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桂,李燦東,吳同玉
(1.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福建 福州 350004;2.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證研究基地,福建 福州 350122)
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組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決定的,包括肥胖、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紊亂等成分為特征的癥候群[1]。流行病學調查研究[2-4]顯示,本病不僅發病率高而且危險性大,MS的各個組成成分更是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MS最終導致的心腦血管事件,不僅對患者自身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同時對其家庭生活和日常工作帶來非常沉重的負擔。本試驗前期研究發現,作為心腦血管事件的早期指標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其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痰證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與既往的報道相符[5-6]。所以本試驗觀察通陽化痰散結法治療MS痰證,根據“證素辨證法”,將患者臨床四診資料轉化為證素積分,通過證素積分這一量化的指標進行比較,判斷患者痰證素病理積分改善情況,并且取得一定的臨床效果。
1.1 病例選擇標準
1.1.1 診斷標準
1.1.1.1 MS診斷標準 采用2004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的標準[7](有以下4項中3項或全部者):超重和(或)肥胖,BMI≥25.0 kg/m2;高血糖,FPG≥6.1 mmol/L(110 mg/dL)及(或)2 h FPG≥7.8 mmol/L(140 mg/dL),及(或)已確診為糖尿病并治療者; 高血壓,SBP/DBP≥140/90 mmHg,及(或)已確認為高血壓并治療者;空腹血TG≥1.7 mmol/L(150 mg/dL),空腹血 HDL-C<0.9 mmol/L(35 mg/dL)(男)或<1.0 mmol/L(39 mg/dL)(女)。
1.1.1.2 痰證辨證標準 參照朱文鋒教授主編的《證素辨證學》[8],將患者的四診資料按提示的證素對應的診斷權值分別進行加權求和(含減負值),以確定各證素的總權值,從而對證素做出判斷。具體權值計算法:主訴癥或癥重,按權值×1.5計量;癥中等,按權值×1計量;癥輕,按權值×0.7計量。痰證素診斷標準:痰證素積分≥70分,即說明存在輕度或以上病理變化。痰證診斷標準:以100的通用閾值(即各癥狀對各證素貢獻度之和達到或超過此閾值),選取痰證素積分≥100分。
1.1.2 病例納入標準 ① 符合MS診斷標準,痰證素積分≥100分,年齡為18~65歲間,且知情同意的患者。② 自愿接受本試驗者,能夠定期復查、堅持治療的病例。
1.1.3 病例排除標準 有以下情況者,不納入研究:① 年齡在18歲以下或65歲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及對本藥過敏者。②半年內曾患急性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嚴重創傷或重大手術后患者。③合并肝、腎及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④ 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
1.2 一般資料 病例選自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住院及門診患者共6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57.230±7.551)歲;高血壓病30例,糖尿病22例,脂代謝紊亂29例,肥胖18例;兼夾血瘀9例,兼夾濕2例。治療組中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齡(57.40±6.015)歲;高血壓病30例,糖尿病27例,脂代謝紊亂28例,肥胖17例;兼夾血瘀8例,兼夾濕1例。2組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在性別、年齡、疾病診斷上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1 治療方法
2.1.1 對照組 給予運動指導、飲食控制、降壓、降糖、降脂個體化治療。3周為1個療程。
2.1.2 治療組 在對照組的常規治療上,口服具有通陽化痰散結作用的中藥湯劑,以瓜蔞薤白半夏湯為基礎方加味。處方:瓜蔞12 g,薤白15 g,半夏9 g,黨參 9 g,茯苓 9 g,甘草 3 g。夾瘀者加丹參 15 g,當歸6 g;夾熱者加黃連6 g,竹茹15 g。中藥由福州回春藥業有限公司配送,每日1劑,每劑中藥水煎取湯藥,早晚1次,每次約100 mL溫服。3周為1個療程。
2.2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后痰證素積分。通過收集治療前及治療1周、2周、3周2組四診資料,根據證素辨證的方法,將四診資料轉化為痰證素積分。
