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梅
〔關鍵詞〕高中生;強迫癥;心理咨詢
一、個案基本信息
萱萱(化名),18歲女孩,某重點高中三年級文科學生。父親是初中教師,母親經營電料商店。下述表現在初三時也出現過,但沒有這次嚴重。來訪時距離高考還有一個半月。半個月前,答數學題時開始反復讀題,第一個條件讀幾遍后,再讀第二個條件,讀第二個條件時,心中想著第一個條件,又從第一個條件開始讀起……這樣滾雪球似的往下讀,第一個條件讀5~10遍,不但影響了做題的速度,而且影響了對條件的整體認識,嚴重影響了數學成績。這種現象最先泛化到和數學比較相近的地理學科,以致模擬考試成績從之前的年級文科六七十名降到了二百多名。求助過某心理咨詢師,咨詢一次后,沒有再繼續。內心十分苦惱,教師建議回家修養。在家時看電視、睡覺,到姨媽家玩,心情還好。修養一個星期后,回到學校,癥狀依然如故,內心無助、無望,覺得自己不能參加高考了。
二、個案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生理原因
萱萱初三時第一次出現反復讀題的現象,高三時又出現比較嚴重的反復讀題現象,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萱萱正處在生理、心理迅速發展的青春期,青春期生理、心理發展的動蕩是她上述癥狀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
青春期是個體由兒童向成年過渡的時期,是人的身心變化最為迅速而明顯的時期之一。心理學家霍林認為,青春期到來之后的生理、心理變化類似于幼兒的斷乳現象,是“心理性斷乳”,會產生情緒上的不穩定,霍林稱之為人生的“第二次危機”。青春期是一個自我發現的時期,是從他律轉向自律的一個時期,是人生的一個十字路口。相關資料顯示,強迫癥多起病于青春期,青少年正處于心身發展的不平衡期和關鍵時期,其認知功能發育尚不完善,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
(二)完美主義觀念
在萱萱的觀念中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完美主義傾向。在癥狀出現之前,她曾有這樣一個想法:審題是件重要的事,不能出錯。之后開始了反復讀題。在第一次咨詢中筆者發現,萱萱認為高考失敗是一個災難性的事件,如果高考失敗,她將不知道如何面對。她很在乎和考試有關的各個小細節,比如,審題,如果審題失敗將會影響整個考試成績。完美主義的人把注意力過分集中于細節,而忽視了對全局的思考和認識,嚴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對于萱萱來說,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讀題這個細節,讀題占用了大量的時間,使她沒有時間完成整張試卷,從而降低了總體成績,成績大幅下降使她煩惱和無助。
(三)家庭的影響
萱萱媽媽姐妹眾多,她的表哥、表姐都沒有上大學,萱萱認為自己擔負了整個家族的希望;萱萱爸爸是個十分嚴肅的人,和他說話時給人一種嚴厲的感覺,萱萱很怕在爸爸面前說錯話。媽媽從萱萱上初一時去了一個離家較遠的地方做生意,每星期回家一次,從那時起萱萱感到和媽媽越來越疏遠。有了心里話總是悶在心里,很難對爸爸媽媽說。
萱萱的爸爸媽媽都認為萱萱的高考必須成功。在得知萱萱出現反復讀題的現象后,媽媽瘦了十多斤,爸爸添了半頭銀發。爸爸媽媽這種災難化的想法成為了萱萱災難化想法的來源。
(四)成長中的事件影響
咨詢師問道:“你記得小時侯和爸爸媽媽之間發生的事情嗎?”萱萱沒有怎么思考就說了一件小時候爸爸打她的事情。“在我四歲的時候,一個阿姨帶我去商店買糖,被爸爸看到了,她狠狠地打了我。我當時害怕極了,尿了褲子。從那之后就告訴自己,千萬不能犯錯。”這個事件給她帶來巨大的不安全感的同時,引發了她災難性的想法,并泛化到生活中的各種事情上。“讀題不能出錯”的想法正是這個事件的延續。
三、個案輔導的設想與實施
針對萱萱做題時反復讀題問題產生的原因,筆者在咨詢前期采用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并結合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技術和森田療法的理念,先對其完美主義觀念進行辨別和日常生活訓練,使其對考試有合理的看法,對審題有合理的看法,從而緩解她的問題出現頻率。咨詢后期筆者采用條件性情緒干預法,效果顯著。
(一)輔導方案的理論依據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針對其完美主義觀念。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以積極的視角,關注來訪者身上正向的資源;來訪者是有能力,有資源的問題解決者;本案中用到了例外、評分等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的技術。
