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俊杰
邢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放療科,河北邢臺 054000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一種,患病人數占肺癌人數的近80%,對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威脅極大。臨床研究證實,該疾病具有較強的隱匿性,多數患者在出現自覺癥狀并入院檢查時已到中晚期階段,5年生存率僅為10%左右[1],且對生活質量影響顯著。現已有許多研究者表明局部晚期NSCLC 患者在確診時已錯過最佳手術時機,僅可使用單純化療或放療手段維持其生命體征,多數在治療后依舊會出現原發灶局部未控及遠處轉移等情況[2],治療失敗率高。腫瘤熱療作為近年來應用于腫瘤治療的又一新型手段,能在殺死癌細胞基礎上確保正常細胞的安全[3],病灶定位清晰,可有效地改善全身狀況,增加機體免疫力而不增加甚至降低現有不良反應,是一種療效突出的“綠色治療方案”。該研究選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該院收治的111 例局部晚期NSCLC 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單純三維適形放療方案與三維適形放療聯合深部熱療方案進行治療,以探討上述兩種療法對局部晚期NSCLC 的療效及預后影響,現報道如下。
1.1.1 患者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11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均通過病理診斷及影像學檢查,符合相關疾病臨床診斷標準,被確診為NSCLC[4]。該受試患者中男58 例,女53 例;年齡36~70 歲,平均(58.2±5.3)歲;腫瘤大小為(6.8±1.5)cm;KPS 評分為(78.9±3.4)分;分期:ⅢA 期42 例,ⅢB 期69 例。采用隨機抽樣法分成聯合組(A 組,n=56)和對照組(B 組,n=55)兩組,在一般資料對比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非小細胞肺癌相關診斷標準者;②符合非小細胞肺癌國際分期標準[5],確診為ⅢA 或ⅢB 期者;③失去手術機會的初治患者;④至少有一個以上的可測量病灶或可評估病灶者;⑤KPS 評分≥70 分且預計生存期>3 個月者;⑥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心腦腎血管疾病者;②合并呼吸功能衰竭者;③意識不清或精神障礙者;④相關治療禁忌證者;⑤惡性胸水、心包積液、上腔靜脈綜合征或縱隔器官明顯受侵者;⑥中途退出治療、臨床資料不全或隨訪失聯者。
1.2.1 B 組予以三維適形放射療法 ①均采用三維適形放射治療(3D-CRT)技術,取仰臥位、體膜固定,雙手抱頭,予以CT 模擬定位;②確定靶區及危及器官后設計治療方案;③GTV 包括原發灶、肺門及縱隔陽性淋巴結>1 cm,CTV 在GTV 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外放8 mm;PTV 在CTV 的基礎上橫斷面上外放5~10 mm;④設4~6 個共面或非共面不對稱射野,通過劑量體積直方圖進行治療計劃優化,以95%等劑量曲線包繞PTV;⑤行6MV 的X線照射;⑥局部縮野推量DT16-20Gy,總DT60-66Gy/30-33F。
1.2.2 A 組在上述基礎上輔以深部熱療方案 放療后1 h 內采用上海華源WB-1 型微波熱療機行全身熱療,加溫至39.5~41℃,持續40 ~60 min/次,2 次/周,熱療間隔≥72 h。
1.3.1 療效判斷標準近期療效參考 《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指南1.1 版》[6]中相關標準評估。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NC)和進展(PD)四個項目,總有效率=CR+PR。遠期療效參考生存率。
1.3.2 不良反應評估標準參考 《抗癌藥物急性及亞急性毒性反應分度標準(WHO)》[7]中相關內容評估,不良反應分為0 度~Ⅳ度。
1.3.3 KPS 評分標準總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健康狀況越好,越能忍受治療給身體帶來的不良作用,因而也就有可能接受徹底的治療。以60 分為抗腫瘤治療實施的分界線。增高:治療后評分高于減治療前且差值>10 分;下降:治療后評分低于治療前且差值>10 分;穩定:治療前后評分差值<10 分。生存質量改善率=增高總例數/總例數×100.0%[8]。
1.3.4 觀察指標 觀察比對兩組患者近期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行為期半年隨訪,記錄患者治療前后KPS 評分結果及生存率。
應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A 組近期治療有效率為62.5%,隨訪期內生存45例,死亡11 例,生存率為80.4%,B 組近期治療總有效率為38.2%,隨訪期生存率為54.6%,兩組就近期療效及隨訪生存率對比而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近期療效及隨訪期生存率對比情況[n(%)]
治療后,A 組KPS 評分增高45 例,穩定8 例,降低3 例,生存質量改善率為80.4%,明顯高于B 組的5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KPS 評分情況對比分析[n(%)]
