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
撫順市中心醫院婦產科,遼寧撫順 113000
子宮肌瘤的多發人群是育年齡婦女,屬于女性生殖系統最為常見的一種婦科良性腫瘤。行子宮肌瘤的剔除手術,也是保留患者子宮、維持生育能力的標準手術方式[1],該研究以2011年2月—2012年8月該院收治的子宮肌瘤的患者87 例為研究對象,通過腹腔鏡下實施子宮肌瘤剔除手術,并與通過開腹實施子宮肌瘤剔除手術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
選取在該院治療的157 例子宮肌瘤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在手術之前全部經過婦科檢查以及B 超得到了確診。其中,87例行腹腔鏡下實施子宮肌瘤剔除手術,70 例經患者要求開腹實施子宮肌瘤剔除手術。觀察組:患者年齡在25~56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8 歲;無生育史患者共12 例,有既往腹部手術史患者共25 例;單發肌瘤患者共16 例,多發肌瘤患者共71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4~54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5 歲;無生育史患者共8例,有既往腹部手術史的患者共23 例;單發肌瘤患者共17 例,多發肌瘤患者共53 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的意義(P>0.05 ),具有可對比性。
對于對照組患者:在腰-硬聯合進行麻醉條件下常實施一般的子宮肌瘤剔除手術。對于觀察組患者:使用通過氣管插管實施全身麻醉。取患者頭部低于足高于膀胱的截石位,從肚臍孔處置入腹腔鏡,若有下腹手術史或者>16 孕周的患者,則選擇肚臍和劍突之間作為穿刺點放置入腹腔鏡,然后在患者的下腹部另外鉆取3 個操作孔,之后放置入相應的器械準備操作,此時,將垂體后葉素12 U 加入20 mL 的生理鹽水,注入至子宮肌瘤和肌壁的交界位置,并使用單極電凝切開患者腫瘤的瘤體包膜,在顯露出腫瘤的瘤核以后,使用鉗夾起瘤體向外進行牽拉,通過鈍性分離以剝除患者的肌瘤,在剝除過程中,電凝活躍性的出血點,使用1 號Dexon 線連續地縫合患者的子宮切口,結束手術。
記錄和觀察患者實施手術的時間和手術中的出血量以及手術后的肛門排氣時間,并統計和對比隨訪患者的子宮肌瘤復發率。
對于全部數據運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綜合分析,全部計量資料運用均數加減標準差(±s)進行表示,行t 檢驗,全部計數資料使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稍多于對照組,但手術中的出血量和手術排氣時間分別為(62.4±5.42)mL、(28.7±3.45)h,明顯低于對照組,該兩組手術中的出血量和手術排氣時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患者手術中與手術后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臨患者手術中與手術后指標對比(±s)
組別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mL)術后排氣(h)觀察組(n=87)對照組(n=70)t 值P 值92.4±4.9 72.5±8.21 3.169<0.05 62.4±5.42 96.7±3.79 4.053<0.05 28.7±3.45 48.6±4.64 3.870<0.05
手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2~24 個月。觀察組患者的復發率為3.45%(3 例),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復發率14.29%(10例),兩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75,P<0.05)。
子宮肌瘤屬于在育齡婦女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生殖道腫瘤。育齡婦女子宮是受到激素影響的靶器官,婦女子宮內膜中含有豐富的受體,其在內分泌調節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2-3]。伴隨著人們對生活的質量要求提高,子宮肌瘤患者希望保留住子宮的愈來愈多。而傳統的手術模式,又以開腹手術為手段,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很大,并且手術后盆腔發生粘連的幾率會明顯升高[4],所以,需要研究更為科學的治療方式。
經過多年臨床實踐,在腹腔鏡下實施子宮肌瘤剔除手術已經發揮了較大的優勢。張立英等[5]研究認為,進行正確的手術前評估和嚴格掌握手術的適應證,是子宮肌瘤手術取得成功的基礎。而提高手術的技巧屬于手術成功的關鍵因素[6-7],微創手術仍應防止微創變成巨大的創傷。在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手術,必須嚴格遵守先進行電凝比血以后,再進行切除的原則,以減小切面。
該研究中,由于微創術野受限,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稍多于對照組,但是,手術中的出血量和手術排氣時間分別為(62.4±5.42)mL、(28.7±3.45)h,明顯低于對照組,手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2~24 個月。觀察組患者的復發率為3.45%,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這和徐志文等[9]研究結果基本相符。充分說明了腹腔鏡下實施子宮肌瘤剔除手術的優越性。
相關研究認為,肌壁之間的肌瘤剔除手術的手術時間與手術中的出血量,均明顯高于漿膜下肌瘤剔除手術[10-11]。因而,對于肌壁之間肌瘤或者瘤體比較大、肌瘤數量比較多,手術中給子宮注射縮宮劑,可以明顯地減少手術中出血量。此外,嫻熟的鏡下縫合技術也屬于手術取得成功的關鍵[12],快速熟練的縫合技術,不僅可以明顯縮短手術的時間,而且也可以及時關閉子宮切口,達到止血和減少感染的效果。
該研究顯示,在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手術的微創療效,具有著術中出血量少和術后恢復快以及復發率低的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1]李斌,華克勤,顧超.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評價[J].上海醫學,2005,28(2):1044-1046.
[2]龍棣,成九梅,王海鷗,等.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比較[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5,26(6):752-754.
[3]廖旭日.腹腔鏡與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6):38-39.
[4]Duhuisson JB,Fauconnicr A,Fourchotte V,et a1.Laparoscopic myomectomy:predicting the risk of conversion to open procedure[J].Hum Reprod,2001,16(3):752-754.
[5]張立英,張玲玲.經腹、經陰道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比較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7,13(6):624-626.
[6]Marret H,Cheviilut M,Giraudeau B.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re studycomparing myomectomy by laparotomy in current surgical practice whatare the best patient selection criteria[J].Eur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d,2011,16(7):317-318.
[7]尹丹,戴志遠.腹部小切口子宮肌瘤剔除術分析及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07,9(7):43-44.
[8]徐志文,張智虹,孫亞男.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剜除術與開腹手術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2):237-238.
[9]Ioannis K,Nikos P,Panayotis X,et al.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myomectomy versus abdominal myomectomy in short-term outcomes:a prospective study[J].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13,12(5):1169-1170.
[10]雷彥,邱銳,馮以梅.腹腔鏡在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價值[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24(1):89-90.
[11]遲心左.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病例選擇[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33):4779-4780.
[12]鄭鄭,劉穎,陳慶云,等.剖宮產術中對合并子宮肌瘤處理的探討[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05,19(6):337-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