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23)
大學生跳繩運動的能量消耗研究
□丁玲(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23)
跳繩能夠有效的訓練人體的身體素質,是一項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的運動項目。本文通過測量不同頻率跳繩時的能量消耗,研究跳繩這項體力活動時的能量消耗特點及規律,為女性大學生進行跳繩鍛煉提供科學的指導。
跳繩 女大學生 運動負荷 能量消耗
近年來,大學生運動量嚴重不足,肥胖率居高不下,他們大部分時間處于靜坐狀態,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與體力活動不足,致使能量的攝入與消耗不平衡,引起一些健康問題,缺乏體力活動帶來的危害也顯而易見。眾所周知,女性大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進行運動健身是為了消耗體內的脂肪,達到瘦身效果,繞圈慢跑雖然能夠消耗一定的能量,但枯燥無味且需要持續運動30min以上,在正常情況下,很少有持續慢跑30min以上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可嘗試采用新的運動方式,如采用跳繩運動代替30min的慢跑,但是,如何科學合理的運用跳繩達到健身的效果,成為當前的一個熱門話題。
1.1、研究對象
從南京師范大學跳繩俱樂部中選出24名,年齡20-25歲的女性大學生,她們均具備1分鐘跳繩在150次以上且不斷繩的跳繩基礎,飲食作息規律,近一個月內體重無明顯變化,無服用藥物等影響測試結果的情況,測試時要求受試者身穿運動服裝,測試過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期刊文獻及中國知網、北京萬方數據庫和SpringerLink等電子資源數據庫,查閱并分析了大量國內外有關跳繩、能量消耗研究領域的相關文獻資料,閱讀了相關的書籍,對其進行相關的綜述,為課題的選題、設計及實驗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實驗法。
測定五種頻率跳繩能耗時,將24名受試者進行編號,便于實驗操作。跳繩頻率分別為60、80、100、120、140次/分鐘,以每天6位受試者的數量,進行一種頻率的跳繩測試,每天輪流進行,以保證每位受試者能夠間歇休息一天。受試者佩戴好儀器測試開始時,先安靜狀態下休息 5min,接著進行一種頻率持續雙腳并步跳繩6min,要求受試者集中注意力,聽(根據實驗設計要求已經調節好的)節拍器頻率,每個頻率結束后也休息 5min,使受試者心率能恢復到運動前的安靜狀態時,結束測試,卸除佩戴的儀器,便攜式氣體代謝分析儀每15s采集一次數據。在每次跳繩測試時斷繩4次及以上,則視為無效,此時的中斷次數不計入實驗研究中,休息至安靜狀態下重新測試,若在測試中有身體不適,即刻停止測試。
采用主觀感覺評價形式,在跳繩運動后即刻由實驗者手舉RPE量表,請受試者用手指出當時疲勞感覺對應的數值,由實驗人員記錄下相應的數值。
(3)數理統計法。
通過CosmedK4b27.0forwindows軟件導出測試數據,顯示指標為測試受試者每個速度跳繩時穩定狀態下15s時間間隔的均數。運用EXCEL及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驗證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采用均數和標準差對測量數據的一般情況進行描述。
2.1、不同頻率跳繩的能量消耗及負荷情況
(1)不同頻率跳繩的平均能耗差異。
從表4.1中可以看出,同一種頻率持續跳繩6min,每分鐘的能量消耗不存在差異(P>0.05);在同一時間點上,對不同頻率跳繩的平均能耗進行比較發現,有的頻率組之間的平均能耗存在差異(P<0.05)。Jones,DM;Squires,C;Rodahl,K對19-42歲期間未受過訓練的,不愛運動的女性進行每天五分鐘的跳繩項目進行研究。朱應明在研究跳繩鍛煉時的運動負荷也采用了以120次/min的頻率進行雙腳單跳5分鐘。在對跳繩運動的運動負荷的研究時,需要持續跳繩5min以上,才能獲得穩定的研究數據,因此,本實驗在研究不同頻率跳繩的能量消耗時,每個頻率持續跳繩6min。分析6min內的平均能耗發現,140次/分鐘頻率跳繩的平均能耗最低,100次/分鐘頻率跳繩的平均能耗次之,120次/分鐘頻率跳繩的平均能耗排第三。
其中60次/分鐘頻率的平均運動強度最低,140次/分鐘頻率的平均運動強度最高,100次/分鐘頻率的平均運動強度次之,120次/分鐘的頻率的平均運動強度排第三。根據女性運動時代謝當量劃分的運動強度級別可以發現,五種頻率持續跳繩6min的代謝當量范圍都大于7.5METs,說明這五種跳繩頻率都屬于過重強度的運動強度.
