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2)
從女性主義視角看《蒙娜麗莎的微笑》
劉艷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2)
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用經典的光影敘事手法,向人們展示了那個年代年輕女性女性主義意識的萌芽與發展。它集中討論了,女性在社會中的社會地位,自我認同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等問題,認為女性應該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去實現屬于自己的人生理想與價值;探討了什么是女性?什么樣的女性才算是優秀的女性?由誰來判定?這三個問題。為女性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女性;女性主義;理想價值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一部為大多數人所熟知的經典的反應女性生存現實的影片。它由英國著名導演邁克·內威爾執導,由一貫以智慧和美麗形象出現在大眾面前的熒幕美女朱莉婭·羅伯茨出演,因此一開始便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同時它也使用了與《死亡詩社》一樣的教育題材,以一所女校為背景展開故事的敘述,因此也被譽為女版的《死亡詩社》。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女性的社會地位在表面看來是有了明顯的提高的,然而在如威斯理般著名的女子大學里,教師們教授學生,仍是一切圍繞將來的好姻緣打轉,他們把女性看成是男性的附屬品,因此并不鼓勵她們主動獲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也不注重培養她們的心理素質,并且嚴厲禁止做與未來婚姻和嫁個好丈夫無利的事。美麗成熟的凱瑟琳(朱莉婭·羅伯茨 飾)大學畢業,懷揣理想和熱情來到該學校擔任藝術史教師時,便因想散播自由和理想的種子而處處碰壁。
《蒙娜麗莎的微笑》并不是第一部反映女性主義的影片,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這類影片就已星星點點的出現,其中著名的《亂世佳人》和《時時刻刻》最具有代表性。前者表達了失去丈夫的女性要獨立自主而不是失去丈夫就失去一切的思想,后者更加明確的探討了女性在家庭和事業兩者之間如何平衡的問題,為女主義在影片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總的來說女性主義的發展是克服了重重障礙最后終于有所發展。
直到這部由茱莉亞·羅伯茨主演的《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出現,它給了女性主義更深刻的詮釋。它探討了什么是女性?怎樣的女性才算是優秀的女性?而由誰來判定?這三個問題。由茱莉亞·羅伯茨出演的大學藝術史老師,她畢業于紐約高等學府,接受過現代自由思想的教育。她美麗、智慧,優秀;她一個人生活,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不拘泥于傳統;她癡迷于藝術,并且對藝術有不同的想法,她對于什么是藝術,怎樣區分藝術的優劣,該由誰來判定藝術等問題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的教學超越了傳統的教學大綱,走出了課堂為女學生們展現了一個新的藝術和人生世界。
影片中的凱瑟琳,具有獨立人格,擁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即把自由的思想傳遞給每一位女性。在她眼中,女性就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男性的附屬品,一生都圍繞著家庭而活。女性應該從家庭中解放出來,尋找自己的理想,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價值,而不是一生碌碌無為把自己的青春年華白白浪費。女性應該從各方面發展自己的品質,而不是只為家庭生活作準備只學一些做飯備茶待客之道。在凱瑟琳眼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實現自己的價值,并不是要拋棄家庭和愛情,而是這兩者的兼得。畢竟一個女性如果離開了家庭而空談自己的理想,這是不對的。雖然在影片的最后她一個人離開了威斯里學校,而沒有收獲到愛情,但在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性等待著她。
凱瑟琳雖生活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但她對于女性發展的思想和對理想與自由的不懈追求已完全證明她是一個現代女性。這說明女性主義正朝著現代的方向發展,并且前途光明。
在《蒙娜麗莎的微笑》中飾演瓊和貝蒂的分別是朱麗婭·斯蒂爾斯和克斯汀·鄧斯特,她們都具有年輕漂亮和深受觀眾喜愛的特質。在影中她們是無話不談的好姐妹,有各自的追求,而她們共同的追求便是嫁個好丈夫,經歷多重的磨難和思考,在影片最后她們卻是完全不同的結局。
瓊是一個來自上流社會,各方面才能都非常優異的年輕女性的代表。她有著優異的成績和深愛自己的男朋友。在凱瑟琳老師還沒來這所學校之前她的各科成績都是A,無疑她是威斯里女子學院教育下的佼佼者,是教師們眼中的好學生。她組織各種社團活動,并且親身參與其中,為自己的將來做精心的準備,與此同時她對法律也展現出了較深的興趣。凱瑟琳老師來了之后,在一次她的考試中,她得了C。對此,瓊非常不解,并且跑去質問凱瑟琳老師。而凱瑟琳老師與她的一段對話,讓她對自己為什么而學習這個問題產生了深深的反思。細心的凱瑟琳發現了存在于瓊心中想去耶魯學習法律的熱情,她悄悄地替瓊拿了申請書。果然不出凱瑟琳所料瓊申請耶魯法學院成功。對于這個消息瓊的好友已經結婚的貝蒂顯示出了驚訝和不解。
貝蒂是學校董事會成員的女兒,從小就受著傳統教育的影響。她的母親就是她的楷模,在她母親的教導下,她學習就是為未來嫁一個好老公做準備。她和瓊是一對親密的朋友,她們相約一起結婚,并且她們未來的老公也是好朋友。在貝蒂眼中凱瑟琳老師的行為是可恥的,是不能接受的。女人的一生就該以男人為綱,學習就是為侍奉丈夫和撫養子女做準備的。
影片前半部分,貝蒂堅決地走著母親為她安排的道路,好好學習,并且如愿以償的嫁給了一個她夢寐以求的男人。但是,就在瓊告訴貝蒂她申請了耶魯法學院的時候,她發現自己的婚姻并不幸福,自己的丈夫并不愛自己。這讓她想起了凱瑟琳老師的話“你們在這里學習難道就是為了未來嫁一個好的老公嗎?”,她毅然地決定和丈夫離婚不顧母親的反對。
在凱瑟琳老師的指引下貝蒂最終踏上了去紐約的求學之路。而瓊那個一開始就想去耶魯學習法律的姑娘,最終卻選擇歸于家庭放棄了學習法律的機會。當然她們都得到了凱瑟琳老師的祝福。
凱瑟琳、瓊和貝蒂都是那個社會那個時代女性的典型,她們有的夢想回歸家庭,有的夢想翱翔世界,有的夢想家庭和理想二者兼得。無論她們在影片中的最終結局如何,她們都是按照自己的心意來走的,她們都在這個社會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影片利用教育題材,以女性的角度,女性的價值觀來審視這個世界,為女性的覺醒和女性主義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影片提醒著全世界的人們去關注這個世界的女性群體,轉變傳統的思想,不再把女性的位置局限于家庭和廚房,為女性的發展創建更加公正的平臺,為女性實現自我價值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本文通過對凱瑟琳,瓊和貝蒂的人物分析,以期對女性的自我實現提供一些可借鑒的范例,為女性的自我審視提供一些啟示。
J905
:A
:1671-864X(2015)10-0164-01
劉艷(1991.3-),女,土家族,湖北利川人,教育碩士;單位:陜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