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喜梅
(河南能源焦作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電冶分公司,河南 焦作 454191)
適應新常態 采取新舉措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國企后勤管理工作
趙喜梅
(河南能源焦作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電冶分公司,河南 焦作 454191)
在新經濟背景下,國企經營環境和市場正在發生變化,國有企業后勤管理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創新改革,適應新市場,才能使后勤管理工作有效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新常態;國企后勤管理工作;改革創新
國企后勤工作既保障企業生產經營秩序的有序運轉,又為企業職工的生產、生活創造條件,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和服務保障員工的平臺,是企業工作全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加之隨著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化,給后勤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必須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建立新型國企后勤管理體制和服務保障體系,進一步提升后勤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企業中心工作的順利推進,促進國企進一步做大做強。
國企后勤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工作,集事務管理和后勤服務保障于一體,它為企業完成生產經營等職能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質和服務保障,直接關系到企業內部運行的順暢程度、企業工作效率的高低。做好新常態下的國企后勤管理工作,對于提升企業整體工作效率和社會外部形象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基礎支撐作用。后勤管理工作在企業管理和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和保障性的重要作用。它的基礎性作用主要表現在后勤管理的對象是以不動產為主,是企業正常生產所需的基本物質條件和基礎。它的保障性作用表現在好的企業后勤工作,能滿足日常生產、生活必需的物質基礎,是企業經營活動的支撐平臺。
凝心聚力作用。后勤工作服務對象是人,是對全體職工的服務。其區別于其他工作的一項重要特征在于,后勤業務項目繁雜,涉及范圍廣,幾乎所有員工的工作、生活等利益與后勤都密切相關。因此,做好企業的后勤管理工作,能夠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更充分地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和諧穩定作用。一方面,后勤管理工作事無巨細,頭緒繁多,既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又有人與物之間的關系。企業運行所需的交通、水、電、暖等物資保障以及全體員工的生活樣樣都要周全考慮,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會影響其他工作的正常開展和員工工作的情緒。另一方面,后勤管理工作是上下左右,縱橫交錯,既要處理好企業內各部門的關系,又要協調好企業與外部的諸多方面的關系。因此,國企后勤工作是保持和諧穩定局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后勤管理水平是國企綜合管理水平具體而直觀的體現。
當前,由于受體制機制、思維習慣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國企后勤管理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管理機制不優。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企后勤管理系統分化為管理職能機構和經營服務實體兩部分,前者作代表企業對后勤工作實行宏觀管理指導和監督,后者按照價值規律和商品交換的原則實行獨立自主的企業化經營。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國企后勤管理工作仍沿襲以往封閉性、福利性和無償性的管理模式,而且很多企業后勤管理部門沒有經營、拓展、投資較大項目的獨立自主權和決策權,后勤管理與當前社會化、專業化、現代化的需要不相適應。
市場化程度較低。后勤部門作為企業的一個部門,其服務經費多由企業補貼或實報實銷,其管理辦法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一般在任務上沒有硬性規定,這就容易造成責、權、利脫節,難以激發調動職工挖掘潛力、降低內耗、提高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益的積極性。特別是一些國企后勤管理部門對經營服務實體部分重建設、輕管理,市場運作意識不強,經營管理增收創效的積極性不高,嚴重制約了國企后勤管理走向市場的步伐,導致了國企后勤管理的經濟效益相對較差,后勤經營服務實體業績不佳。
財務管理目標雙重性矛盾難以協調。后勤社會化條件下,后勤服務機構是獨立市場經濟主體,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必須追求經濟效益,實現利潤最大化;同時,后勤服務機構作為國企的服務部門,必須服從企業改革發展需要,向廣大員工提供優質廉價的產品和服務,追求社會效益。在后勤實際運轉中,有些服務是零利潤,有些服務甚至還是虧本經營,社會效益優先于經濟效益。后勤財務管理上的經濟目標與社會目標的矛盾很難有效協調,后勤內部財務控制面臨“雙重標準”的“兩難選擇”。