2.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所得數據用(±s)表示。2組間比較符合正態分布者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者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 證素積分病理程度判斷 根據《證素辨證學》[8]證素積分病理程度判斷標準:當積分<70分,說明基本無該證素病理;70分≤積分<100分,說明存在輕度病理變化;100分≤積分<150分,說明存在中度病理變化;積分≥150分,說明存在重度病理變化。
3.2 結果 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痰證素積分比較(±s) 分

表1 2組治療前后痰證素積分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1) P<0.05;與對照組比較,2) P<0.05。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n 3030治療前150.23±25.728156.37±28.374治療1周111.80±31.8421)2)129.17±31.0711)治療2周86.87±27.0051)2)111.83±32.1401)治療3周78.53±24.8741)2)105.30±36.0011)
東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認為“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即痰為陰邪,所以對痰的治療上整體用藥宜偏溫。南宋嚴用和在《嚴氏濟生方》中指出:“溫利之差,可以無害;汗下之錯,為病不淺矣。不若順氣為先,分導次之。”他指出的溫、利二法在后世治療痰證中運用頗多。朱丹溪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津液亦隨氣而順矣?!睆娬{治痰過程中治氣的必要性。
此次研究選用具有通陽化痰散結作用的中藥湯劑,以瓜蔞薤白半夏湯為基礎方加味,該方取其溫法治痰,且兼理氣祛痰之功效,用于治療痰濁痹阻心脈癥見胸痹心痛等癥狀,方中瓜蔞理氣寬胸,滌痰散結,為君藥。其功效《本草綱目》有“滌痰結”之說,本品甘微苦寒,故《本草述》有“熱燥之痰為對待之劑”的說法。《本草衍義補遺》云:“治胸痹者,以味甘性潤,甘能補肺,潤能降氣。胸有痰者,以肺受火逼,失降下之令,今得甘緩潤之助,則痰能自降,宜其為治嗽之要藥也”。薤白溫通滑利,通陽散結,行氣止痛,為臣藥?!睹t別錄》有:“溫中,散結氣”之說,瓜蔞與薤白兩藥相配,由于薤白用量要大于瓜蔞的用量,所以瓜蔞之甘微苦寒為薤白之溫所制,兩藥配伍藥性上偏溫,一則祛痰結,二則通陽氣,相輔相成。佐半夏以燥濕化痰,其功效《主治秘要》云:“燥胃濕,化痰,益脾胃氣,消腫散結,除胸中痰涎。”《藥性本草》言其“消痰下氣,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黨參、茯苓健脾益氣,取“脾為生痰之源”之義,通過健運脾胃,調理脾胃的運化功能,則痰無由生。痰郁久血行瘀滯者,加丹參、當歸之類以活血化瘀。諸藥合用,共奏通陽化痰散結之功?,F代藥理研究[9]表明:瓜蔞薤白類方主要含黃酮類、三萜類和甾醇類化學成分,其心血管方面的藥理作用機制包括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脂質代謝,防治高血壓等。
本臨床觀察表明,通陽化痰散結法治療MS痰證,治療1、2、3周分別進行觀察,治療組痰證素的病理積分均小于對照組(P<0.05),治療3周后治療組痰證素病理程度好于對照組。痰證病理積分的減少及痰證病理程度的改善,能夠很好地減輕臨床癥狀,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起到很大的幫助。通陽化痰散結法治療MS痰證,能夠有效地降低MS痰證患者的痰證素積分,降低痰證病理程度,表明治療后痰證的臨床癥狀明顯好轉,患者的生活質量獲得明顯的改善。
[1]熊紅萍,李燦東,吳文焰,等.代謝綜合征的中醫證素與頸動脈內膜的相關性研究[J].光明中醫,2010,25(8):1317-1319.
[2]陳學芬,薄海艷,黃品賢,等.上海市社區40歲居民代謝綜合征現患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4):498.
[3]錢學艷,趙景波,李索杰,等.職業人群代謝綜合征患病率的調查[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07,41(3):279-282.
[4]吳桂賢,吳兆蘇,劉靜,等.11省市代謝綜合征患者中心腦血管病發病率隊列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7):551-553.
[5]廖凌虹,李燦東,汪欣,等.514例體檢者生化指標與中醫痰證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3,28(7):2078-2080.
[6]陳妍,李燦東.中醫證研究的思考與實踐[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10,20(2):40-56.
[7]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代謝綜合征研究協作組.中華醫學會糖尿病會會關于代謝綜合征的建議[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4,12(3):156-161.
[8]朱文鋒.證素辨證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
[9]孫曉業,吳紅華,張鵬.瓜蔞薤白類方的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13,24(11):1044-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