治療后,A 組白細胞降低率為37.5%,放射性肺炎發生率為30.4%,放射性食管炎發生率為17.9%,皮膚反應發生率為16.1%,均同B 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該研究為探討三維適形放療聯合深部熱療方案對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近遠期療效及不良反應影響,選取111 例患者為受試對象,發現給予聯合治療方案的A 組患者中癥狀完全緩解者5 例,占總治療人數的8.9%,局部緩解者30 例,近期治療總有效率為62.5%,隨訪1年內死亡11 例,生存率達到80.4%。而僅予以三維適形放療方案的B 組患者近期治療總有效率為38.2%,隨訪1年內死亡25 例,生存率僅為54.6%,其近遠期療效均不及聯合治療方案突出。這一結論說明,三維適形放療聯合深部熱療方案,能有效緩解局部晚期NSCLC 患者臨床癥狀,對控制病情、延長患者壽命等方面具有積極影響。向作林等[9]研究者也在其報告中得出類似結論,其還指出,熱療作為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已認證的,繼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和生物治療之后的第5 大腫瘤治療手段,其在多種腫瘤臨床應用中的療效已得到認可,但當前國內對該治療方案于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影響仍處于摸索階段,還需不斷擴大研究范圍以證實其有效性與安全性。
該研究除上述結論外,還針對聯合治療方案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探討,發現A 組患者KPS 評分增高者45 例,生存質量改善率達到80.4%,B 組患者評分增高者30 例,生存質量改善率為54.6%,不及A 組明顯。對此,該研究者認為同熱療可直接殺傷或間接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相關。患者體內腫瘤細胞得到有效控制后,其血管生成率及轉移率明顯降低,因腫瘤細胞轉移而帶來的多項并發癥發生風險隨之減少,利于患者生存質量及預后質量的提高。劉仙明等[10]研究者還在其報告中表明,熱療不僅能良好控制及消滅NSCLC 患者腫瘤細胞,還其對促進免疫細胞(自然殺傷細胞、T 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等)活性及細胞因子合成,增強免疫效應等均具有積極影響。該研究僅針對兩種方案臨床毒副作用進行分析,發現在三維適型放射療法基礎上聯合深部熱療不會增加患者毒性反應,患者不適癥狀發生情況較為平穩,無明顯波動。該研究認為熱療不會對局部晚期NSCLC 患者增加不良反應負擔,但也不會改善其免疫效應,降低不適反應發生率。對此,該研究認為可進一步擴大樣本容量后對該情況進行認證。
綜上所述,對局部晚期NSCLC 患者予以三維適形放療聯合深部熱療方案,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對消滅腫瘤細胞、延長患者壽命等意義重大,值得推廣使用。
[1]梁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進展[C].//山東省首屆肺癌大會論文集.濟南:山東省腫瘤醫院,2007:65-76.
[2]彭紅,馬美麗,韓寶惠,等.1742 例IV 期非小細胞肺癌的預后分析[C].//上海市肺科學會和美國ACCP 聯合會議論文集.上海:上海市醫學會,2011:142-148.
[3]王鵬,潘綿順,李勇,等.三維適形放療Ⅲ期非小細胞肺癌肺功能與放射性肺炎臨床觀察[C].//2009’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與合作會議、海峽兩岸立體定向腫瘤放射治療技術論壇論文集.北京: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2009:388-393.
[4]宋勇.NCCN 及ASCO 非小細胞肺癌指南解讀[C].//中華醫學會第五屆全國胸部腫瘤及內窺鏡學術會議論文集.海口:中華醫學會,2011:66-67.
[5]吳一龍.非小細胞肺癌國際分期的修訂[C].//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中心(CSCO)第二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南京:中國抗癌協會,1998:91-97.
[6]劉秋華,林榕波.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指南1.1 版[C].//第十二屆全國臨床腫瘤大會暨2009年CSCO 學術年會論文集.廈門:中國抗癌協會,2009:451-451.
[7]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治療[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杜,20l0:445-446.
[8]王貞.Karnofsky 活動狀態評分在腫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9):827-828.
[9]向作林,吳錚,曾昭沖,等.射頻熱療配合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J].中國癌癥雜志,2004,14(6):535-537.
[10]劉仙明,郭建平,孫建剛,等.三維適形放療單用或與不同時段熱療聯合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7):84-86.