科技信息化程度不高。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 國企后勤管理中存在人為因素比重大、隨意性強等特點,一線從業人員素質偏低,年齡結構老化,難以跟上信息化發展的步伐。許多工作都是單純依靠手工方式進行管理,不僅工作量大,耗費了人力、物力、財力,而且很難達到規范化的管理效果,直接影響了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
根據國企后勤工作的特點,做好新常態下的國企后勤管理工作,必須從實際出發,以搞好服務保障為基礎,以科學管理為手段,以提高效益為目的,以積極開放的心態,順應時代潮流,借鑒先進的服務理念,用全新的管理思維和嶄新的管理模式,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推進改革,著力提高后勤管理服務水平。
推進后勤服務社會化。根據業務性質,后勤工作的職能可分為兩部分:一是管理職能,主要包括房產管理、后勤服務經營實體管理等。二是服務保障職能,主要包括單位的水、電、氣管理、生活服務管理等。要在實現后勤管理職能和服務職能分開的基礎上,將后勤服務工作從企業管理工作中分離出來,通過服務外包,將本不屬于自己職能范圍的各類內部服務交給社會專業機構去做,推動后勤服務由供給型、福利型、封閉式的自我服務,逐步轉化為建立在專業分工協作基礎上的商品化、市場化、企業化服務,讓企業能夠專注于核心業務,促進國企持續健康發展。
推進后勤管理規范化。后勤管理的效果依賴于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是管理的核心。后勤管理不是簡單的硬件管理,更需要一整套健全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因此,要搞好后勤管理,必須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后勤管理制度。要堅持以人為本和實事求是的原則,完善各項可操作的管理制度,職責分工要明確,運作要規范化,相關規章制度的出臺一定要基于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工作的開展要事先有計劃,事中有監控,事后有總結,確保各項后勤規章得到遵循。通過后勤管理的規范化,著力形成有法可依、依法治企的良好風尚,確保后勤管理的規范和有序。
推進后勤服務方式市場化。在目前社會還無法完全滿足企業的后勤保障需求,很大一部分的后勤保障工作仍然要企業自行解決的情況下,必須積極轉變后勤服務方式,由封閉式服務向開放式服務轉變,由服務對象僅限于企業內部,轉變為將自己的服務、產品推向市場,對社會開展經營服務。企業支付后勤服務經費應模擬市場交換方式,由原來的撥款方式改為付款方式,根據后勤服務機構承擔的服務項目,簽訂合同,并按照服務合同支付后勤服務費,逐步建立和完善結算制度,形成提供服務收費、接受服務付費的核算關系。后勤服務部門逐漸轉變成面向社會、有償服務、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努力構建全面開放的、充滿競爭和活力的、能夠優質高效地滿足需要的后勤服務體系。
推進后勤資源利用最大化。企業是以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組織,必須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最大限度發揮企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必須以經營企業的思路開展后勤管理,以投入產出比衡量后勤管理的效益。通過創新管理,開拓思維,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在開發、培育、拓展企業服務市場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管理效益,形成后勤獨特的價值。同時,引入項目管理方法,以項目運作的方式,設定合理的管理目標,通過行之有效的項目管理與引導,不斷拓展后勤管理丁作的廣度和深度,推動國企資源使用的良性循環和有效利用。
推進后勤管理信息化。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必須建立以科學技術、網絡技術為基礎的后勤管理信息平臺,改變以前單純依靠手工方式的管理模式,在收費、設備控制、排班機制等崗位上運用計算機輔助物業管理技術,逐步實行智能化管理。要逐步通過建立后勤管理信息系統,幫助管理者將分散、孤立的各類物業信息整合納入到統一網絡物業信息平臺,實現企業動態資源的過程控制,達到高效、及時、規范、有序的效果。同時,利用多種信息化手段加強與職工的溝通,增強職工對后勤服務的了解和認可,從而提高職工的滿意度。
推進后勤隊伍專業化。后勤工作的發展,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提高,都要依靠后勤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才可能完成。后勤工作的成敗關鍵在人。要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加大對從業職工進行專業化系統培訓,加大知識型、創新型管理人才引進力度,提高后勤隊伍的專業水平和服務意識。結合后勤工作的特點,從合理設置崗位、確定崗位職責和考核標準等方面建立健全后勤工作績效考核制度,充分發揮績效工資在后勤工作隊伍建設中的激勵作用,逐步建立一支熱愛后勤工作、會經營管理、有相應的專業技術水平的后勤工作隊伍。
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市場經濟是不斷促進企業后勤管理、推動企業后勤管理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動力。在國企經營環境和市場特征正在孕育或者說已經產生巨大變化的新經濟背景下,國有企業后勤管理唯有超越傳統的觀念,不斷開拓進取,才能適應新市場、新變化,才能為推動國企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新貢獻。
F27
A
1671-864X(2015)12-01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