森田療法的理念: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條件性情緒干預法:幫助來訪者建立與條件性刺激相結合的新的積極的條件性情緒反應,從而消除強迫癥狀。
(二)輔導方案設計
鑒于萱萱已經在家休養,不能在學校學習,父母和萱萱本人都擔心萱萱是否能參加高考,所以設定近期目標為萱萱能來學校上課,遠期目標為萱萱能順利參加高考,并能正常發揮。
高考前共進行八次輔導,每次45分鐘左右,此處提到的八次輔導不包括第一次談話。
(三)輔導方案的實施和調整
第一次和第二次輔導采用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幫助萱萱看到不合理的信念對自己的負面影響,以合理信念替代不合理信念。通過第一次輔導和第二次輔導,萱萱的情緒有了明顯的改善,家人反映她情緒穩定,聊天、看電視,到親戚家玩,心情較好。按計劃回到學校上課,開始時聽課還好,后來做數學題時,發現情況和先前沒有太大好轉,心情又變得很糟。
第三次和第四次咨詢,筆者在上兩次咨詢的基礎之上,重點使用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的技術,結合森田療法的觀念,力圖使其看到自己內心的力量。在第三次輔導時重點討論萱萱之前考試成功的經歷,她是怎么調整自己的,考試前和考試過程中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樣的。當時萱萱在不知不覺中運用了森田療法的觀念,她對自己說:“隨它去吧,愛怎樣怎樣。”考試時,只是一門心思做題,結果成績很好。第四次輔導距離模擬考試還有三天,我們討論了一些考試時的答題策略。因為萱萱在答數學和地理時問題最為嚴重,針對數學和地理的策略為:“隨它去吧。”答文科綜合時,先答歷史和政治,把這兩科的分數拿到后再答地理。考試之前的兩天多想想考試成功的經歷、答題的感覺和自己的想法。
第五次咨詢,針對萱萱模擬考試時遇到的困難,數學有三道大題沒有做,地理除選擇題外幾乎沒有答,筆者和萱萱均認為,之前的療法對她的癥狀雖然有效果,但是效果不大。所以從第五次開始,采用條件性情緒干預法。萱萱第六次來訪時反饋到,條件性情緒干預法效果明顯,自己學習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情緒也很好。
第六次至第八次咨詢,筆者采用條件性情緒干預法和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方法,使萱萱熟練地掌握了條件性情緒干預技術,同時增強了自信心。
(四)輔導效果的評估
通過輔導,咨詢達到了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萱萱能到學校上課,能順利參加高考,并能在高考中正常發揮。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雖然暫時調整了萱萱對高考的看法,也使她的情緒有了好轉,但是對她反復讀題的問題沒有多少幫助。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的技術在挖掘萱萱內心力量上產生了比較大的作用,但是對于解決她的具體問題也沒有太大的作用。森田療法的觀念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時間的限制,作用也不是很大。條件性情緒干預法結合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技術,效果顯著。
四、個案輔導的總結和反思
筆者在工作中曾經用理性情緒行為療法順利解決過幾個因完美主義而影響考試成績的學生的問題。剛接萱萱的個案時自然地想到了用這種方法,可是效果并不好。經過反思,筆者認為,之前的成功個案和萱萱的問題雖然有相似之處,但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之前的個案在問題的嚴重性上較之萱萱的問題都要輕,他們都能在學校正常學習,只是因為完美主義觀念影響了考試的發揮。萱萱已經不能正常在學校學習,并且反復讀題的問題已經有了強迫傾向。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的技術和森田療法的理念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不大。針對萱萱的問題,條件性情緒干預法在本案的咨詢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作者單位:河北省霸州市第一中學,霸州,065700)
編輯/丁堯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