器進行自動釋義與組織句子結構;再次,目前市場上,許多計算機輔助翻譯的翻譯軟件的產品推廣力度還不夠大。受一些主觀和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多人對CAT翻譯軟件了解還不夠多;第三, 目前翻譯軟件的開發依然不夠完善。因為現在的翻譯軟件主要是由計算機學者研發的, 而翻譯是人類語言的活動,因此一些功能的設置還不夠健全和完善。
因此,筆者認為,計算機輔助翻譯是一種技術,也是一門藝術。在今后的研發和利用中,需要計算機專家、翻譯專家、語言學家和數學家等的齊心協力。只有靠大家的通力合作,才能制作出更加優秀的翻譯軟件。另外,還應提高翻譯工作者的計算機操作水平,特別是熟練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擴大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儲備,為翻譯 事業多做貢獻。
機器翻譯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我們應當從詞匯學、翻譯學、信息技術學、計算機語言學等多個角度去進行深入研究。從以上研究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機器翻譯還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計算機在翻譯工作中僅僅只是起一種 輔助的作用,我們所能做到的是進一 步的提高輔助程度而不是讓機器來替代人。并且作為一名優秀的譯者,我們應該不斷求知、充實自己,不僅要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成為多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另外還要學會使用各種軟件和高科技技術,保證翻譯任務準確無誤、快速的完成,使我國的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更加健康穩步發展,讓計算機更好地為服務于人類社會。
[1]張薇薇. 計算機輔助翻譯與教學設計探討[J].科技視界.2013(01)
[2]徐彬,郭紅梅,國曉立.21世紀的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J].山東外語教學. 2007(04)
[3]王金銓. 翻譯記憶(TM)——計算機翻譯技術的新發展[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2004(05)
[4]錢多秀.“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教學思考[J].中國翻譯.2009(04)
H319.3
:A
:1671-864X(2015)10-0125-01
汪鵬(1991年-),安徽桐城人,海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口譯研究生,研究方向:英漢口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