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彥孫計金張洪流(、.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海南 海口 5700;.山東省鄒城市石墻鎮教辦 山東 鄒城 7500)
魯南山區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研究
□盛 彥1孫計金2張洪流3(1、2.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海南 海口 571100;3.山東省鄒城市石墻鎮教辦 山東 鄒城 273500)
本文通過體質健康調查以及數據比較等方法,發現山東省南部山區教學點學生體質健康總體狀況低于全省一般水平,尤其體重、肺活量等身體形態機能指標明顯偏低,50米跑等速度素質明顯低于全省以及全國水平,女生身體素質表現不如男生。建議從改善生活習慣、營養、體育鍛煉干預等方面促進山區小學生體質增強和達到健康水平。
山區 小學教育 體質 健康促進
以山東省南部2所地處山區和平原的小學校的小學生為研究對象。該研究群體年齡為7-12歲,其中某山區小學87人(男生50人,女生37人),某平原小學774人(男生413人,女生361人)。
主要采用現場測驗法、數理統計等方法。
其中測驗法采取《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版)測試規定測試方法,選取身體發育指標為身高、體重、BMI、肺活量、肺活量體重指數等,選取身體素質指標為50米跑、坐位體前屈、50米×8往返跑。
數據統計用SPSS20.0中文版完成,比較多采用t檢驗法。
3.1、山區小學生身體發育基本狀況
(1)男生身體發育情況。
表1所示,山區50名男生身高均值 139.32CM,體重均值33.51KG,肺活量均值1317.39ML。BMI指數均值為16.97,在體質健康測試標準中屬于較輕體重,肺活量體重指數為35.57,得分也較低。
與最近一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2010年)相比,山區男生身高與全省、全國水平無明顯差異,體重、肺活量、BMI指數、肺活量指數明顯低于山東省農村地區學生平均水平。尤其是肺活量水平同時亦明顯低于全國農村地區學生平均水平。

表1 山東南部山區教學點男生身體形態、機能指標統計及比較情況
(2)女生身體發育情況
表2所示,山區女生平均身高134.54CM,顯著低于全省同齡農村平均水平,與全國差別不大;體重27.23KG,顯著低于全國同齡農村學生平均水平,非常明顯地低于全省農村平均水平;BMI均值為14.88,非常明顯地低于全省農村水平,在體質健康測試標準屬于較輕體重;肺活量均值為1211.11ML,顯著地低于全省水平,肺活量體重指數亦低于全省水平。
3.2、山區小學生身體素質基本狀況
(1)男生身體素質情況。
從表3可以看出,在50米跑、坐位體前屈、50米×8往返跑指標上,山區學生與全省、全國農村地區學生水平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坐位體前屈平均值8.79厘米,遠超過山東農村6.76厘米、全國6.51厘米的平均水平;50米×8往返跑指標上,平均值1.98分鐘,顯著高于全省(2.11分鐘)以及全國水平(2.09分鐘),但50米跑成績(10.96秒)顯著低于全省(10.12秒)以及全國水平(10.21秒)。

表2 山東南部山區小學女生身體形態、機能指標統計及比較情況

表3 山東南部山區小學男生身體素質指標統計及比較情況
(2)女生身體素質情況。
女生與全省、全國水平相比,50米跑成績(11.73秒)同樣顯著地低于全省 (10.48秒)、全國水平 (10.74秒);坐位體前屈水平(9.17厘米)顯著低于全省水平(10.28厘米),與全國水平(9.44厘米)差異不大;50米×8往返跑平均值為2.09分鐘,與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則無顯著性差異。如表4所示。
3.3、山區小學生與平原地區小學生體質的比較研究
(1)男生比較。
為了解山區小學生與平原地區小學男生的體質差異情況,現對山區小學生和平原地區小學生選取四項指標如身高、體重、坐位體前屈、50米×8往返跑進行比較分析。
從表5可以看出,山區小學男生與平原小學男生在身高、體重方面無統計顯著性差異,但在身體素質方面存在一定的顯著性差異。經檢驗,山區小學男生坐位體前屈成績遠低于平原地區小學男生,P=0.000<0.001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在50米×8往返跑上亦具有顯著性差異,山區小學男生遠低于平原地區小學男生,P=0.002<0.001。

表5 山東南部平原地區與山區小學男生體質健康指標比較情況
(2)女生比較
從女生情況來看,表6顯示出,女生在體重、坐位體前屈、50米×8往返跑上具有顯著差異性。其中山區女生在體重上遠低于平原地區小學女生,P=0.009<0.01,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坐位體前屈方面,山區女生亦低于平原地區小學女生,P=0.000<0.001,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在50米×8往返跑上,山區女生亦無優勢,P=0. 000<0.001,明顯低于平原地區小學女生。

表6 山東南部平原地區與山區小學女生體質健康指標比較情況
(1)山東南部山區小學生體重較輕,身體偏瘦,肺活量體重指數較低;
(2)山東南部山區小學生在體重、肺活量、BMI 指數、肺活量指數明顯低于山東農村地區學生平均水平,同時女生身高偏低;
(3)山東南部山區小學生速度素質較低,男生柔韌素質和耐力素質較好,女生整體素質缺乏優勢;
(4)在山區與平原地區小學生體質比較中,山區學生明顯低于平原地區學生,具有顯著差異性。
山區小學生身體發育一定程度上低于同類農村地區兒童,尤其是體重、BMI 偏低,反映其營養狀況較差,同時肺活量水平、肺活量體重指數較低,反映其攜氧能力低,不利于兒童新陳代謝。在身體素質方面,男生比女生身體素質較高,但整體在50 米跑上成績較低,反映小學生肌肉收縮乏力,無氧供能和代謝能力較差。
建議山區學校和家庭教育學生注意合理膳食與營養搭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在體育教學中應加強學生身體素質尤其是力量和速度素質練習,保證學生每天課間鍛煉時間和鍛煉效果的形成。
[1]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10 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孫慶祝,郝文亭,洪峰.體育測量與評價(2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編委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