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斌
環保職業教育怎樣輸出人才
王繼斌
“這么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的人才?”

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誰擁有更多人才,誰就擁有發展的主動權。面對當前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必須有驅動創新的新思維去統籌解決,具有創新型的環保人才是第一資源。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在創新人才培養中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錢學森老先生2005年在病榻上向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進言:“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新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這是個很大的問題?!卞X老還問道:“這么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的人才?”
目前,我國已開設生態環保類相關專業的高校近200所,但環保畢業生的對口就業比例仍然較低,環保人才的素質水平與不斷提高的環保需求相距甚遠。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學生的環保意識不強,缺乏創新觀念及興趣,創新能力較低;另一方面,絕大多數高?,F有的教學方式較為傳統,教材建設落后,跟不上當今的環保發展形勢,教育教學體制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存在很多制約因素。
多年傳統的應試教育培養讓學生們學會了循規蹈矩,也學會了固步自封。事實證明,環境職業教育不改革,專業教學不創新,環保職業教育輸出創新人才、高標準解決各類環境問題也將是一句空話。
近五年來,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積極在創新驅動上重點抓好創新人才的培養,深刻認識到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將環保教育事業提到更高的層面。
第一,重視學生環境素質教育,豐富環保類課程。將提高學生環境素質列入培養計劃,在制定教學計劃、分配課時及教學過程中,都有意識地注重對學生的環境教育。
在開設環境必選課的同時,根據環境專業與非環境專業的不同特點,開設不同深度、不同側重點的環保類選修課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環境專業知識的熱情。例如,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將《環境素質教育綜合課程》作為全院學生包括非環境專業學生的必選課程;另開設《工程概預算》、《清潔生產》、《產品質量管理體系》等課程供環境類專業學生選修,拓展學生在行業領域的專業知識,做到打造好更高層次的“省級環境工程示范專業”。對于非環境類專業,開設的課程以開設能夠激發學生的環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對于非環境類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的課程為主,如《環保影片賞析》課程,該課程選用能夠給同學們帶來強烈震撼的具有深刻意義的環保影片,引發學生對環境問題的深刻認識,進而引導他們思考如何從各自所學技術和制度上去解決和避免環境污染。
第二,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提高環境教育的專業性。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建設對環境人才的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在2010年已通過河北省省級環境監測與污染控制技術教學團隊驗收。學校在開設好相關環境類必修和選修課程之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把環境教育的內容與技能滲透到不同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去,化整為零地讓學生從中獲取環境科學的知識和技能,實現環境教育的目的與目標。
此外,指導教師通過研究,把自身在科研工作中的新發現、新問題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鉆研環境知識的興趣,鍛煉學生探索新知、創新發現的能力。對此,學院專門對教師特別是新進教師開展環境知識培訓,強化培養教師把環境教育融入專業教學的能力。學院還通過組織開展國際交流和研討活動、培訓師資、組織編寫及評介教材、宣傳優秀教學成果和典型經驗等方式,為創新型專業人才培養與建設做好服務工作。
第三,改革教學方法,促進理論教育同實踐的有機結合。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的實踐教學包括課堂實驗、教學實習、實訓和專業生產實習等多種方式。一方面,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老師自覺退居幕后,真正的指導實驗,實現“老師為主,學生為輔”到“學生為主,老師督促”的角色轉變。另一方面,提高實習效果,培養創新型環保人才。學校充分利用實習經費,盡可能的建立校內實習基地,同時,加強與相關企業的聯系,實習基地的選擇采取就近原則及就新原則,使學生了解實際情況的同時接觸新事物,激發其環保創新興趣。

學生實訓
除了環境專業方面的基礎實驗類實踐和實習外,在校企合作方面也加以改進,努力增加學生實踐機會,讓其真正參與到企業的運行與管理中,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院擁有以荷蘭政府亞洲援助項目“中荷水處理示范研究培訓中心”實驗室為龍頭的多個環境教育特色實驗室,擁有中央財政支持的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實訓基地等多個基地,并與五十多家企事業單位共同建設了大量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通過實習實訓基地的培養,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解決環境問題、改善和優化環境質量的技能。在校內實訓基地積極探索按企業的崗位模式設計和布置,實訓期間仿真企業模式運行,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體驗企業的工作環境,培養工作意識。2010年學校建成投入使用國家級“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實訓基地”,不僅能滿足學院內部需要,同時也能承接環保專業培訓、社會培訓、師資培訓等職業技能培訓。在校外大力開展實踐基地建設,先后與秦皇島市監測站、秦皇島開發區環保局監測站等多家環保企事業單位建成校外實踐基地。校內、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從根本上改善了專業教學的條件,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靜動統一、講練兼備的情景式學習環境,營造仿真職業氛圍,使學生有一種親歷實踐的體驗,增強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專業教學的質量。
第四,調整畢業設計與課程設計方案。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環節,但以多年來學生完成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的過程來看,設計的內容與時間等方面存在問題。一般院校畢業設計時間定在最后一學期,從畢業設計的最終結果來看,提交的畢業設計經常流于形式化、表面化,這是因為有些工程時間比較長,短時間內對工程技術進展等無法全面了解,再加上學生面對就業壓力,實際用于畢業設計的時間很少。因此,將畢業設計提前一年或更長時間,把學生也提前分配給專業老師,學生在周末或假期就可以做畢業設計,同時也可以跟隨教師參加一些工程實踐,收獲經驗,可謂一舉兩得。

學生實訓
在內容上,由于環境類專業學生的課程設計比較多,在制定計劃時就要全面考慮,要求每個課程設計設置不同的側重點,做到既保證設計內容相互銜接,又不重復。例如,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時應主要將設計對象定為單體構筑物,適當要求增加一些生物化學反應計算;環境工程設計實踐內容重點應當放在讓學生了解建設污染物處理工廠的整套程序上;而專業設計是通過前面的訓練,將前幾個設計綜合的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用能力和獨立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五,綠色生態校園與綠色社團兩手抓。通過營造舒適優雅的校園環境,在濃郁的環保氛圍下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作為原有省級“園林式單位”稱號的一所院校,學校將利用好新校區建設和專升本的有利時機,結合校園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優美,校園布局規劃合理等優勢,做到綠化層次分明,地面無裸露空地,常綠樹與花灌木相互交融,形成四季常綠,春、夏、秋三季花香不斷的校區美景。此外,學院設置綠色環保專欄,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標語等,開展豐富多彩的環保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文化。
校園中的青年社團組織,對創新人才的培養也非常重要。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擁有“自然之家”、“綠色青年同盟”等30多個綠色社團,從維護校園環境、保護海灘到服務企業、參與城市生態建設,從校內外到省內外都遍布了學生們的綠色足跡。學生社團在植樹節、“世界環境日”、“地球日”、“世界水日”、“世界海洋日”等紀念日開展多種形式的環境宣傳活動,得到多家媒體的相繼報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在校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執法者和管理者,他們在校時了解環境科技知識,形成較強的環境意識,進入社會將為實現我國的環境保護目標和可持續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作為培養人才的環保類高校,應擔負起環境素質教育的重大責任,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創新性的環保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