(2)不同頻率跳繩平均心率的差異。
心率是了解循環系統機能的簡單易行指標,通過對受試者的心率進行測定分析,一般心率保持在120次/分鐘為運動量小,140-160次/分鐘運動量中等,170-180次/分鐘運動量較大 (表1)。在運動實踐中常用心率來反映生理負荷量,并用于鍛煉者的自我監督或醫務監督,女性大學生鍛煉的適宜中等強度心率一般控制在120-150次/分鐘之間。

表1 按運動時心率劃分的運動量級別
可以看出,60次/分鐘的頻率跳繩的平均心率最低,140次/分鐘的頻率跳繩的平均心率最高,100次/分鐘的頻率跳繩的平均心率次之,120次/分鐘的頻率跳繩的平均心率排第三。受試者在五種不同的運動頻率中,心率變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規律性。由表4.4按運動時的心率對運動量進行劃分得知,60次/分鐘的跳繩頻率屬于小運動量,80、120次/分鐘的跳繩頻率屬于中等運動量,100、140次/分鐘的跳繩頻率屬于大運動量。
(3)不同頻率跳繩的主觀感覺差異。
主觀體力感覺等級表(RPE)可以用來確定運動的強度,用這種方法,在運動的時候可以個人主觀評價疲勞感覺給出的數字與運動強度相對應。當主觀體力感覺等級表應用正確,整個監控運動強度就非常準確。
從表4.6可以看出,除了100次/分鐘的頻率特殊外,其他四個跳繩頻率隨著頻率的增加,總體上呈現出越來越累的趨勢。受試者主觀感覺在60次/分鐘頻率時感覺最輕松,140次/分鐘頻率時感覺最累。受試者在100次/分鐘的頻率的主觀運動感覺累,受試者反映100次/分鐘的頻率節奏難以掌控,跳繩過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聽節拍器的節奏,及時做出動作調整,而120次/分鐘的頻率跳起來稍微有點累,不需要刻意的去聽節拍器的節奏,只要動作協調一致就行,跳繩過程中輕松自然。
(4)不同頻率跳繩過程中中斷次數的差異。
每次跳繩測試時如果有中斷就會打亂跳繩的節奏,影響數據的真實性,所以在本研究中規定,在每次的跳繩中,若中斷次數4次及以上則視為跳繩失敗,此次的斷繩次數不計入實驗研究中,在休息至安靜狀態下重新測試,以保證實驗數據的真實有效。可以看出,100次/分鐘的頻率平均中斷的總次數都高于其他頻率組。
在60、80、100、120、140次/分鐘這五種頻率的跳繩,60次/分鐘的跳繩頻率屬于小運動量,80、120次/分鐘的跳繩頻率屬于中等運動量,100、140次/分鐘的跳繩頻率屬于大運動量。100次/分鐘雖然相對能量消耗多,但其頻率不易于掌控,學生的心率表現為起伏波動,而120次/分鐘頻率的跳繩能量消耗次之,且主觀感覺稍微有點點累,運動起來上下肢比較協調穩定,中斷繩的次數少,可以認為是女大學生進行有氧健身運動的理想頻率。從健身的角度以及時間場地和健身效果多方面考量,建議女性大學生采用120次/分鐘中等速度的跳繩頻率,作為健身手段健身效果好,頻率適中,跳起來感覺相對較舒適,較其他頻率更為經濟有效。
[1]朱應明.跳繩、踢鍵子、跳皮筋等鍛煉時運動負荷量初探[J].四川體育科學,1999,3.
[2]鄧樹勛,王建,喬德才.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